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池塘养鱼 视频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有机肥料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物的肥料,又称农家肥料。叫它有机肥,是因为这类肥料是由有机质构成的;叫它农家肥,是因为制成肥料的材料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渔民可以就地取材,制成自己所需要的肥料。由于农家肥的肥源广、生产潜力大、成本低,它是我国渔民在渔业生产中的一类不可缺少的传统肥料。长期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水产品的营养和口感,增加渔业产量,还能培肥水质,培育饵料生物,增强水产品的品质和体质健康。

在施用有机肥的池塘中,自养细菌在食物链的第一环节中占有主要地位,由于细菌比浮游植物繁殖快,饵料利用价值高,所以这种池塘对浮游动物的繁殖特别有利,往往能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另外,有机肥成分较全面,所含营养元素较集中,不但含有氮、磷、钾,还含有其他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肥施用后分解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故又称为迟效肥料。所以,从长期效果看,对于浮游生物的增殖比较适宜,这些特点使有机肥具有较高的生产效果。

二、有机肥料的特点

1.有机肥料的优点

有机肥施于水体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营养全面 如100千克的干猪粪,就含有氮(N)5.4千克,磷(P2O5)4.0千克,钾(K2O)4.4千克。这些营养相当于硫酸铵27.0千克,过磷酸钙24.0千克,硫酸钾8.8千克。另外还有少量的钙、镁、硫及各种微量元素。农村各种秸秆燃烧以后的灰分,称为草木灰,含钾(K2O)特别丰富,高达8.1%,还有2.3%的磷(P2O5)和10.7%的钙(CaO)。即100千克草木灰,就相当于硫酸钾16.3千克,过磷酸钙13.8千克。

(2)提高水体养分的有效性 因为有机肥是以有机质为主,在施入水体后,水体中和池塘底质中的有机质必然会增加。因此在池塘这个小环境中,土壤微生物也就变得非常活跃,它们在分解水体中和土壤中的有机质时,一方面释放出生物饵料所需的各种养分,另一方面微生物所分泌的有机酸,又能促进土壤中一些难溶的矿物质的溶解,达到提高水体养分有效性的效果。

(3)能改良水体成分 有机肥施入水体后,各种有效的营养成分也就随之被水体所接受,部分有机物质可以络合水体中有毒或难溶解的无机盐而沉积于淤泥中,改善了水体的营养成分,缓解了水体的毒素影响。

(4)促进底质结构的改良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一方面提供养分给作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又形成一种黏结性物质,把分散的土粒团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疏松的团粒结构。这种结构对提高池塘底质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有重要作用。

(5)可以变废为宝净化环境 制作有机肥的材料来源很广,生产潜力很大,成本也很低。可以说哪里有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哪里就会得到制作有机肥的材料,如人粪尿、畜禽粪便、各种作物的秸秆、塘埂地头的杂草、水产品加工后的残渣及城市垃圾等。这些废、杂物品,如果不用来制成有机肥,人类的生活环境就会受到污染,所以说,施用有机肥实际上是变废为宝,也是对环境的净化。

2.有机肥料的缺点

1)由于肥料在池塘中分解,会增加水体中有机质的含量,并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的较重污染。据计算,分解1吨大粪要耗掉3.4~3.8吨氧气,分解1吨牛粪甚至需要5吨氧气,这分别相当于2.8吨和4吨鲤鱼一个生长季节(180天)中的消耗量。就有机质的含量来说,一般施有机肥的高产鱼池水质都相当于半污水,生化需氧量(BOD)达到50毫克/升左右,这种情况对于鱼塘的产鱼力都是很不利的。

2)有机肥料成分变化大,肥效不一致,施用时不易掌握各种肥料的准确用量,即定量施用存在一定困难。再者,有机肥施用数量大,操作繁重。

针对上述缺点,各种粪肥,特别是分解较快、耗氧剧烈的大粪,最好先经过发酵腐熟后再施用。这样既可以减轻对鱼池的污染,又可以较快地发挥肥效;蚕粪分解较快,而且含尿酸盐较高,对鱼神经有毒害作用,更是需要发酵腐熟降低毒性后方可施于鱼池;厩肥和混合堆肥都已经过初步发酵,所以污染程度较轻,肥效也较快,可以直接施用。

我国利用有机肥养鱼的典型代表作是20世纪80年代的“桑基渔业”,即利用鱼池埂面(坡)种植桑树,桑叶用来喂蚕,蚕粪经发酵后用来喂鱼,蚕蛹也是鱼类特别是名优鱼类优质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值得注意的是,蚕蛹需经脱脂处理后方可喂鱼,否则易发生霉变,对鱼有毒害作用)。在冬、春两季,抽取底质富含腐殖质的淤泥覆于埂面,为桑树施肥。这种养殖模式对蚕、鱼、树都是互惠互利,能够获得极大的经济报酬。桑基渔业示意图,如图2-2所示。

