第三节
影响印度外交决策的其他因素
印度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东西方交融的特点比较突出,这与它曾经是殖民地的历史有关。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这些因素对印度外交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历代印度的领导人,都受到印度历史文化和宗教很深的影响。对印度外交影响最深的两个人当数甘地和尼赫鲁。他们都是印度独立的先驱人物,树立了印度外交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从“不结盟”“和平”到“追求大国地位”,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的外交风格在印度生根发芽,几乎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反殖民主义、提倡亚洲主义成了永恒的外交主题;拒绝西方民主制度以及东方共产主义将印度导向了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这些因素对印度外交决策的影响是长久的。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一大痼疾。这一制度让外人感到不解,在自诩为第三世界最民主的国家里,竟有如此落后的封建遗留制度。种姓制度的存在是对民主制度的削弱,是印度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这着重体现在它对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影响之上。具体来说,当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在印度实施的时候,以种姓为规范的等级阶层仍然发挥作用。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种姓作为一种利益集团,直接构成了新政治制度的基础——政党成了种姓集团的代表。可想而知,当政党发展成为某个种姓的党,并在选举中高唱该种姓的优越地位,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则就被抛弃,这对于所谓的第三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是多么大的讽刺。(23)
在谈到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的影响因素时,不可忽略压力集团和传媒的作用。两者的影响力虽不像在美国那样的西方国家那么大,但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们在外交决策中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印度,主要的压力集团来自军方、文职官员和外国游说团体。(24)这些压力集团一般都有明确的政治倾向,亲近某一国家或偏向某一种外交政策。这当然是与其切身利益相关。出于利益的目的,这些压力集团常常利用机会对决策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以影响其决策。另外,一个社会向民主方向发展当然不可忽视传媒的监督作用。以往印度传媒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但随着民主社会公民政治参与度的提高,越来越不可忽视传媒对公众意识形态的塑造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媒体和舆论所起的作用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对印度外交决策机制得出以下几点评价。
(一)印度总理在印度外交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在内阁中总理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同时也是部长会议的首脑,这种特殊的地位使总理成为印度政治生活中的中心人物。在印度的行政体制中,权力从地方向中央集中,从立法和司法向行政集中,从下级行政机关向上级机关集中,通过三个途径将权力集中到以总理为首的行政机构手中。在印度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总理大权独揽是印度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总理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而外交权力是很重要的权力,自然握在印度总理手中。从印度独立以来的外交实践中可以看出,总理不仅领导部长理事会,还领导了整个国家。印度几十年的外交实践表明,虽然印度宪法规定了总统享有广泛的权力,但事实上是虚位元首,印度总理在国家的外交决策中起绝对主导作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
(二)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保证了印度外交决策的机制化和科学化
当代印度,在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安全和外交问题进行事前信息收集,经过全面评估之后提出应对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决策机制,外交决策有了常态化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了在事关重大和长远的问题上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对于紧急事态,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进行及时的处理。虽然印度总理在外交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总理统筹国家全局,总揽印度国内外所有重大事务,个人精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存在使外交决策机制化和科学化,从而避免了外交决策中的随意性和个人专断。
当然,关于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负面评价也是有的。有的印度舆论就认为: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没有起到统筹各方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25)
(三)印度的外交决策把印度的国家利益作为终极目标
毫无疑问,自印度独立以来的各个时期,印度政府涉及外交决策的各个部门及个人从来都是把维护和追求印度国家利益作为终极目标。从开国总理尼赫鲁开始,追求“大国地位”的愿望和努力从未停止。对于印度的外交政策,尼赫鲁曾说过,“不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它产生于印度的环境,产生于印度的一贯思想,产生于印度的整体精神面貌,产生于自由斗争期间印度人民的心理,产生于当今的世界环境”。在尼赫鲁之后50多年中,他的思想和政策依旧影响巨大。不论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早期,印度提倡“不结盟运动”,带头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和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印度推行了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与苏联建立准结盟关系;或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轮流上台的执政党逐步走向成熟,印度历届政府都将追求大国地位作为其基本目标,并认为实现核指挥与控制体系和努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个常任理事国,是实现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四)外交决策体制中核心成员精干,决策迅速;下层机构膨胀,官僚主义严重
