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轻干部需要坚守的三项基本原则(2)
(二)向上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实现路径。年轻干部要想担当历史重任,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就是要向上。看一个人是不是向上,主要看4点:
一是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是广大读书人延续千年的人文理想。自古知识分子追求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中,既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有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些都体现出个人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梁启超说:“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只有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中,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才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只有回馈大于索取,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方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才得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二是有信仰信念。信仰信念是人们对于自身及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信念是人的灵魂,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灵魂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信仰信念的培育和坚定,离不开组织的教育,但关键还是要靠自身的不断激励和内省,志存高远,以更加从容、自信、淡定的姿态去面对世界、面对竞争、面对未来,自觉把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辩证统一起来,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成长成才。
三是有求知欲望。求知欲望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认知的倾向,这种倾向就是求知欲。古希腊时代,有个年轻人向苏格拉底学知识。苏格拉底来到一条小河边,“扑通”一下就跳到河里去了,还招手示意年轻人下来。年轻人刚一下水,苏格拉底就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他本能地挣扎出了水面,苏格拉底又一次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这次用的力气更大,年轻人拼命地挣扎,刚一露出水面,又被苏格拉底再次死死地摁到了水里,年轻人拼命地挣扎出来往岸上跑。跑上岸后,他打着哆嗦说:“大、大、大师,你要干什么?”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年轻人,如果你真的要向我学知识,你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了求知欲望的重要和重量。知识是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越学习就会越感到知识的匮乏、自己的渺小,越学习就会越有求知欲。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也是一种堕落。正所谓:“人生有终点,求知无止境。不求人生走多远,不图财产肥流油,只求学识富五车,但愿学海任自由。”
四是有实干思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因为中间隔了一条万水千山的“做到”。世界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着想着就想算了。同样,世上也有多少重要的事,干着干着,就能干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脚踏实地干,坚持不懈干,在实干中提高能力,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实现理想。历史上有那么一些人,“坐而空谈无人能比,临机应用百无一能”。著名的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赵国将军赵括,谈论兵法无人能及,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赵奢,但领兵打仗却一败涂地,导致40万赵军被坑杀;魏晋时期的清谈派、明清时期的清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自己不干实事又瞧不起埋头苦干的,还动辄弹劾干事的人,最后大家都不作为、不敢为了,国家也灭亡了,所以才说空谈误国。毫无疑问,好干部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事是一个人成长的前提,要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在干事中增长才干。想干事是从思想上说的,就是积极主动,有什么活动或安排,自己都能主动站出来去参与、去实践,不怕苦、不怕累,把每一次付出都当作是自己锻炼的机会;会干事是从能力上讲的,就是要有干事的本领,没有能力,干事也是发虚的,这个就要靠我们多学习、多实践,掌握技巧方法;干成事是从结果上说的,是想干、会干的延续和必然结果,是干事的最终体现和要求,事情干成了,才能证明你确实能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向善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人格力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向善,主要有4条标准:
一是有是非标准。“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是非观是做人做事的标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正确的是非标准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根本。价值观的丧失就意味着是非判断能力的丧失,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一些居心叵测的“敌人”利用网络等便捷通信方式,在青年群体中大肆宣扬“西方优越论”,肆意丑化我国我党形象,试图从意志上动摇我国的主体价值观。这是一些西方国家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惯用伎俩,我们要高度警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分得清是非黑白,不然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是有助人意识。助人为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经传承并发扬了数千年。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德、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直是人们推崇的行为规范。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能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无疑是济困解危、雪中送炭,既成就了他人,也增加了自己人生的厚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这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发现离他四五米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上尉回头一看,刚才自己所在的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故事中的小战士是幸运的,但上尉更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个世界需要爱心、需要帮助,如果你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你应该更多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你现在的成就也一定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如果你正在努力拼搏着,也一样要帮助那些落入困境的人,爱心是互换的,只要你乐于助人,那么在你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有很多人帮你渡过难关。研究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让自己的致死率降低42%;给予别人精神上的支持,能让自己的致死率降低30%。因为常做好事,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三是有奉献精神。简单来说,奉献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他人和集体。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助人为乐的更高层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大家都知道死海,但知道加利利海的可能不多,其实它们是约旦河的两个分支。死海含盐度极高,里面没有任何生物。而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生物种类繁多,岸边老树枝繁叶茂。两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呢?因为死海拘泥于自我狭隘的空间,只知收,不知出;而加利利海川流不息,不断地吸纳,也在不断地付出,所以包容万物、生机盎然。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只知索取不懂得付出,最终将会一无所获。只有付出和回报的良性循环,才会让人间充满温暖和正能量。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做出奉献。常怀奉献之心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快乐,心存奉献之念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
四是有道德情操。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道德情操是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灵魂的净化器。一位哲学家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尚德传统的民族,历来讲究“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年轻干部不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努力做一名向前向上向善的优秀年轻干部
