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对比分析

第一节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现状

自1947年美国百森学院在全球首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来,各国纷纷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美国创业教育协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涵盖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正规学历教育,高校已形成一个适合自己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显著成果,英国也开始着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起初秉承一种功利性价值的理念,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随着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教育理念逐渐从功利性转向非功利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创新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了创新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品质和能力。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上,发达国家始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就业教育,而且属于终身教育范畴,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一种素质教育,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人生理想的实现。同时,发达国家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便利政策和充足资金,这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本章内容选择了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进行阐述分析。

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美国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引领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和探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深化我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介绍

1. 美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从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大学创业教育第一门课程“新企业管理”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已经呈现出支持保障有力、产学合作广泛、重视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深度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当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情况。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作为三个重要主体,在不同层面对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并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由于美国对创新创业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视,政府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与法律,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美国创新战略”“创业美国”计划以及扶持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法律。具体如下:

“美国创新战略”。奥巴马政府先后三次发布、更新“美国创新战略”,对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2009年,首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加速国家优先项目重大突破的三级金字塔型创新发展蓝图,加大创新基础投入、刺激市场竞争。2011年,“美国创新战略”把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支撑,将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以创新赢得未来。2015年,美国再次更新“美国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聚焦制造业、精准医疗、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九大优先领域。三次“美国创新战略”的发布,将创新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上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投入与支持。

“创业美国”计划。2012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创业美国”一揽子计划,出台若干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帮助和鼓励创新创业,这也是2011年“美国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美国”主要政策包括:一是加大创业经费支持。由美国小企业局(SBA)在5年内投入2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作为早期创新基金(Early-Stage Innovation Funds),用于投资创新型初创企业;另外10亿美元作为影响投资基金(Impact Investment Funds),用于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国家清洁能源、教育等优先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指导。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投资1000万美元为工程类院校建立专门教授创新创业的全国性中心;由小企业局和能源部(DOE)共同发起创业企业指导行动,资助了4个清洁能源企业,对全国100多个初创企业进行创业指导。三是加快创新技术成果转化。采取措施加快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速度,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建立了一个创新团体(NSF Innovation Corps),连接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技术人员、企业家和投资者共同帮助研究人员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商品并投入市场。

颁布了支持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法律。20世纪中叶起,美国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例如:《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ct)、《小企业技术转化法案》(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 Act)等。其中,对高校创新创业影响较大的是《拜杜法案》(Bayh-Dole Act)。在《拜杜法案》颁布之前,美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实行“谁投入,谁所有、管理、受益”的模式,使研发者的创新积极性受挫。1980年,《拜杜法案》的颁布对研发者的权益进行充分保护,激励研发成果向产业界流动,带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目前美国300多所大学设有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研发成果获得专利后,可转让给企业,或者由研发者自己创立企业。

其次,学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和研究生的所有正规教育,形成了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美国高校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设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一般由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课程三个部分组成。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由商学院及其下设的创业研究中心开设,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类课程(如“创业基础”)、金融类选修课程(如“天使资本”“创业融资”“私募股权”)、市场与运营类选修课(如“产品发布”“创业者的市场研究”“电子商务”)等类型;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相关院系开设。其中,工学院课程开设较为成熟,实施了技术创业计划(STVP计划),聚焦某一学科领域或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高科技创新创业的教学与指导;在实践课程方面,斯坦福大学设立创业工作室,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并为学生提供到新创企业实习的机会,提供更直接的创业体验。其他高校在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各具特色,例如: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创业中心,每周五11:00—13:00组织活动,由学生向企业家、投资人、有创业经历的专家等介绍自己的创新想法。丁曼中心推出暑期实践项目,学生到创业公司实习,以获取灵感和创意。马里兰技术创业学院推出“边做边学项目”,让学生与企业家在一起工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家精神,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策划组织创新创业竞赛。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鼓励大学生就某一项新产品或新服务做商业计划书,向投资人介绍,争取投资并创办公司。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校都相继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并形成长效机制。从1990年开始,麻省理工学院每年都有多家新创企业从创业计划大赛中诞生,并有相当数量的项目发展为优秀的高新技术公司。高校创新创业竞赛,搭建了学生项目与产业界、投资界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初创企业获取更多支持。三是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指导服务。很多大学已经建立多样化的孵化机构,包括大学内部的技术转化办公室、科技园、孵化器、创客中心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空间、实验设备和专业指导。

