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强盛之基,是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而科学技术创新的水平也成为衡量国与国之间经济和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引进作为提高我国先进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通过引进的技术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从而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新产品的一种创新活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缩小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技术差距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转移、建立新的完整系统的技术体系作用重大;同时它也是技术后发国家发挥自身优势、追求技术进步,最终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然而在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中,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本书综合运用基于生态学、博弈论、系统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模型构建的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影响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和实地访谈,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定性指标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企业开展技术消化吸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对技术消化吸收存在的限制因子进行了较全面的搜索,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技术引进这一复杂系统,本书在对数控机床限制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应用IDEF0方法作为查找技术消化吸收中限制因子的工具,从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分解技术引进的复杂系统,挖掘出了在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过程中存在的限制因子,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搞好消化吸收工作打下了基础。
3)对技术消化吸收的本质进行了研究。为了对技术消化吸收进行研究,研究者应首先弄清其本质,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书在对技术消化吸收的概念及其系统构成研究的基础上,在知识生态实践原则的指导下,得出了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技术消化吸收的本质是知识内化的结论。
4)建立了技术消化吸收的知识生态运作体系,即做好技术消化吸收工作的三大步骤:风险决策、操作模式和效果动态定量评价。本书首先通过对技术消化吸收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生态特征,应用博弈论和投资决策理论等方法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个能否进行技术消化吸收的决策模型;然后应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研究了企业进行技术消化吸收的操作模式;最后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绩效,以及实行“静态”评价的不足,应用相似系统的理论,构建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时动态定量评价模型。
5)提出了基于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奔流创新这种新的创新模式。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而创新之难是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本书应用生态位分离理论,构建了一个可实现技术超越的奔流创新模式,对技术引进企业在创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6)对引进技术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企业知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的职责范围两个角度研究了保障引进技术良性循环的机制。
本书可作为EMBA、MBA和管理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了解技术创新管理现状与趋势的读物,也可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及技术创新管理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参考资料已列在参考文献中,在此对国内外有关同行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