印度外交决策机构中,高级官员较少,副部以上的官员约100名;而且汇集了相关部门的退休高级官员,实践经验丰富,能提供较为合理的参考意见;同时也包括了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科学家,素质很高,这样使得外交决策合理而迅速。但是,印度外交部门中下层机构膨胀,效率很低,官僚主义倾向严重,上层做出的决策往往落不到实处或执行中出现变形,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五)印度外交决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印度外交决策体制中,以总理为决策核心,国家安全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外交决策风格还受到自身历史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印度近代以来的遭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度的外交决策原则。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增加,印度压力集团和媒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同时,印度社会本身难以祛除的顽疾——种姓制度也对印度外交决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总之,从独立以来,印度外交决策机制从建立、发展到逐渐完善,使得印度政府对于国际和国内事务的决策逐渐充分与完善。随着外交决策机制的日趋完善,印度各阶层的精英智囊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决策不仅科学、准确和富有远见,并且有了一个长期的规划。印度的国内经济改革和非凡的成就,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国际形象,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印度的外交政策逐渐发展成全面务实的外交。
当今世界,国家和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会在建立一个民主、多元和平等的社会道路上殊途同归。外交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出自民主的决策制度,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意志,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源泉。同中国一样,印度作为一个崛起中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深知这一点。但是民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外交决策机制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过程,将是国家建设中的一笔不小的财富。
(1) 张历历主编的《外交决策》第三编列有“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研究”一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的本章初稿由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2013级博士生周帅撰写。
(2)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6年2月8日报道[N].参考消息,2016-02-10(4).
(3) 印度式民主制度“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EB/OL]. [2013-12-30]. http://www.indiacn.com/national/introduce/9724.html.
(4)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EB/OL]. [2014-03-15]. http://india.gov.in/sites/upload_files/npi/files/coi_contents.pdf.
(5)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EB/OL]. [2014-05-17]. http://india.gov.in/sites/upload_files/npi/files/coi_part_full.pdf.
(6) 杨翠柏.印度政治与法律[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4:105.
(7)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EB/OL]. [2014-05-17]. http://india.gov.in/sites/upload_files/npi/files/coi_part_full.pdf.
(8) Chandrakant D. Shivakeri. Dr. B. R. Ambedkar's Political Philosophy[M]. New Delhi, 2004: 143.
(9) 洪共福.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变迁[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70-72.
(10) 洪共福.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变迁[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76.
(11)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EB/OL]. [2014-03-15]. http://india.gov.in/sites/upload_files/npi/files/coi_contents.pdf.
(12) Jeffrey Benner. The Indian Foreign Policy Bureaucracy [M]. Boulder, Coco.: Westview Press, 1985: 105, and Jayantanuja Bandyopadhyaya. The Making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Determinants, Institutions, Processes, and Personalities[M]. New Delthi: Allied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1980: 195-196.
(13) 林良光.印度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6.
(14) Jayantanuja Bandyopadhyaya. The Making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Determinants, Institutions, Processes, and Personalities [M]. New Delhi: Allied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1980: 199.
(15) 印度政府批准成立国防情报局[EB/OL]. [2014-03-12].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2/85/20010513/463548.html.
(16) 李凯航.揭开印度调查分析局的神秘面纱[J].当代世界,2002(10):42.
(17) 崔进.一直很低调的印度情报机构[EB/OL].(2010-03-13)[2014-06-03].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3/13/content_3131015.htm.
(18) 印度情报机构简介[EB/OL]. [2014-05-06]. http://bmj.wuxi.gov.cn/jyyd/bmlf/2538542.shtml.
(19) 王宏伟.当代中印关系述评[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 278-280.
(20) 彭光谦.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244.
(21) 即国大党(英迪拉派),1969—1979年,印度国大党发生过多次大的分裂,先后出现过以尼贾林加帕为首的国大党(组织派),以英迪拉·甘地为首的国大党(甘地派,又译国大党英迪拉派),以雷迪为首的国大党(正统派,后改称为社会主义派)。1981年10月,印度选举委员会承认国大党(英)为真正的国大党。
(22) 参考消息,2014-04-23(11).
(23) 林良光.印度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45.
(24) Jayantanuja Bandyopadhyaya. The Making of India's Foreign Policy: Determinants, Institutions, Processes, and Personalities [M]. New Delhi: Allied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1980: 149.
(25) 参考消息,2014-0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