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全八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周公摄政——被流言陷害的忠臣

人物小传

人物:姬旦

别称:周公、周公旦、叔旦

生卒:不详

故乡:周(今陕西宝鸡)

历史地位: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经历: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六年,提出了涉及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辅佐周武王

流言,是乌合之众用以伤人的最佳利器。这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像是长着翅膀的苍蝇,四处乱飞,制造恐慌和灾祸。

周公旦,名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因为他的采邑(指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邑”“食邑”。采邑,cǎi yì)在周,爵为上公,所以被称为“周公”,而这一称谓也流传最广。

当年,周文王姬昌还在世的时候,姬旦就非常孝敬父亲,忠厚仁爱,品性胜过其他的兄弟。

周文王驾崩、周武王姬发继位的时候,姬旦也经常辅佐姬发,帮助哥哥处理很多政务。周武王继位以后任“太公望”姜子牙为国师,任周公旦为辅相。太公望和周公旦是周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但由于周公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所以无论军国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总是第一时间与姬旦商讨。

后来,周武王带兵讨伐暴虐的纣王,灭掉殷商,建立了周朝。作为开国之君,周武王遵循父王的遗志,可谓是殚精竭虑、夙夜在公,每天都在忙于处理政务。

伐纣之前,周武王为了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将都城设在了镐京。

这一天,周武王带领诸侯们登高望远,观察朝歌的方位。当天夜里,周武王失眠了。姬旦去看望哥哥,关心地问:“您怎么还没歇息呢?”

周武王告诉姬旦,说:“上天不再保佑殷王朝了,而我还没有完全得到上天的庇佑,所以睡不着啊!我今天带着诸侯们登上高地俯瞰(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俯瞰,fǔ kàn)了商朝原来的都城,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国土的中央建一座新都,以获得上天的庇佑。”

周武王随后又说:“如果有人不服从周王朝的新政,我们就要严加惩治。要让百姓得到好的照料,要让他们安居乐业,一想到百废待兴,我就更加睡不着了啊!”

周公旦听了哥哥这番话后,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心里很清楚,推翻暴虐荒淫的商朝统治容易,建立、巩固新生政权却没那么简单。

后来,周武王选择了洛邑这个地方,用来营建周朝的新都。紧接着,周武王下令收缴武器,解散军队,不再用兵。

周武王为了新王朝的统治日夜操劳,身体越来越差,在灭商两年后因病去世。

周武王驾崩,周成王姬诵此时只有十二岁。周公旦主动挑起了辅佐少主的重担,替周成王处理政务,掌管国家大权,史称“周公辅政”。然而,周公旦一片苦心,却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说成了野心,这些人还到处散播流言蜚语。

流言祸起萧墙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有十几个,与正妻太姒生下了十个嫡子。其中嫡长子叫姬伯邑考,被商纣王残忍杀害后做成了肉饼,周武王姬发是嫡次子;管叔姬鲜是嫡三子;周公姬旦是嫡四子;蔡叔姬度是嫡五子;霍叔姬处是嫡八子。此外,周文王还有一个庶子叫作姬奭(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奭,又称召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奭,shì),与周公姬旦同为辅佐周成王的重臣。

周武王在伐纣灭商之后,为了妥善管理殷王朝的遗民,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了商朝旧都朝歌。为了监视武庚的行动,周武王又在朝歌周围设置了bèi)、yōng)、卫三国。卫国在朝歌的东面,由管叔姬鲜管理;鄘国在朝歌的西南面,由蔡叔姬度管理;邶国在朝歌的北面,由霍叔姬处管理。周武王让自己的这三个弟弟共同监视武庚,这就是所说的“三监”。

周武王把自己的弟弟们封得和武庚很近,原本是想发挥制衡的作用。谁料想,后来管叔、蔡叔和武庚却越走越近。而纣王之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他心有不甘,而且受到周朝的监视,行动失去自由。武庚希望周朝产生内乱,这样就能够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王朝,他还能当上天子。这时管叔、蔡叔对于周公旦也很不满,同样都是文王的嫡子,为何周公旦能够把持朝政大权?因此,两方势力一拍即合,串通一气,联合了一大批殷王朝的旧贵族以及东夷一些部落,不停地散播谣言,诋毁周公旦,甚至都闹到了都城。

周公旦心想,不能任由流言肆意传播,以免成王和众臣猜疑,于是便找来召公奭推心置腹地交谈,他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只是为了顾全大局,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才来帮助成王处理政务的。”

周公旦继续表明心迹:“我绝对没有野心。商汤的时候因为有伊尹,所以得到了上天的嘉许,国家要依靠有道的贤臣才能得到治理。请不要轻信那些毁谤我的谣言。”

召公奭被周公旦一番恳切的话感动了,说道:“我和身边的大臣都非常相信您,请您不要担心。”

摄政与还政

周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西周王朝的局势还很不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两名贤臣为了社稷都放弃了个人利益。周公旦没有去封地,而是留在了镐京,协助周成王处理政务,并让自己的儿子伯禽掌管封地鲁国。伯禽就封之前,周公旦告诫儿子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的地位并不算低了。但是,当我在洗澡或者吃饭时,只要听到有贤人来访,我就会立刻抓着没干的头发或者吐出嘴里的饭菜,去接待贤人。你到了鲁国,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傲慢地对待百姓。”同样地,召公奭也没有去自己的封地蓟地,而是派他的长子姬克管理蓟地,自己也留在了都城镐京任太保,继续辅佐周成王。

