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
饭食中的三种糖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是地球多数动物食物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也构成人类食物的大部分,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70%。根据其结构不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
1.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6碳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具有甜味,易溶于水,可不经消化液的作用,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单糖多来源于多糖。
2.双糖。由二个分子的6碳糖结合在一起,再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多见。常见的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易溶于水,进入机体后,需经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甜度最大,常吃的白糖、红糖以果糖为主要成分;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麻糖以麦芽糖为主要成分;乳糖则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因在乳汁中含量高而得名。
有些成年人的消化道中,缺乏分解乳糖的酶,因而食用乳糖过量后不易被消化,往往出现胀气、腹泻以及其他症状。
3.多糖。由数百乃至数千个葡萄糖分子之间脱水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糊精等即属此类,无甜味,不易溶于水,经消化酶作用被分解为葡萄糖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用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很多,简单地可归纳为如下主要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一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热17千焦耳(约4.1千卡)。因摄入量多,故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50~70%)。肌肉活动所需的热能是由肌糖原供给的。
2.够成组织成分。糖或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蛋白多糖、粘蛋白等,是血型物质、抗体、结缔组织蛋白、以及某些酶和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形式;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生物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糖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
3.转化为脂肪储能。食入过多的糖类,机体利用后的剩余部分,除以糖原形式储存起来外,多余的糖则可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使机体发胖。
4.为大脑提供能原。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能原物质,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低血糖昏迷
5.解毒作用。葡萄糖在体内可转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后者可为许多物质解毒提供葡萄糖醛酸基。另外,当肝糖原贮备充足时,肝脏对四氯化碳、酒精、砷等有毒物质以及细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抵抗性。
碳水化合物与人体的亲密接触
食物中可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其次是双糖。它们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腮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淀粉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短,因而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的肠道中进行。
在胃由于没有分解淀粉的酶,因而不被消化。当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腺分泌胰淀粉酶进入十二指肠,淀粉在胰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糖苷键,淀粉被水解为麦芽糖和临界糊精等,这些寡糖的进一步水解是在小肠粘膜的刷状缘进行的,在此小肠粘膜可分泌麦芽糖酶和临界糊精酶,在它们的作用下麦芽糖和临界糊精全部水解为葡萄糖。其它双糖如蔗糖、乳糖也在此被水解,小肠粘膜细胞可分泌蔗糖酶、乳糖酶,将它们水解为单糖。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被小肠粘膜吸收,再经门静脉入肝。小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主动消耗能量的过程,往往伴随钠的吸收而吸收。
以百分之五十为限度
糖类(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也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定,虽说必须摄入,但不要过量。一般达到总需能量的50%以上即可。
高糖饮食对儿童不利。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高糖食物,机体为加速分解它们,就要消耗较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且使儿童发胖。若维生素B类来源又不足,将由于缺乏影响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的进一步代谢,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以及机体的生长发育。维生素B类缺乏,会使人脑某些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出现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儿童出现易怒、激动、多动、好哭闹等异常现象。有人观察到,饮食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制米、面)所占比例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相关,而且成人后容易患冠心病。所以,儿童不宜多吃高糖饮食,如糖块、巧克力、果子汁、麦乳糖和炼乳等。
糖类成人亦不宜多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糖分)可以使人发胖,也可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进一步发展将导致抗胰岛素作用,并进一步引起脂代谢失常,引发糖尿病、冠心病。所以成人也不宜多吃糖类食。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减低,加上活动减少,消耗热量少,过多食糖类,对健康并无好处,故应少食些为佳。
你知道吗?常吃精白米不好
常吃精白米不好,因为精制加工时反复辗轧,原来存在于米胚和外胚层中大量的维生意B1被碾掉,其他营养素也损失很多,常吃精白米易引起体内维生素B1缺乏,而表现为围神经炎,怕冷,全身无力,记忆力差,反应慢,严重者有脑及心脏病变。婴儿会有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精白米、特制面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营养缺乏病的发病率可能增高,我们应该引起注意。适当吃一些米糠、或豆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