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简明读本·唐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传记

传记第一 李密 王世充

李密(582—618) 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他出身于一个贵族之家,父亲李宽在隋朝被封为上柱国、蒲山公,知名当代。

李密从小喜爱读书,曾在一次骑牛访客途中,将一册《汉书》挂于牛角之上,一手拉着系牛的革带,另一手持书阅读。这时,当朝宰相杨素乘马从后面瞧见,便赶上前去,问道:“哪里书生,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立即下牛参拜,并自通姓名。杨素又问他所读何书,李密回答是《项羽传》。杨素感到十分惊奇。回家后,便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问和志向,你是远远赶不上的。”于是,杨玄感便主动接近李密,二人关系日渐亲近,后来竟成了刎颈之交。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率军征讨高丽,派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运粮草。杨玄感见天下将乱,便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作号召,拥众造反,并派人迎接李密。李密来到黎阳后,当即向玄感进献上、中、下三策:即率众北上,长驱入蓟(今北京市南),使炀帝所率隋军前有高丽阻挡,退无归路,可不战而擒,此为上计;或率兵西进,经城勿攻,出其不意,占领长安,然后据险守卫,徐图后举,此为中策;如贪图近便,先攻洛阳,顿兵于坚城之下,就会久攻不克,炀帝班师以后,就会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是为下策。但杨玄感却恰恰取其下策,率兵进攻东都洛阳,并逐渐疏远了李密。结果,兵败阌乡(今河南灵宝西),玄感被杀,李密被捕。但在押送途中,李密贿赂押送使者,乘机逃脱。后来,他曾先后投靠郝孝德、王薄等起义队伍,均受到冷遇,遂避居淮阳(今江苏清江西),隐姓埋名,以教书度日。李密常因怀才不遇而抑郁寡欢,曾赋诗言志:“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借以抒发他不甘心居于人下的宏大志向。

大业十二年(616)十月,李密在挚友王伯当的荐引下,投靠了翟让领导的瓦岗(今河南滑县西南)农民起义军。不久,李密便向翟让建议说:“今天下大乱,农事俱废。您的兵马虽多,但粮草缺乏,长此以往,会人马困乏,军心动摇。如遇强敌,必定瓦解无疑。不如先攻荥阳,积聚粮草,休整兵士,待士马强壮以后再图发展。”翟让当即采纳了这一建议,并率众一举攻占了金堤关(今河南荥阳北),接连打败了隋荥阳太守郇王李庆,继而克服了荥阳附近的许多县邑城镇。炀帝闻讯,便任命骁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部征讨。以前张须陀曾多次打败过瓦岗军,瓦岗将士早已知道了他的厉害,当他们听说须陀这次又率军来征讨时,都大惊失色,纷纷要求躲藏逃避。但李密却说:“张须陀勇而无谋,官军又将骄兵疲,可一战而擒。大家不必畏惧,但列阵以待,我定能够大破其众。”翟让和瓦岗将士听后,半信半疑,只得列阵迎战。李密暗中分兵千人埋伏在荥阳附近的大海寺北面树林之间,准备对须陀部实施前后夹击。张须陀率部同瓦岗军主力相遇后,由于轻视翟让,所以只是摆开方阵向前推进。两军接触后,瓦岗军即向后撤退,张须陀麾军追击十余里。这时,李密指挥伏兵一起从阵后杀出,并与翟让、徐世、王伯当等所率主力把须陀部团团包围。张须陀虽拼命冲围,终因寡不敌众,临阵被杀。其余官军昼夜啼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击杀隋将张须陀后,翟让才真正佩服了李密的军事才能,他便让李密别统一支部队,号称蒲山公营。李密严饬军纪,凡发号施令,虽在盛夏,营部兵士都好像背负雪霜,严阵以待。李密本人也生活俭朴,凡所得战利品都分给部下,故所部将士亦乐于效命。

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经过对隋东都洛阳的详细侦察和周密分析以后,又向翟让提出了偷袭隋朝设在荥阳西北的洛口仓的建议,并强调说:“现在饥荒严重,百姓穷困。洛口仓贮粮很多,东都守将又未在此屯驻大军守卫。将军如能亲自率领大部队,急速偷袭,取之易如反掌。一旦夺取该仓,就可以放粮赈灾,救济百姓。那时,还有不来归附的吗?即使百万之众,也一朝可集。然后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传檄四方,招引豪杰,调兵遣将,灭掉隋朝,由将军来发布政令,岂非盛事!”翟让按计行事,立即与李密率领精兵七千,由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北进,翻越方山(今河南登封北),从罗口(今河南巩县南)向洛口仓推进。由于隋军守卫力量薄弱,瓦岗军很快便占领了洛口仓。随之开仓放粮,附近百姓闻讯,扶老携幼,接踵而至,肩扛背负,络绎不绝。瓦岗军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到了数十万之多,声势大振。

