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思想沙龙 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涂永红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专业,分别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5—2006年任美国弗吉利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收支及汇率理论、外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管理、结构性金融。

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大国货币》(政治、军事、文化等三卷)、《外汇风险管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等;发表论文《RII——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真实水平的新指标》《来自东盟区域内外的FDI技术溢出效益分析》《国外如何开发落后地区》等数十篇。

涂永红教授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贸易计价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机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合作面临政治风险、文化冲突、法律制度三个方面的挑战,应将能源和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扩大人民币投资和贷款份额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张骞两次出使中亚,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此开启。2013年9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中亚四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四国元首会晤后分别签订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并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再度起航。

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家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防御外部不利冲击,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是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尽管人民币已被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离充当主要国际货币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抓住目前有利的战略窗口期大力推进。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洲和欧洲,既包含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除了美国和日本,现有的大国基本被丝绸之路经济带囊括。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在法国的南部,整个中亚、西亚还有东欧、南欧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济带包含欧洲最强的经济体、军事超级大国和重要的新兴经济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全都包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范围内。

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可以开辟一种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地缘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下,共同体由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这些国家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存在相同的市场模式,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紧密,遵循共同的市场准入规则,有规范的合作机制。在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即亚太合作模式下,亚太经济圈中的亚洲和环太平洋国家及地区比较多,各经济体关系相对松散且结合度不太紧密,未形成相应的秩序和正规的合作机制。目前正在酝酿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模式和“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模式,也是基于西方的价值观及特定的利益建立而将中国排除在外。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区域合作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动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由中国主导建立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新秩序,是中国尝试探索和努力实现一种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是中国向西发展的伟大战略。

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可以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一道,在中东和中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东和中亚是全球的能源基地,是最大的能源库,美国、俄罗斯、欧盟三大巨头均看重这一区域,并相互争夺能源开发、定价、运输的主导权。在太阳能和其他能源还不能够完全替代或者很少替代现有石油能源的前提下,能源对各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中东、中亚各国多多少少成为当今大国的必争之地。美国已经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提出亚欧合作模式,欧洲也提出了专门的欧洲与中亚的战略联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有所作为,建立与中国经济关系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赢得新空间。

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促进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地缘安全,解决中国长治久安的问题。目前,国际政治多元化,恐怖主义抬头,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任务。由于西藏和新疆地区在清朝时期才真正纳入中央集权统治,存在不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境外还存在一小撮蠢蠢欲动的民族分裂分子,试图破坏边疆的安定团结。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建立更加紧密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分裂分子将无处藏身,这将大大增强西部边疆的安全性。此外,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共建丝绸之路意味着打开了西部通道,可推动西部地区发展为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实现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巨大的新动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无疑为西部地区实现真正的和平安定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有利于促使中国东西部均衡发展。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

一是能源贸易计价结算。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和其他五个国家的贸易呈现飞速增长。此前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紧密,现在有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其与俄罗斯的贸易额,而且中国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从利益最大化角度来看,与中国进行贸易,没有必要使用卢布、欧元、美元进行计价结算,使用人民币最划算。因为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收取美元非常不利,如果使用币值坚挺的人民币,就可以增加他们的购买力。对中国而言,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则可以避免汇率波动,降低汇率风险。换言之,在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上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互利共赢的一种理性选择。

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以前美国、欧洲尤其美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石油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现在由于页岩气革命以及美国开采墨西哥湾的石油,美国已经成为石油输出国,中国则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在这种形势下,为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价格变化,中国对中东和中亚地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时,要求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石油定价机制很复杂,货币选择和价格通常不是由真正的供应和需求来确定,而是由全球流动性和石油期货市场来决定。中国虽然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在金融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不发达,缺乏强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远期价格定价平台。应该加快发展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市场,建立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人民币石油交易市场,完善该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机制。

二是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联通,道路、管路项目建设是重中之重。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高铁逐渐成为21世纪中国对世界做出新贡献的亮点。中国充分吸收了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的高铁技术,将其整合创新并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品牌。强大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相对低廉的价格,使中国高铁具有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优势。除了高铁项目,“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产业园区的支撑。中国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可将苏州工业园区的模式复制到沿线国家,并考虑其充分就业以及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地建立双边共赢的工业园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增长,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些以中国贷款、投资为主的项目,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交易功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突破口。

三是货币互换。中国实行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的策略,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完全兑换的情况下,要保证向国际社会提供足够的人民币流动性,需要有关各国的中央银行之间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2.57万亿元,其中包括不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货币互换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使双边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更加便利、更有保障。