图2-2 桑基渔业示意图

提示

桑基渔业的养殖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赞誉为“中国式的养殖模式”。以后又发展为种草养鱼、猪舍养鱼等新的养殖模式,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种草养鱼、猪舍养鱼、放鸭养鱼等正被广泛地运用。

三、有机肥的种类

用于池塘养鱼中的有机肥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见表2-1。

表2-1 有机肥的种类及其特点

(续)

四、池塘养鱼对有机肥的要求

在一定范围内,水体有机肥增多,其有机污染程度也相应增加,水体的肥力及营养水平也相应提高,有利于增加初级生产力,明显有益于水产养殖。

但是水产养殖生产对有机肥的要求,应根据水体生物及水质的特点,具体分析,酌情决定。一般而言,人工繁殖用水,应保持水体清新、溶氧量较高的特点,水体中有机物耗氧因子及有机污染尽可能低,最好按照渔业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生物需氧量在2~5毫升/升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人工繁殖鱼苗阶段,不要求水体提供过多的营养饵料,而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高溶氧量、微流水刺激的水体。水体过肥,容易发生传染病,在亲鱼培育时也易发生浮头、泛池的现象,对亲鱼的产卵及性腺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提示

对于繁殖用水,在繁殖期到来之前,最好能分几次全部更换新鲜水,而且不宜施肥,以保证水质清新。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只要有机污染程度不十分严重,不发生水华,不发臭变黑,都可利用。在水体较瘦的条件下,可以为鱼类生长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而在肥水条件下,可以为鱼类的生长发育提供比较丰富的饵料营养。我国渔民素有“肥水养大鱼”的渔谚,把提高水体的肥力作为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大多数人工养殖的鲤科鱼类(尤其是鲢、鳙、鲤、鲫鱼),可以在中性腐殖质内正常生长,这种水域初级生产者生长的速度快,它们的天然饵料(包括有机碎屑)极其丰富。当然,物极必反,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喜好清水,又不是滤食性的鱼类(如草鱼、鳊鱼)就不太适宜,往往传染病比较严重,特别是2龄草鱼种在这种水体内的死亡率极高。此外,过肥的水体几乎对所有特种水产品都不适宜。名、优、特水产品养殖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溶氧量较高,如鳜鱼、河蟹、甲鱼、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等水产品养殖时均是如此。此外,当水体过肥时,静水水体往往容易发生水体老化,此时,水体中的溶解氧、pH等水质的昼夜变化剧烈,垂直差别很大,底质厌氧菌大量繁殖,易积累H2S等大量腐败的有毒物质,对鱼的生长都是不良刺激,严重时可能构成一种长期反复的慢性中毒情况。

提示

在多品种混养时,要认真核算,确定合理的有机肥投放量及投放种类。

五、合理施用有机肥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发挥各种有机肥的特点和长处,挖掘水体生产潜力,同时为了避免因施肥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施用有机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水体较肥、溶氧量较低的水体,应以养殖耐低氧、对腐败毒物抵抗力强、食物链短的鱼类为主,特别是以腐殖质为食物的鱼类尤其适用,目前,在池塘养殖中,异育银鲫、彭泽鲫、鲤鱼、鲢鱼、鳙鱼等是优选品种。

对于新开挖的鱼池、水质清瘦或池底淤泥少的池塘,宜多用有机肥料,尤其是绿肥和粪肥,且施用量可适当大一些。一般池塘往往仅在冬春季施基肥,而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饵,水中有机物含量已较高,为防止池水缺氧,往往只施无机肥料,而不施耗氧量大的有机肥料。

2)在立体开发水体、高产高效的综合养鱼条件下,为了防止因投放大量的有机肥而造成池水缺氧、鱼浮头、泛塘的现象,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控制缺氧状态。

①人工增加增氧能力,提高水体自净效率。最常见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增氧机(如叶轮式增氧机)进行机械增氧,也有一些养殖单位使用生物增氧或物理增氧,如采用微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等措施提高水体增氧能力。

②实行预先处理,加强有机肥的施入效果,使第一阶段分解过程在鱼池外完成,如污水或有机绿肥须经沉淀、曝气、氧化塘等处理或经沤制、发酵、降解、矿化以后,再进入鱼池,以减少鱼池的生物耗氧量。

③应掌握少量多次、勤施少施的原则。有机肥料施用过多,会导致池塘缺氧,据以色列研究表明,粪肥以不超过120千克干物质/公顷·天为宜,超过190千克干物质/公顷·天时即有危险。如果粪类干物质按12%计算,则上述数据分别为0.067千克/亩·天和0.105千克/亩·天,与我国的实际用量接近。苏联的研究认为一个生长期施粪肥总量不要超过30吨/公顷;日本的研究则认为鸡粪施用总量应为20吨/公顷。

注意

尽管有机物可以直接、间接地充当水体中水生生物的饵料,不过从作为营养物质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是间接的,它们的有效化过程要以消耗大量氧气作为代价;即使淡水中有机物质数量较多,但水中营养元素有效形式的实际浓度往往很低,供不应求。因而,施用有机肥时,初级生产速度往往受到限制,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将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两者互相补充才能保证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较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