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物流的学说理论
从人类认识物流活动的过程来看,一些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流,由此形成了关于物流的学说与观点。这些学说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物流的“黑大陆” 学说、物流的商物分离说、物流的第三利润源说、物流冰山说和物流的“效益背反” 说。
2.8.1 商物分离说
首先了解商流和商品流通的基本概念。所谓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简单地说,商流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换,它是建立在资金流的基础上,即发生了资金流后,商品的所有权将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而不管这时物流是否发生。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即为商品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这个过程中,商流和物流的活动表现为:商品所有权转移(商流)和商品实体的转移(物流),而商流和物流的统一,构成了商品流通,如图2-4所示。
图2-4 商品流通中的商流与物流分离
注:表示物流,表示商流,表示资金流,表示信息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流和物流发生了分离,即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按照各自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出现了明显的分离,逐渐形成了两个有一定独立运动能力的不同运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商物分离”。“商”是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物” 即“物流”,是商品实体的流通。商物分离实际商品流通中的专业分工和职能分工的产物,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物流科学正是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单独的科学考察,进而形成物流科学。
2.8.2 物流的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利润源的对象是物流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达到一定限度不能再扩大利润的时候,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时候发现如果能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于说提高了企业的利润。
“第三利润源” 学说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的,是关于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西泽修认为,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一个是资源领域,一个是人力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初过程中,企业把降低原材料成本当作扩大利润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另一个是人力领域,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人们发现物流不仅可以帮助扩大销售,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新利润增长源泉。简单地说,第一利润源是资源领域,第二利润源是人力领域,第三利润源是物流领域。
2.8.3 物流冰山说
“物流冰山说” 理论也是西泽修教授提出的,是指当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认识不够全面时,提起物流费用大家只注意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然而这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潜藏在海水下面的看不见的冰山主体才是物流费用的主要部分,因为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我们把企业看得见的物流费用称为“显性” 物流费用,把不可见的或者企业并没有关注到的物流费用称为“隐性” 物流费用。如图2-5所示。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企业、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上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存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这些事情的费用都没计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即使企业关注到这些成本并将之纳入物流成本中,实际上还有一些隐性的物流成本难以在企业的账面上反映出来。例如,企业的物流方案设计不科学,导致空车、过远运输及货物的积压,由此而带来的隐性物流费用实际上被企业忽视了。当然,隐性物流费用和显性物流费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当企业认识到以往忽视的隐性物流费用后,那么这部分费用就变成了显性物流费用。
图2-5 物流冰山
2.8.4 物流的“黑大陆” 说
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管理对企业盈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196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中的物流管理。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的黑色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由于流通中物流领域模糊性特别突出,它是流通领域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 学说主要是针对物流而言。“黑大陆” 学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成本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2.8.5 物流的“效益背反” 说
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在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可能会存在其他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消彼长、此盈彼亏的现象。例如,从A地到B地,企业通过铁路长距离运输,一方面会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到达B地后,需要在B地进行装卸搬运,甚至还可能需要二次包装,并通过公路运输送货到B地的厂家。这样虽然降低了运输成本,但是增加了装卸搬运和包装的成本。同时,为了降低运输的成本,企业可能会通过铁路、水路进行运输或者等货物装满车再发货,这样运输的速度下降了,而下游的企业如零售商需要准备更多的货物或库存来应对。也就是说,运输成本下降的同时,还会增加仓储和库存的成本。
物流的“效益背反” 原理告诉我们的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需要站在物流大系统的视角进行优化,寻求物流的整体最优,部分的合理化和最优化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合理化或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