四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人民币流向境外以后,要发挥其国际货币的功能,需要一个发达的、能够自由使用而且能够保值增值的离岸金融市场。较少受本国以及市场所在国政府监管的离岸市场,具有批发性质,存贷款利差较小,是国际机构投资者、跨国公司青睐的市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要成为一种富有影响力、重要的国际货币,分布合理、发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必不可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在沿线国家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霍尔多斯离岸市场,在中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资金融机构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只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更多分支机构,人民币离岸业务就会较快发展。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挑战

政治风险。国际政治代表国际权力和国际秩序,各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首先,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元是国际货币,中东和中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传统上主要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美国的货币政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较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使用人民币对大宗商品进行计价结算,美国会认为这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挑战,有可能会采取针对中国的打压行为。其次,可能导致俄罗斯不满。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提出的复兴之梦,就是想把原来的独联体都收回。中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联通以及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就要与俄罗斯进行竞争,需要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利益协调关系。此外,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到80年代末日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一度高达19%,日元国际化比人民币国际化早20~30年,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加之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一个石油进口大国,一直与中东地区保持着紧密的能源合作,因此中国在沿线国家进行南南合作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还需要处理好与日本的合作竞争关系,不树敌,力争共赢。在处理大国关系上,如何避免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做到游刃有余,需要中国智慧。

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和三大宗教,在共建中无疑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例如,阿拉伯帝国有过非常辉煌的文明,曾经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然而,中国普通民众对阿拉伯文化了解较少,往往是从《一千零一夜》中这部文学作品中了解阿拉伯的历史、社会和习俗,对于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也不熟悉,这使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产业合作、资金融通时遭遇很大困难。此外,“一带一路”一些沿线国家的伊斯兰金融模式具有特殊性,以“不收利息、不准投机”的参与投资方式进行,与中国的金融模式大不相同。

法律制度。中亚、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很多问题往往不是通过法律来解决的,行政干预、宗教力量在解决经济纠纷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如何通过司法程序来妥善解决和保护权益是一大难题,需要建立更多的政策协调和司法合作机制。

五、政策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实现突破,不能切实控制各种风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本着“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共同发展、相互推进的原则,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分阶段、有重点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宏大工程,必须实事求是、分阶段建设。从共建条件和现实可行性来看,第一阶段应该以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为主,第二阶段推进与南亚、伊朗和伊拉克的合作,第三阶段覆盖西亚和欧洲。

第二,构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从共建内容和任务目标看,应该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推动全方位贸易合作,加大直接投资和产能国际合作。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资金融通的平台,建立能够引导国际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金融机制,构筑畅通的贸易、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融资渠道。

第三,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以下两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在双边贸易中积极推进能源和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同时在国内提升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国际化程度,强化人民币计价商品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二是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放松管制,增加人民币跨境投资、贷款的便捷性,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贷款中的使用规模和份额。如果这两个突破口能够逐步实现并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有可能走出东亚和东南亚,成为亚洲区域的主要国际货币。

【延伸阅读】

为了更全面地展示涂永红教授的研究成果,我们挑选并综述了以下四篇涂永红教授近期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一、促进“一带一路”贸易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1)

涂永红教授指出,中国贸易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在全球经济金融秩序面临重构的关键时期,我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我国贸易构筑了新的发展空间。我国贸易量在全球居首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已成为出口主力。

涂永红教授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历史经验后认为,贸易格局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货币格局变化,我国应抓住贸易主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本币在国际贸易计价中的份额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稳定出口销量,降低生产成本波动性、实现利润最大化又是一国出口企业选择计价货币的出发点。理论研究及国际实践表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首先会导致贸易计价货币替代,然后蔓延到金融领域,加速和放大这种货币替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最终表现为国际货币格局的重构。她进一步指出,由于人民币已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且具有长期坚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对进出口双方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的理性选择。当然,我国要在贸易计价货币选择上拥有话语权,必须具备强大的贸易竞争力。

涂永红教授认为,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很大的惯性,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元、欧元、英镑发行国及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内,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2008年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越来越高。如果中国能够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提高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例,人民币国际化就可获得巨大的推动力,实现新的突破。

最后,她指出将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货币,实际上是中国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一种实践,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应抓住新的机遇,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贸易的纵深发展。

二、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关键货币(2)

涂永红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创造了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者之间具有战略协同效应。一方面,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在区域内处于先进水平,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强,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国内政治稳定,敢于承担大国责任,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所需的全球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既有利于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现更加便捷的对接,加快国际大通道、经贸产业园区和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进程,也有利于防范和降低区域内金融风险,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稳定性和竞争力。

