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答案都在人生里:致敬自由而独立的灵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何香凝

1878—1972

He Xiangning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画家。

女人想要的,只管去争取

文/小富女

中国女子的社会地位,从男人的附属,多女共侍一夫,到法律推行一夫一妻制;从被要求恪守女德、三从四德,以夫为纲,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从被作为童养媳、婢女、妾侍可随意买卖,没有读书、工作、参政等权利,到如今可以与男性一样读书、工作、参政,自由做自己热爱的事……这中间隔着的何止是艰难的“三座大山”。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的。”

而率先扛起这面大旗的,却是一位资产阶级大小姐——何香凝。她出生于香港有名的富商之家,但令她闻名遐迩的,却是“争得天足促成双清奇缘”“两入虎穴营救丈夫和儿子”“送裙子羞辱蒋介石”等一个个乱世里的传奇。

她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并获通过;在她的建议下,广州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此次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也用自己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追求“女性自我的生命价值”。

她的这一生,有趣的故事说不完,但又大道至简,仿若一直在说一个道理:女人想要的,就只管去争取!

1

1878年6月27日,香港富商何炳桓家中新添了一位千金,因排行第九,家中人称她为“九姑娘”。何炳桓是个极为传统的大家长。他一方面给子女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零花钱给得也阔绰,喜爱一家人围桌打牌玩乐、尽享天伦之乐;另一方面却极不赞成女子读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觉得“女孩读书会夺走男孩的聪明”。

而九姑娘何香凝呢,她一方面不爱玩乐、不喜交际,又不讲究穿戴,父亲给她的钱大多原封不动地搁着。对比别的子女,父亲往往格外诧异,“为什么她不需要用钱”。但另一方面,她也有自己的爱好,一是读书求知;二是在田野里疯跑。六岁那年,父亲专门为男孩开设家庭私塾,小姑娘也求知若渴。但父亲不答应,小姑娘就没完没了,想方设法地央求父亲。父亲不胜其烦,只得答应把她送到附近的女馆读书。

但好景不长。七岁那年,家中按传统习俗要给小香凝裹脚。在当时,只有不劳动就无以为生的女子才会不裹脚保留一双“天足”,思想传统的何炳桓当然要求女儿有双“金莲”。

但何香凝偏偏就不。

她从小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更向往太平军女兵一双天足走四方的英姿,再加上厚厚的裹脚布一层层缠绕在脚上,实在太折磨人了……小姑娘每晚趁夜深人静时就大胆拿起剪刀剪开裹脚布。

父亲勃然大怒,命令母亲用针线密密地将裹脚布缝住,又搜走她的剪刀,把她关在家里不准再去读书……而小香凝呢,则默不作声另寻了一把剪刀,悄悄藏在祭坛的香炉下面,每晚再执拗地剪开……

反反复复斗争了几十个回合。直到父母累了,由着她去了。

但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父母又开始犯难。寻遍满城,谁愿意娶这样一个另类的大脚千金?偏也凑巧,就在这时竟有人专要讨一个没裹过脚的女子为妻!此人便是廖仲恺。

廖仲恺那年二十岁,比何香凝大一岁。他的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曾就职于汇丰银行旧金山分行,在整个旧金山华人圈很有社会威望。

但当时美国国内正掀起排华运动,华人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常无故遭受白眼、侮辱和毒打。于是廖父临终前,对小儿子廖仲恺唯一的嘱托,竟是一定要他娶一个大脚女人,因为小脚女人在西方备受歧视……

而放眼望去,除了何香凝,整个香港哪还有第二个在年龄、家世上都再合适不过的大脚女人!

仿佛缘分天注定,何炳桓喜出望外,很快托人促成了这段姻缘。

成婚之后,何香凝随廖仲恺居住在广州的叔父家。起初,姑娘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觉得丈夫又黑又矮、其貌不扬。但渐渐地,她发现丈夫诚挚忠厚、上进肯学,且十分支持自己读书,这才高兴起来。

为了便于读书,夫妻二人在楼顶晒台专门搭了一间小屋。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月亮如水般洒在二人身上,不由产生人月“双清”之感,二人便将此楼台取名“双清楼”,何香凝自命为“双清楼主”,再后来将自己的诗画集也命名为《双清诗画集》,廖仲恺则将他的诗集取名为《双清词草》……

从表面上看,一双大脚千里姻缘牵红线,促成了一对人间良缘;而结合两人此后的人生轨迹和默契选择,在我看来,更是两个思想、认识、追求都高度统一的人,因着一双大脚,冥冥之中走到了一起。

2

琴瑟和鸣、映月读书的时光,大约只持续了三五个春秋。

当时中国不断遭受列强压迫,清政府腐败无能,廖仲恺断不愿再走科举入仕的老路,当时留学之风日盛,无数爱国青年会聚日本,廖仲恺也动了心思。

何香凝不顾家人反对,变卖自己从娘家带来的珠宝首饰、细软及家具,再加上自己做姑娘时攒下的零用钱,支持丈夫东渡,她自己也于丈夫成行两个月之后追随而去,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两人赴日后,很快结识了一批投身于革命风潮的留学生。其中就有孙中山。

二人第一次听到孙中山发表的简短演说,就觉“喜出望外”,被他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气魄和令人信服的逻辑深深吸引,后来打听到孙先生的寓所,又专门拜访了几次。在之后的几次会面中,二人听孙先生畅谈革命救国的道理,觉得“十分佩服,十分赞成”,更觉眼前的路豁然开朗,从而确定了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志向。