最后,社会机构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美国社会广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企业界、投资界以及非政府组织都为创业者提供经费、场地、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具体内容为:

企业界。美国许多著名企业将视角投向创新创业,愿意投入资金扶持创业项目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发掘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例如:英特尔、IBM等公司投资上亿美元,支持相关领域的初创企业,联合学术界和投资界为新兴技术领域的软件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及商业辅导;惠普公司通过“惠普创业学习计划”(HP LIFE)支持初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目前惠普支持的美国创业者已经超过了10万名。

投资界。由多家投资机构组成的全美投资公司协会(NAIC),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给予经费支持。例如:由企业家、投资界高管组成的马拉松基金会(TMF),为创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经费支持,每年投资10~20个创业项目,侧重对女性、少数族裔创业者的支持。又如:由140个天使投资人联合组成的天使联盟(AOA)对创业项目进行遴选和支持,每年支持约20个项目。

非营利社会组织。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批以考夫曼基金会为代表的致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非政府组织,通过资助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来推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考夫曼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是美国最大的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会,于2003年推出“考夫曼校园计划”(KCI),计划参与高校开展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创新创业实习项目等方式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此外,美国创业指导网(NFTE)推出很多为青年创业者服务的项目,至今已培养了6万多名学员,开发了成熟的教材和培训工具。从创意、发展和实践三个阶段对学员进行培训。创意阶段:指导学生个人或团队讨论、研究并提出创意,撰写商业计划书;发展阶段:通过各种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商机、根据市场调研情况调整修改商业计划书;实践阶段:搭建学生项目与投资界的对接平台,学生个人或团队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商业计划,争取投资、参加竞赛,创立公司并开展商业实践。再如,西雅图市的西雅典(Four Athens)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以下支持:一是组织联谊活动,近四年组织300多次活动,搭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资人交流对接的平台,帮助学生寻找机会和融资;二是提供场地租用服务,为初创企业提供廉价的办公场地;三是开发相关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

(2)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最为悠久,模式也最为成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Horace Moses)创立青年商业社,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自己的公司,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实践经验,这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业教育课程已成为美国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有些学校甚至已专注于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点: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丰富,覆盖面广,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课程已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硕士、博士等所有学科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创业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开设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课程,涉及新创企业管理、小企业创建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注重案例研究,将案例研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创业实践中,在这一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判断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完善。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多数涵盖了创业意识、创造性思维、新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新兴企业融资、创业者特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内容。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传统、资源优势等不尽相同,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各有特色。例如:百森商学院,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百森商学院提供循序渐进的创业项目。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跨学科创业课程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经济理论、概率论、统计学分析等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组成创业团队,投资创办企业。每个团队由商学院提供3000美元启动资金,学期末进行结算,以此为学生提供资金保障,锻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二年级具有较高创业潜力的学生,学院开设了“创业精神培养强化课程”,进一步对学生创业加以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百森商学院设计和制定了深化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选择在“新创企业”“家族创业”“公司创业”以及“社会创业”四个领域中深化学习。这种培养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演讲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

第四,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美国大学创业课程有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而且这些教师本身有创业经验。美国百森商学院的教师必须有企业方面的经验:风险资本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新创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企业实际模拟实践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美国百森商学院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经历,同时还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2.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特点

(1)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基础与社会保障体系。在美国,85%的人口为欧洲移民后裔,现在各国精英也不断涌向美国,整个社会崇尚勇于挑战、敢于冒险并且强调个人奋斗、机会均等的思想观念,并且允许失败,创新创业得到高度认可、良好的社会创新创业文化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非常重视。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律文件,保证了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进行。例如:简化的新公司申请手续,较低的税率,健全的信用制度等。同时,创新创业组织机构种类繁多,主要有各级各类创业教育中心、创业研究会、企业家协会、创业智囊团等。