不久,翟让自知才能不及李密,便将瓦岗军的指挥大权让给他,并上李密尊号为魏公。李密选择良辰吉日,设坛即位,改大业十三年为永平元年,拜翟让为司徒,封东莱公,以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为右武候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并将洛口扩建为周长四十里的坚固城池,作为魏公首府。

同年三月,李密又率部攻占了隋朝的另一粮仓——回洛仓(今河南偃师北),并大修营堑,准备迎击隋军的反扑。果然,隋东都留守段达和元文都等派兵七万,进攻回洛,企图夺回粮仓。由于李密早有准备,在仓北将隋军击败。接着,李密又让记室祖君彦撰写檄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说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然后,一面派人将檄文散发各个郡县,制造舆论;一面整顿兵马,向东都逼近。东都城主越王杨侗派人向炀帝求救,隋炀帝即派将军王世充率兵五千增援洛阳。于是双方在洛口和回洛二仓之间展开激战,互有胜负。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就在瓦岗军与东都隋军在洛阳周围展开激战的重要时刻,李密在其心腹的挑唆下,对翟让产生了嫉恨之心,并以饮酒为名,将翟让与其兄翟弘、侄翟摩等召至魏公府第,将其全部杀死。原翟让部下均惊恐不安,莫知所为。李密单骑进入翟让营所,对翟让部属遍加抚谕,又令徐世、单雄信和王伯当等翟让部将分领其众,军心终于安定下来。但李密的部将却由此都产生了疑惧之心,不像以前那样效忠他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与其弟将作大匠宇文智及等率宿卫部队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政变,缢死炀帝,带领十万士兵西归,企图通过中原,返回关中,以便与宿卫将士的家属团聚。李密亲率二万步骑迎击,双方在黎阳相遇。这时,隋留守东都的太府监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拥越王杨侗即帝位,并派人给李密送来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和魏国公等头衔,让他狙击化及,待平定化及以后,再入朝辅政,企图使李密和宇文化及两败俱伤,然后各个击破。李密贪图官爵利禄,断然拒绝了部将们的良言相劝,向宇文化及发动了猛烈进攻。结果,宇文化及大败,只得经由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窜入河北。李密兵力也受到重创,士卒疲倦。正当李密引兵往西,打算进入洛阳,接受太尉等职之际,担任东都杨侗政权吏部尚书的王世充杀死了元文都和皇甫无逸等,控制了洛阳的军政大权。九月,王世充亲率二万部众,在洛水南岸列阵,准备进攻李密。李密也率领精兵从偃师北上,在北邙山前列阵以待。由于瓦岗军新破宇文化及,将骄兵疲,李密又有轻王世充之心,所以不设壁垒。王世充派兵潜入瓦岗军阵后,前后夹击,瓦岗军大败,兵士伤亡殆尽。李密仅率数十骑突围逃奔河阳(今河南偃师北),并经此西入关中,投降了唐朝。曾横扫中原大地的瓦岗军至此败亡,河南郡县几乎全被王世充占领。

李密到达长安后,以为必会受到唐高祖李渊的重用,但却被拜为光禄卿这样的空名官职,甚为不满。不久,当他听说自己原来的部将大多不附王世充,便向李渊请求前往黎阳,收集旧时将士,经略洛阳。李渊答应。李密行至桃林(今河南灵宝北),又聚众叛变,被唐将盛彦师所杀,年仅37岁。


王世充(?—621) 字行满,祖籍西域,后寓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文帝开皇中,他以军功入仕,任兵部员外郎。隋炀帝大业年间,他又官至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之职。当时,隋炀帝多次巡游江都,王世充趁机阿谀奉承,每次上书言事,都讨得炀帝欢心。他又精心装饰园林池塘,修筑宫室台榭,进献远方珍宝,供炀帝享受、娱乐,因此更加受到炀帝的宠爱。

大业九年(613),王世充曾先后带兵参加镇压江南和山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屡立战功。隋炀帝以为他有将帅之才,便派他领兵讨伐小股农民起义军,所向都弹压平定。

大业十二年,王世充升任江都通守,为了邀宠献媚,又在江淮地区挑选了很多良家女子,纳入宫中,供炀帝玩乐,所费库帑物资不可胜计,但却更加得到了炀帝的亲昵、信赖。

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率瓦岗军攻占了洛口仓,越王杨侗派人向江都求救。炀帝当即遣王世充率军赴援。王世充兵众在洛口与瓦岗军遭遇,双方经过百余次激战,互有胜负。王世充见瓦岗军正面防线坚固,不易攻破,便引军渡过洛水,企图从背后攻打洛口仓城。但却遭到李密所设伏兵的袭击,赴水溺死者万余人,冻饿而死者又数万,逃至河阳(今河南偃师北)的部众仅有千余。王世充只得投狱请罪,越王杨侗遣使赦免,召还洛阳。王世充收聚亡散,又得万余人,便屯兵于含嘉仓城(今河南洛阳北),不敢复出。