周成王像

周公旦摄政,引起了管叔、蔡叔及霍叔的疑忌,而早有复国心愿的武庚趁机联合三人,发动了叛乱,这就是“三监之乱”。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周公旦奉周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下了《大诰》,顺利地打败了叛军,管叔、武庚被诛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贬为庶民,“三监之乱”得以平定。

在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周公旦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小国家,把飞廉赶到了海边杀掉,从此周朝势力扩展到了海边。随后的两年内,各方诸侯都逐渐归顺了周王朝。

东征结束后,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继续营建新都洛邑,完成武王未实现的宏伟蓝图;二是制定了一套周朝的典章制度,制作了礼乐,规定了各种官职的责任。周朝的百姓对于周公旦的治理措施都十分满意。

周公旦摄政的第六年,成王终于长大成人,周公旦决定还政于成王。

在还政前,周公旦作了《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周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就将政权交还给了周成王。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周康王,这期间一共五十余年。这五十余年是周王朝兴盛强大的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诚心的祷告

后来,又有人在周成王的面前进谗言诋毁周公旦。可怕的流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人的心理。最终,周成王相信了小人的谗言,怀疑周公旦有篡权的野心。

当周公旦得知周成王对自己心存怀疑后,便即刻离开国都,去了楚国,并没有为自己的忠诚做出任何辩解。

周武王还在世的时候,由于操劳过度,患过一场重病。当时天下还未完全安定,所以群臣们都感到十分恐惧。沉着冷静的周公旦丝毫没有慌张,他向祖先诚心祷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为国事操劳,得了重病,如果一定要拿走一个人的性命,那么就请让我代替哥哥去死吧!我灵活能干,能伺候鬼神。周王朝刚刚建立,不能没有周武王啊!”说完,周公旦便拿出龟甲来占卜,得出了吉利的结果。于是,周公旦高兴地对武王说:“这下您的病就要好了!祖先答应我了,您将会继续统领国家。”果然,第二天武王的病就痊愈了。周公旦用金丝线把他对祖先说的祷辞文书绑起来,在柜子里保存好,命令保管的人不得泄露。

同样,在成王还很小的时候,也生过一次重病,周公旦也是这样做的。周公旦将自己的指甲剪下来,丢进了黄河里,然后诚心诚意地面对黄河,向河神祷告说:“成王尚且年幼,还不懂事,触犯神明的是我啊!要收走性命的话,请将我的命带走吧!”祷告结束后,周公旦又将祷告文册保存了起来。很快,周成王的病也有了好转。

当流言四起,周公旦不得不去往楚国时,周成王偶然间打开了文书档案,发现周公旦在自己生病时的祷辞,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旦迎了回来。周公旦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从此以后,周成王完全信任了周公旦。

为政者的典范

周公旦将政权交还给周成王以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制礼作乐和完善各种典章制度上。

当年,在国家危难时刻,周公旦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摄政的重任;现在,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稳定发展道路的时044候,他又毅然让位。周公旦这种无畏无私、一心为公的精神,堪称为政者的典范,始终被后代所称颂。

周公旦正式退位后,仍不断地向周成王提出种种告诫,勉励这位新执政的年轻天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周公旦还政给周成王三年后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反复叮嘱周围的人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离开成王。”

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周公旦辞世。周成王说:“我自己的才德不够,不敢以周公旦为臣。”于是周成王下令将周公旦葬在了周文王的墓地旁边。

这一年秋天,一场暴风雨降临,把所有的农作物都刮倒了,大树竟然都被连根拔起,百姓们感到十分害怕。为此,周成王在郊外举行了祭天之礼。祭祀开始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风朝着反方向吹,将刮倒的农作物都扶直了。那一年,周朝的农业获得大丰收。

周公旦堪称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周公旦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标准,最高政治理想便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就是周公旦的礼乐制度。

读原典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

注释

①弗辟():辟。不能回避。②畔:背叛,叛变。③蚤:古同“早”。④相:辅佐。⑤就封:掌管封地。⑥戒:告诫。⑦贱:卑微,低贱。⑧沐:洗澡。⑨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哺,嘴里正在咀嚼的食物。⑩之:去,到。⑪以国骄人:以封地之君的身份傲慢地对待国人。

看译注

于是,周公告诉太公望、召公奭说:“我之所以不能回避,而代理国政,是因为害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我无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呀。三位先王忧劳天下的时间太久了,直到今天才建成。武王早早逝去,成王又年幼,为了周王朝的兴盛,我才这样做的。”于是,周公继续留下来,辅佐成王,而派遣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自己去掌管封地鲁国,周公告诫儿子伯禽,说:“我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照理说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低贱了!但是,我洗一次澡要多次抓起没干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嘴里还在咀嚼的食物,而起身去接待来访的贤者,生怕错失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以后,一定要谨慎,不要以你是封地主人的身份去傲慢地对待别人。”

词语收藏夹

祸起萧墙

释义: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出自《论语·季氏》。

近义词:同室操戈 萧墙之祸 尺布斗粟

克己复礼

释义: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出自《论语·颜渊》。

近义词:严于律己

历史好奇问

①“周公吐哺”指的是什么典故?

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后来人们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等来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②《周公解梦》和周公有什么关系?

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中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周公解梦》。《周公解梦》是靠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在民间流传的解梦书籍,共有对七类梦境的解述。这本书是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并非周公所写。

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朝礼仪文化的失落。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家文化长期主导中国的时代,周公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梦联系起来。所以后来“做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