金融支持力度大。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多样,渠道宽广;风险资本市场完善;美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国家创业教育基金;成功的企业家会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捐助,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多公益性基金也会通过提供经费的形式资助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如:美国的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机构通过提供经费支持创业大赛、奖励优秀学生、开发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等方式,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高校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力度大。比如:令哈佛商学院引以为豪的庞大校友关系网。每年哈佛都会邀请众多在实业界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企业家到校讲学并介绍给学生认识,建立宝贵的创业关系网。

组织与支撑网络强大。比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可以为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组织与个人提供低收费或者免费的技术支持;大学内部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咨询,并通过举办研究讨论会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各种服务。

(2)战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家重视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美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创业活动的大力发展,政府深刻意识到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培养出创业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是美国战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也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的承诺,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并且不单纯是为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百森商学院认为,创业教育不是“企业家速成”,它强调要推行适应“创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创业教育,不是以追求眼前功利为目的,而是着眼为美国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密码”,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的价值取向。

(3)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提出,创新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涵盖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创业学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学里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由开始的课程教学到专业教学,再到后来的学位教学过程;从一开始的片面功利性职业培训到非功利性系统化教学过程,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在美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有如下特点:

明晰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企业创建或管理过程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把创业作为职业生涯选择的意识。

较完备的学科建制。目前,美国设立了创业学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例如:百森商学院每年有大约25%的本科毕业生被授予创业学学士学位。其他学科尤其是经济、管理、工程专业体现创业教育思想,将创业教育渗透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品质与创新能力。很多大学成立创业中心,有的大学将创新与创业学结合,并入工程专业。

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美国大学根据自身理念将创新创业定为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建立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以及创业实务操作类四大类课程,完善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系统化课程设计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理念的落实提供了科学基础。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式。斯坦福大学课程体系坚持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全过程参与来帮助学生探讨和处理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哈佛商学院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业基础。

卓越的师资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美国创业型教育成功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职教师,此类教师既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百森商学院的教授常年行走于众多商人之间,对创业的社会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二是兼职教师,此类教师来源广泛,可以是创业家、政府官员、风险投资家等,比如:英特尔前任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罗夫于1991年担任斯坦福大学兼职讲师,以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此外,很多课程由专兼职老师一起给学生授课,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创业》和《创业机会识别》就由三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客座教师共同讲授。

丰富而又实用的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在美国,创业教育国际协会通过模拟创业活动指导教师进行创业体验活动,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实践多于规则的讲授。很多商学院通过模拟创业和第二课堂等形式创造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创新创业。据统计,美国最具影响力的5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3家源于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工科大学开展“合作教育”,给学生安排不少于9个月的劳动实践,有的高校甚至把学制延长为5年,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各大高校经常组织创业俱乐部和创业咨询会等活动,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业与技术中心通过举办“A.理查德•牛顿杰出创新认识系列讲座”,与业界著名人士探讨各类挑战性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权威创业专业期刊如《商业周刊》《企业周刊》《成功》每年都对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师生成就、社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毕业生创业情况等各项内容进行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美国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实例

1.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较早开始创业教育的高校,作为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斯坦福大学依靠毗邻硅谷的优越条件,秉承创新精神,发展出重视应用导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推动了大学高水平科研活动和高校企业科研合作的发展。第一,独立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斯坦福大学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始终坚持文理科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三个基本原则。斯坦福大学独立开设创业课程共有17门,课程内容包含了建设一个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何融资、组织资源、招聘员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学校通过论坛、创业协会、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构建创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将所学落地实践。第二,资源驱动型创新创业平台。其一,发掘校友资源,实现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斯坦福大学在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培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形成校友资源培养与利用的生态模式,保障自身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成立于2011年的斯坦福天使和企业家团体是斯坦福大学官方的校友联盟组织,旨在促进潜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以校友为主导的组织为学生、校友、初创公司及教育项目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交流及资助的机会。此外,斯坦福创业工作室通过一系列项目与资源支持任一阶段的学生创业,从最初的“头脑风暴”到早期的成立与筹款,申请常驻的学生可以在工作室设计并成立公司,与校友导师配对进行点对点辅导。由此,斯坦福创业工作室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斯坦福创业团体中来。其二,技术许可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批量化和规范化。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的宗旨是为社会谋福利,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并将技术许可办公室的收益用于大学科研教育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1970年,斯坦福大学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负责管理斯坦福大学的知识产权资产,主要包括统一为学校内的各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把这些专利授权给工业界。其中,OTL在收到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明之后,会对发明的商业潜力进行评估,并在适当时候许可给市场上的企业或者支持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成立创业公司,实现发明的商业化。为保障企业和高校师生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的权益,OTL对技术转让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规范。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促成企业和高校师生的合作,OTL会在企业和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多次谈判和协商。OTL的成立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批量化和规范化,也为学校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其三,“硅谷孵化器”实现校企合作的不断互动与深化。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加州尖端科技和精英人才聚集的“硅谷”的起点,也是美国首个在校园里建立“工业园区”的大学,人们形象地称斯坦福大学为“硅谷孵化器”。硅谷公司一般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斯坦福大学拥有尖端的知识技术,硅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更多地扮演了出资者和技术购买者的角色,而硅谷企业的市场与技术需求正是维持校企合作不断互动与深化的支柱。它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目标一致、相互协作,从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到创新技术研发、生产都保持高度紧密的联系,正因为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才造就了二者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