很快,为革命救国“效微力”的机会来了。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同盟会。但筹备大会后没几天,孙中山发现日本警察对他的活动多方刁难,旅馆女佣也经常暗中搜罗他的情况,就决定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他想到了何香凝与廖仲恺——这两人都参加了革命活动,又租有自己的房子。

当时廖仲恺恰巧暂回香港,何香凝听闻消息,没有半分犹疑,便将此事揽了下来。

但也不是没有难处:

第一,他们需要新找个交通方便的住所,以利开会和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出于保密需要,他们不能再用日本女佣。

当时何香凝正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廖仲恺回香港正是为了筹措新学年的学费,但搬家是为革命需要,亦是孙先生的一份信任,于是她很快就在神田区租下了一处房屋,是座上下两层的小楼,共七间屋子,面积比原来大得多,但租金也贵了两倍多。

她当机立断辞掉女佣,一个人把家从小石川搬到神田,再将此事写信告诉尚在香港的廖仲恺。

她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生活琐事都有人服侍,现在辞掉了女佣,每天早上起来必须先收拾床铺,再自己预备洗脸水(当时日本还没有自来水,要到外面挑水);中午放学回来,先买菜、生火、煮饭、做菜,再收拾和洗刷忙上一通;还要自己去井边挑水、洗衣服……这种万事只靠自己的新生活,搞得何香凝极为辛苦。但她明白“夫人学婢子,不过是为中国革命”,由此吃点苦、受点罪,也甘心忍受,乐之不倦。

没多久,她在神田的新居就成了孙中山召集同志开会的场所和同盟会的通信联络地点。何香凝除了要照顾自己,更要负责隔三岔五前来开会的同志们的茶水和吃食。何香凝做饭的水平并不高,但她任劳任怨,想方设法照顾好每一个人,很快和同盟会的成员相处得亲密无间,被认为是难得的好管家,同盟会成员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御婆样(日文中‘管家婆’的意思)”,连孙中山也不例外。这期间,何香凝自己也成为同盟会第一个女性成员,从此走上了踏实而坚毅的救国之路。

3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一路追随孙中山,走过了壮烈的辛亥革命和坎坷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廖仲恺任财政部次长。随着革命步伐的加快,他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女性,她们长期处于“地狱中的地狱”,因此参加革命的愿望非常迫切,而她们参加运动的程度和解放程度,会直接影响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的成功与否。

1921年7月,在孙中山和廖仲恺的支持下,何香凝协助宋庆龄发起“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这是中国女界为慰劳义师第一次办慰劳会,不仅短时间内为讨桂的粤军将士募集了大批物品和十几万元捐款,更极大地鼓舞了粤军士气。

这之后,妇女运动浪涛起。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何香凝作为孙中山指派的三位女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行使代表权利,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社会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同年3月初,何香凝向国民党妇女部提出组织妇女大众纪念三八妇女节的建议,获得一致通过,并指定由何香凝负责发起和组织。同年8月,何香凝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之后,即聘请女共产党员邓颖超兼任妇女部秘书长,这不仅是对孙中山连共政策的支持,更将妇女解放的风潮推向两党党员、推向全国……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1924年3月8日的活动。

活动期间,广大学生和女界代表,以汽车游行、散发宣传单、沿途演讲、拍话剧、创刊物等多种形式,首次提出“打倒封建主义,争取妇女解放”“要求妇女劳动平等权、教育平等权、工作权、参政权”“保护儿童、孕妇,革除童养媳和多妻制”“建立儿童保护法”等一系列口号……活动当时就轰动了广州街头,更向中国及全世界发出嘹亮声音。

至此,在中国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伦理纲常开始瓦解,无数妇女受到新思想的启迪,投入到自我解放、打倒封建、支持革命的行动中来。

后人评价道,这是中国妇女第一次参加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运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开创了新纪元。

而何香凝,以她的实际行动,毫无疑问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劳动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

4

1925年3月,孙中山因病离世,在人生尽头,他郑重请来何香凝,将爱妻宋庆龄托付于她,并再三嘱托“吾死后望善视之”。

1925年8月,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遭人暗杀。此时距离上一次何香凝从虎口将丈夫救出不过三个春秋。但廖仲恺说:“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两位精神支柱般的男人先她而去,巨大的悲恸过后,她要来为廖仲恺送葬时写下的“精神不死”的横幅,悬于家门口,决心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高举新三民主义的大旗,完成丈夫未竟之事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工作中……

这之后,何香凝还曾“痛骂国民党官僚”“送裙子羞辱蒋介石”“龙潭虎穴智救爱子”……留下一个个潇洒的传奇;后因深感孤掌难鸣,且不愿与历史罪人同流合污,何香凝忍痛出国,到柏林与孙夫人相聚,但仍密切关注且以实际行动参与革命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何香凝相继担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要职,尤其在呼吁华侨归国方面做了不少好事、实事……1972年,这位奇女子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九十四岁。

除了杰出的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外,何香凝还有一个同样享誉世界的身份:画家。

她一生从事艺术创作长达七十年,留下画作不下千幅。

如果细细翻看她的画作,就会发现,她在所有作品中尤爱“寒梅”与“猛虎”,且笔锋圆浑而质朴。

都说画如其人,一个人的画风是其最好的座右铭。

或者,她在一幅幅画中,早已诠释了自己的一生,更诠释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姿态。

生于富贵盛世,花开四野,我当如寒梅般清香傲立;

生于浑浊乱世,身如落叶,我亦可如猛虎般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