向前向上向善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应是一种实际行动;不仅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一)提高学习力,活到老学到老。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读书,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书卷气是最好的气质。年轻干部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干部进步的快慢,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学习力高低所决定的。而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提高理论水平;二要提高专业化能力;三要完善知识结构;四要优化思维方式;五要坚持终身学习。
(二)提高判断力,把握大局大势。一要看得清历史方向。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想正确认识历史,必须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探究一些本真本源的东西,进而准确把握历史的走向。从社会历史进程去看形势,从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去看形势,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善于看主流、看主要方向,切不可逆潮流而动,犯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二要把得住时代脉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都不能超越历史,也不能开倒车。在特定的时空里,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只能立足于当时的客观条件,立足于此时此地的人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也就是说,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在祖国和人民前进的行列中。三要认得准目标方向。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找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局大势中认清自己的前进方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
(三)提高行动力,实现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知行合一。一要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二要提升适应能力;三要提升抗压能力;四要提升自控能力。
(四)提高自省力,注重总结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反思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至为关键,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问题、把握分寸、悟出真理,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聪明者不在于不走错路和弯路,而是在走错路、弯路后懂得反思总结,及时回头,从而少走错路和弯路。总结是一种能力,反思是一种自信。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一言一行进行思索和总结,放任自己的言行、漠视自身的弱点、混混沌沌地野蛮成长,这不是负责的人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二要借鉴他人和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直观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有限,要善于从他人、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反思自我、得到启示。自己的经验是经验,别人的经验也是经验;自己的教训是教训,别人的教训也是教训;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要有一点研究精神,时时、事事、处处反思总结,改变日复一日“推磨式”的应付心态。三要付诸实践。总结反思还是一个整改升华的过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年轻干部处于风华正茂的黄金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要注重总结反思,反思每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正确、每一分钟是否有意义,学会把它作为一种习惯来坚守、作为一种行动去终生践行,时刻检视自己的言行,敢于直面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修正完善,使大脑不至于懈怠、思想不至于荒芜、工作学习不至于停滞不前,从而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提高境界。
(五)提高创新力,勇于超越自我。一要有自信和勇气。信心和勇气比黄金还重要。在追求创新超越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失败和打击,信心和勇气就是“速效救心丸”。有时候,我们失败就失败在害怕失败。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要告诉自己:我可以,我办得到!见过蝉蜕壳的人都知道,要破茧新生,关键在于震裂蝉壳时使出了多大的力气,倘若力气不够或半途而废,蝉最终会窒息而死。二要有毅力和决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一天天走向死亡。如果没有一点毅力和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奢谈什么创新超越。出生19个月就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的重度残障者海伦·凯勒,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摸别人的嘴唇学会了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三要敢于质疑和否定。质疑和否定是创新和超越的关键点,是打开未知领域大门的思想钥匙,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满足现状者。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做先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六)提高道德力,锤炼良好品行。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知识可能陈旧,技能可能过时,但良好的品德永远使人受益无穷。锤炼道德品行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一要孝老敬亲。百善孝为先。二要感恩奉献。年轻干部要怀有一颗感恩奉献的赤子之心,感恩父母、尊敬组织、甘为人梯、回报社会,以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精神,燃烧自己、奉献真情。三要诚信做人。“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年轻干部要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万丈豪情,做诚实守信的君子,不当尔虞我诈的小人。四要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同情心是正义感的基础,没有一颗感知万物的怜悯之心,就没有惩恶扬善的正义之为。年轻干部应该是最热血也是最充满正能量的,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同情心,既要关心关爱弱者,也要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对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敢于对峙、敢于抵抗,不屈服不软弱。
(七)提高人格力,拓展格局境界。人格力是一个人智商、情商、德商、逆商、胆商、志商等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殊气质。怎么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呢?我想有以下几点。一要保持阳光心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无论一个入学识多么渊博、经历多么丰富,如果没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他的智慧都不能带他走向成功。年轻干部不要遇到点事就“心塞”抱怨,谁都有“心塞”的时候,要将平和阳光的心态作为自己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追求,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凡事既尽最大的努力,又平静地接受结果,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间的人、事、物。二要提高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是文化知识和个人阅历的综合反映,是个人才能和魅力的体现。表达能力一直是古今中外比较重视的一种才能,那些杰出人物基本上是开口能说、说得到位,提笔能写、写得通透。三要追求健康情趣。情趣是否健康不仅关系个人事业发展,也影响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要结交真挚的朋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多结交那些情趣健康、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追求健康情趣成为生活习惯,让锤炼道德品格成为修身习惯,让善于超越自我成为奋斗习惯,在习惯中获取力量,凭借力量收获成功。四要不怕吃亏。吃亏不但是一种胸怀、一种风度,更是一种达观、一种超逸。吃亏是福,能够吃亏的人往往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常常在是非纠纷中斤斤计较,蒙蔽双眼一味求“得”,反而失去更多。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做官,收到桐城老家的来信,说老宅的空地被邻居吴家占用,想让他出面干涉。张英看到信后当即回信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从此就有了“六尺巷”的美谈。年轻干部应当学会吃亏,甘于吃亏,乐于吃亏,把吃亏当作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向前向上向善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年轻干部理当永远向前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