2. 马里兰州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马里兰州立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有12个研究中心,可为学生、决策者和商家提供顾问服务。其中CSCV(the Center for Social Value Creation)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师生的领导能力。学院的Dingman中心在大学内建立企业家社区,帮助企业家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并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为理事会提供顾问支持、为天使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指导等工作。在Dingman中心,每个星期五都进行“头脑风暴”,邀请当地创业人士和专家对学生们提出的想法进行指导,再引导学生进入成功创业三个阶段的历程:第一阶段是用简单快速的方法筹划创办企业;第二阶段是学习学分课程,同时,学生可获得学校的赠款,创办企业;第三阶段是参加夏季孵化器项目,通过举办商业竞赛,学生组建团队参赛,竞争各种创业奖金。马里兰州立大学工程学院也设有技术创业学院,已经具有30多年的历史。技术创业学院主要履行三项任务:一是协助学生和教师创办自己的企业;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成立自己的初创企业;三是与社区和业界建立伙伴关系,用大学师生的研究成果帮助企业创新。技术创业学院主要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创办企业类、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等课程或项目。这些课程涉及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建、如何创办企业等内容。项目类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有边做边学项目,也有学生与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共同开拓的项目等。技术创业学院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外界合作,旨在帮助师生创办企业或进行创业体验,该学院每年成功转化的5~6个项目中,一般有2个是完全由本科生自主开发和自主经营的项目。

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新创业实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是美国一流的综合大学,由于它毗邻艺术娱乐中心好莱坞,UCLA在创作创意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成为美国商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电影艺术等专业人才的摇篮。

第一,开通校友网络和学生创业社团双渠道。洛杉矶分校聚焦高科技、生命科学、不动产和娱乐界领域的创业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实现创意的途径,更有全球计划使创业者知晓其他国家的基本信息和面临的挑战。UCLA支持学生从校友网络和学生创业社团两个渠道开展创业计划。各个学院经常邀请校友与学生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创业体验;同时,由校友捐赠或通过校友促成的各类基金、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为本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洛杉矶分校致力于创新创业服务的社团不在少数,安德森商学院的创业者协会最具有代表性,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的绝好舞台。协会每年组织150次以上的相关活动——每周有3~5个。比如,风险投资系列演讲、亲临工厂实践、参观公司、与创业成功人士用餐,以及一项世界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和每年的年终会议等,还为学生提供许多进入洛杉矶地区初创企业里创业实习的机会等。

第二,构建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的创业型大学。洛杉矶分校拥有成熟的创业生态系统,堪称致力于构建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创业型大学之典范。其一,良好的创业氛围与认同感。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激发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刺激新的就业机会的引擎,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创业并获得经验,教师学者们也都想看到他们的学术见解转化为现实世界的应用,以满足国家需要。其二,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促进了“产学研”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UCLA拥有大量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基础性资源。除了独立附属的研究员、科研中心等,UCLA非常注重与国家实验室保持长期的、多方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许多重要理论资料和先进科研设备及仪器的获取,而且还能提高申请联邦政府研究基金的可能性。