武德元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以后,越王杨侗在洛阳登极称帝,拜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同年九月,王世充在洛阳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府卿元文都和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人,从含嘉仓城移居洛阳城内尚书省中,独揽了东都的军政大权。接着,他又率二万余兵马,在洛水南岸列阵,准备大举进攻李密。瓦岗军由于新破宇文化及,元气大伤,加之李密又有轻敌之心,被打得大败,百万之众,一朝瓦解。李密单骑逃脱,投降了唐朝。世充因功被封为太尉、相国等职,更加趾高气扬,野心膨胀。他以尚书省为府第,备置官属,结党营私。有一次,越王杨侗在宫中赐他饮宴,他食后回家呕吐不止,便怀疑食物中有毒,从此不复上朝,与杨侗绝交。不久,他派人向杨侗提出给他加赐九锡之礼,为他蓄谋已久的篡位夺权制造舆论。此后,他又授意道士桓法嗣,利用“图谶”和“符命”,大力鼓吹王世充当代隋称帝。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王世充便逼迫杨侗禅位,自己登极称帝,改元开明,国号为郑,并立子王玄应为皇太子,又大封宗室,署置百官,迅速建立了以洛阳为中心的王氏小朝廷。为了巩固郑国政权,王世充又屡施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但洛阳城内仍有很多人怀有戒备,对王世充的篡位夺权心存疑虑。同年五月,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和礼部尚书裴仁基及左辅大将军裴行俨等密谋诛杀王世充,扶立杨侗,不料事泄,被满门抄斩。六月,王世充又派人毒死了杨侗,以绝众望。但此后叛离郑国的事件却屡有发生。就在杨侗被毒死以后不久,将军罗士信就率部众一千多人归附唐朝,殿中监豆卢达也叛变降唐。

武德三年(620)二月,王世充看到众心涣散,叛离事件有增无已,便颁布苛酷法令:凡吏民之家有一人叛逃者,全家人都要一律处死,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只有相互告发才能免死不罪;又令五家相保,如有一家全部叛逃而邻人未发觉者,四邻都要问斩。但杀人愈多,却逃亡愈甚。后来,王世充竟对每天出城樵采的人数都做了严格限制,从此公私生活都陷入难以维持的困境之中,怨声载道。由于法网严密,囹圄皆满,王世充便将洛阳宫城改作临狱,随意逮捕官民及其家属,投入宫城。甚至在每次遣将出城之时,都要将其家属作为人质,囚于狱中。由于粮食匮乏,被押之人得不到饭食供应,每天都有数十人冻饿而死。加之洛阳城内屯兵不散,粮食日渐减少。很多居民只得把土置于瓮中,用水淘洗,沙石沉下,捞取水面浮泥,拌米屑作饼充饥,结果全身浮肿,体质虚弱,只得枕藉于道,奄奄待毙,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就连一些尚书郎等官职低微的官吏,也有饿死路旁的。

同年七月,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十多万唐军,东出潼关(今属陕西),进军中原,向王世充发起进攻。王世充闻讯,一面调兵遣将,聚集洛阳,大力加强东都防务;另一面亲率步骑三万,进抵慈涧(今河南洛阳西),迎击唐军。双方遭遇后,郑军一触即溃,王世充急忙撤军。唐军乘胜追击,对洛阳形成包围态势,并切断了洛阳与周围郑军的联系。接着,李世民又指挥唐军相继攻占了回洛城及其周围三十多个村落城堡,夺取粮食仓库,断绝了洛阳的粮饷基地。王世充陈兵于洛阳西北的青城宫,隔水与唐军对峙。他在阵前大声质问李世民说:“隋朝灭亡,唐都关中,郑都河南,我并未西侵长安,你为何举兵东来?”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回答说:“天下都归顺大唐,只有你割据一方,我就是为此而来的。”王世充自知不是唐军对手,只得请求罢兵讲和,但李世民却严词拒绝。世充无计可施,只得派人向河北窦建德求救。

武德四年(621)三月中旬,已在河北自称夏王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为了继续维持唐、郑、夏三足鼎立之势,亲率十万大军,从周桥(今山东曹县东北)西进,屯兵于虎牢东原(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声援洛阳,被李世民擒获。接着,李世民率得胜之师回到洛阳城下,并将窦建德带至城下,晓示世充。王世充只得开城投降。


评:李密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率领瓦岗农民起义军,驰骋中原,众至百万,对摧毁隋炀帝的暴政和促进农民起义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但他又加害翟让,利欲熏心,招致偃师之败,百万之众,一朝瓦解,过莫深矣。


王世充以阿谀奉承取悦隋炀帝,又以篡位夺权的手段取得帝位,始则施以小恩小惠,继则又实行严刑峻法,既人品低下,又手段拙劣,为人所憎怨。终于在流放蜀地途中被仇家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