涂永红教授通过分析认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前景广阔。未来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突破,即人民币国际支付与结算稳步提升,跨境与离岸市场投融资持续发展,各国官方储备中人民币资产比例提高,国际金融合作迈入更加紧密的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

最后,她指出,国际货币的使用具有强大的惯性,人民币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替代美元成为关键货币,需要在三个关键领域实现卓有成效的突破。一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这需要中国在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便利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尤其是需要大力发展商品、金融期货交易所,增强人民币计价商品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避险功能。二是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成为一种主要国际货币,充分发挥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示范效应和杠杆作用,带动各国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使用货币逐渐从美元转向“美元—人民币”双币计价,并逐步发展为以人民币计价为主。三是推动人民币成为电子商务计价结算货币,应该利用我国网购的巨大市场和优势,鼓励国内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信息管道直接投资,支持交通、物流等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关便利、信息安全、金融及法律方面的配套服务,营造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良好环境。

三、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的全球公共物品(3)

涂永红教授指出,经济全球化需要许多公共物品作为基础支撑,但是全球公共物品对其他国家的使用不具排他性,其他国家的公民也可以享用本国生产、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搭便车”现象,因而使得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在增加供给时瞻前顾后,比较审慎,供不应求成为一种常态。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货币供给方面的重大缺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加入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者行列。中国在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下,经济总量持续30多年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最大国际储备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崛起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必须有大国担当,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尽更多义务。

涂永红教授认为,共建“一带一路”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可在五个方面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第一,产生国际合作新理念和新模式。“一带一路”建设作为21世纪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宏大战略,实际上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推动包容性发展或共享理念的伟大实践。第二,高效便捷的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将重点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为沿线国家的长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第三,提供新的国际货币。“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并惠及世界各国的长期战略,中国将大力提供金融支持,包括金融合作机制、资金支持体系、技术援助和支付清算体系等。第四,建立新型国际金融组织。中国倡导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以实现基础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目标,增加国际金融领域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第五,为消除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提供新的手段。“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铲除战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根源,推动地区热点降温,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丝路经济带与人民币国际化(4)

涂永红教授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构建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向西拓展国际空间的伟大举措。以道路相通为基础,以双边贸易为重点,以能源、产能与设备制造合作、科技园区为依托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资金融通,这就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可扩大能源、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其次,可增加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提高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份额。再次,可扩大货币互换范围,促进沿线各国政府在外汇储备中增持人民币资产。最后,可适应市场需要,在更多国家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改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布局。

同时,涂永红教授又指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第一,多国货币博弈加剧。人民币在中亚、中东地区地位的提高,可能会引发不同经济体的货币竞争,增加货币战的风险。第二,我国商品、金融期货市场不发达,难以满足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的价格发现和市场风险管理需求。第三,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较低,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发展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第四,存在多元文化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包括主要的文明古国,涉及三大宗教,政治制度、商业模式、劳资关系、法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一些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金融模式相差甚远,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中国模式和人民币。

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涂永红教授给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四点战略思考与突破口。一是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定位,要实现中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的国际地位相互匹配的目标。二是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需要几代人努力的长期进程,从国际货币的功能实现看,应该按照贸易人民币结算—金融交易货币—官方储备货币的顺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地理上则应首先实现人民币使用的周边化,其次是亚洲化,最后才是全球化。三是以能源和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和贷款作为突破口,发挥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双轮驱动作用,同时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四是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强与沿线各国金融机构的合作,组建国际银团共同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提供资金,建立有效的金融沟通平台和协调机制,清扫文化障碍,加大资金融通力度,使人民币国际化水到渠成。

附:涂永红教授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1.涂永红、李胜男:《促进“一带一路”贸易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载《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7年第2期。

2.涂永红、赵雪情:《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关键货币》,载《财经智库》2016年第2期。

3.涂永红、张文春:《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的全球公共物品》,载《理论视野》2015年第6期。

4.涂永红:《丝路经济带与人民币国际化》,载《中国金融》2015年第3期。

5.涂永红:《以供给侧改革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载《国际金融》2016年第7期。

6.涂永红:《中国特色的货币国际化》,载《金融博览》2015年第1期。


(1) 原文《促进“一带一路”贸易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载《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7年第2期。

(2) 原文《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关键货币》,载《财经智库》2016年第2期。

(3) 原文《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的全球公共物品》,载《理论视野》2015年第6期。

(4) 原文《丝路经济带与人民币国际化》,载《中国金融》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