第三,加大经费、政策与法律的扶持。在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费来源是多样化的,比如科研机构、风投公司、非政府组织机构以及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不过在众多资金来源中,美国联邦政府依旧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承担者。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帮助并推动美国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公司基本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因此,美国议会和政府经过较长时期的反复研究与改革,完善了一套扶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重大的扶持作用。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不仅保障了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促成了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企业的大量崛起,也使大学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第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共赢局面。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共赢局面。为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洛杉矶分校通过和企业进行联合办学,在企业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与名企建立良好的关系,邀请参与学生活动以及提供技术咨询或商业赞助,引进企业界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员担任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为高校增添“创业教练”。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此种形式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在校内打造良好的公关形象,对今后人才的招聘与选拔有较大作用。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机会参与培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思维。企业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不断更新企业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创业知识,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

二、英国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一)英国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政策演进及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如帝国理工学院、普利茅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布鲁内尔大学等英国高校纷纷开始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实践。高校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与英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在政策上给予的支持、引导和规范是密不可分的。1987年,英国政府启动的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能力,要求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纳入课程中,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 in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EHE),开启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21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发布《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NCGE Yellow Paper 2009)等相关政策文件、调查报告,进一步推动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创业教育的繁荣提供根本保证。

英国高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由“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关注的焦点是加强英国高等教育环境的活力,并试图从这样的环境中为大学模式的转变积累经验。更普遍的是,整个世界都在发生这样的转变。教育经费、政府干预、企业创新、学生创业、社会流动与就业、区域间伙伴关系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国际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也如期而至(Allan Gibb,2012)。英国高校及政府将面临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英国大学模式转型的巨大挑战。虽然英国政府在最近10年中连续出台了多份有关创新政策的文件,并大力推进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2003年的《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创新挑战》认为,在当前的创新活动中,以下三个方面亟待改进:①需要不断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相对较少的知识创新活动;②加强研发基地(如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③明确未来创新国家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并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

1. 创新创业教育高度普及

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普及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无论是地方性的彼得伯勒职业学院,还是像剑桥大学那样的国际顶尖学府,各大学为全校各层次学生提供大量学分和非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例如,考文垂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2门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并设立一个创业本科专业和一个称为“全球创业”的硕士专业。剑桥大学开设的学分和非学分课程多达13门,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蒂赛德大学开发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培训涉及本科、硕士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阶段。参加学习的学生众多,考文垂大学每年注册学习者高达4500人左右。截至2015年,该校已有13000名学生注册学习过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

2. 多阶段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颁布的“英国高等创业教育指南”,英国的创业教育有创业素质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和创业实践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两个略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定义。前者致力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心态(Mindset)和技能,以便他们在识别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创意并能付诸实践的行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创业行为等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后者侧重如何应对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英国的大学都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思想,努力将创业素质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发出多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蒂赛德大学的创业行为开发、创业能力提升、“作茧”、创业孵化四阶段培养模式;考文垂大学的创业教育、创业孵化、科技园创业实践三阶段培养模式等。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英国各大学普遍致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帮助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实现知识的商业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掌握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例如,巴斯泉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创意艺术专业教育,为学生在表演、影视、设计领域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伦敦大学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该校工程专业特别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催生了大量科技型初创企业。英国创业教育协会目前正在英国大学推广一个由微软公司支持开发的信息技术创业教育计划,这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同时着眼现实和未来市场创新,并将两者密切融合的创业教育计划。

4. 创新创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

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强调有效性。这不仅表现在创新创业课程与相应延展活动上,有些大学还直接参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将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地方产业创新挂钩。近年来,科技和新媒体初创企业群在东伦敦市一片老街区逐渐聚集并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一个被称为伦敦“科技城”(Tech City)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区。伦敦大学学院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该校开发了“UCL先进”“大学生风险事业计划”“科技创业硕士”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同时整合自身的专业教育和科技资源,深度参与到伦敦“科技城”(Tech City)的发展进程中。蒂赛德大学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大学所在地——米德尔斯布勒市原是一个随早期英国工业革命而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原有产业无法继续维持,城市产业结构不得不进行战略转型。蒂赛德大学积极配合转型战略,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上述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大力加强本校影视、视频游戏和新媒体等与数字产业密切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积极孵化与现代数字产业相关的企业。每年有40~50家初创企业从该大学的孵化器毕业,进入当地影视、视频游戏和新媒体产业聚集地——“蒂赛德数字产业谷”。

综合上述,创新创业教育在英国的大学已经普及,其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体系设计凸显精益化的特点,既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涯注入了丰富的创新创业体验,也为他们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例——谢菲尔德大学

重视创新创业环境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学校的创业教育相关网页上写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无论他们将来选择哪种职业道路,对其成功都非常有必要。‘创业能力’并非指创业学或商业技能,而是指学生急需的一系列成熟并起作用的技巧,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成为更具创新能力的求职者,使他们在当今全球经济中选择领域并能成为领域内出色的领导者。”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谢菲尔德大学认为,一定不能步入的误区,是让教师和学生有“只有创业才是成功,或是只有成功地创业才是成功”这样狭隘的理解。

谢菲尔德大学希望学生能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该校共有近2.6万名学生,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外创业的机会,但是谢菲尔德大学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创业教育课程。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提升创业能力的机会。该校的创业教育分为课内与课外,课内的创业教育会在特定学科学习中把能力发展进行情景化模拟,使学生获得创业能力的锻炼;课外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USE”(University of Sheffield Enterprise,在谢菲尔德大学创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技巧。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但由于自主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因而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USE从学生创业计划制定到创业资金的支持,再到围绕创业能力提升而开展模拟创业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USE还开展含有创业能力强化训练的相关游戏。

团体性商业辅导。该辅导是学校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骤,旨在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个平台里来,和专职辅导员交流自己制订的创业计划。如果学生期待能为自己的创业计划筹到资金并参与到后期一对一的商业辅导中去,就必须先参加这个团体性的商业辅导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大家交流彼此的创业计划以及未来发展路线,增加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想创业,先拿够20个学分。“实现你的想法”是面对所有大二或大三已拿够20个学分的学生开设的项目(因为项目后期需要学生投入较大精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走进创业世界了解创新创业精神,而且让学生挑战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该项目每周的小组会议不是让学生背负公开演讲的负担,而是对创业案例的探讨和线上创业资源的共享。此项目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展示各自的模拟商业计划和议案,并对彼此的模拟创业计划进行评估。该项目对所有学科开放,所有加入的学生有机会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并能互相学习、合作。

社会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内有4场晚间交流研讨会,给学生机会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分享交流创新创业这一共同爱好。在4场研讨会中,学校的商业顾问团队会一直帮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挑战,把初始概念变成商业计划。在第一场研讨会上,学生将被随机分组进行讨论;其中带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可分享各自的创业理念和希望获取的资源或帮助。随着项目的进展,学生将分组对已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讨论,制定创业文案。在最后的研讨会上,学生将在一个有趣的欢庆会上互相展示最终的创业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不必非得带着自己的创业想法加入实验室。在第一场研讨会上,即使学生没有想法,也会被分到和有想法的学生一组,在项目进程中与他们一起合作。对有可行性创业想法的学生,实验室与学生共同努力,尽力把已经成熟的商业计划搬到孵化器上,让计划成真。

资金与合作。学生创业时,USE可向该校学生提供1000英镑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缓解众多关注事项中最棘手的创业资金短缺问题。该项资金不仅在校生可以获得,毕业5年内的学生也可能获得该项资金的支持。但学生不能用这些资金来购买硬件设备,只可以用来进行专利或商标申请、促销活动、软件购买和商业指导培训等事项。USE联合正在创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圆桌交流空间和咖啡等,让他们熟悉彼此的创业项目,提供合作的可能性。

现成的创业游戏。在USE,谢菲尔德大学的图书馆内有现成的游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提高不同方面的创业能力。例如,游戏“领导能力大挑战”,可以提供学生对有效领导能力的理解和体验。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担任一个领导角色以便帮助团队达成既定目标。无论小组活动成功与否,他们都有机会来反思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并且团队成员如何对领导做出有效反应;侧重于团队合作的游戏“决定!决定!”,小组成员必须假设自己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并且权衡两种目标:控制花费并维持利润、取悦不满意的顾客。这个游戏帮助小组成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谈判、冒险和有前瞻性决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