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出版人才高地 加强继续教育 “三化”建设
·徐小玲·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某一行业或单位要想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先机,就必须拥有一支有担当、能战斗的队伍,出版行业或单位也不例外。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出版造成的巨大冲击,如何迎难而上,与时俱进,突破出版行业发展的瓶颈,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力点,成为摆在出版从业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突出、敢闯敢拼的出版队伍迫在眉睫。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出版人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加强继续教育体系 “三化”建设,构建专业化、制度化、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打造出版人才高地,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出版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
一、精心计划,促进继续教育专业化
出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其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图书或期刊的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营销编辑等大多没有出版专业的学历背景,这使得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使继续教育发挥最大效用,切实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必须进行精心计划,促进继续教育专业化。
1.明确目标,集中发力
2010年颁布的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继续教育的 “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应以此为遵循,牵住 “牛鼻子”,明确培养目标,集中发力。首先,深入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出版一线单位,运用问卷调查、参观考察、座谈访问等方法摸清出版行业的人才需求,充分掌握出版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其次,运用SWOT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优势和弱势、挑战和机遇,找准继续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最后,结合出版行业现实需求细化教育目标,重点解决出版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出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搭建平台,精准设置
当前,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平台创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系统性不足、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强、内容重复率高,这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极易损害参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材编写方面,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教材开发、编写要遵循 “一纲多本”的原则等,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不甚理想。不仅多数继续教育没有系统教材,而且培训内容随意性较强,有些甚至和出版行业毫不相关,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在平台创设方面,当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上下层级培训之间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为此,首先,应根据出版从业人员的不同岗位、层级以及不同时期的要求精准设置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针对性、时代性,降低随意性、盲目性、滞后性,着力构建 “基层—中层—高层”全链条育才模式,形成以下促上、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应加快继续教育教材建设,尽快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岗位、层级的实用教材,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最后,应搭建各类育才平台,分级、分类实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构建高质量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3.统筹规划,综合保障
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下好这盘教育棋就必须进行统筹规划,给予综合保障。首先,增加经费投入,合理分配聘请教师、场所选择、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经费,最大限度调动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当前,继续教育的经费主要用于聘请教师,而在场所、服务等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本身有限,无法兼顾各方;二是观念陈旧,觉得没有必要在教材、后勤保障等方面投入过多。事实上,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也深受后勤保障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建立继续教育专家库,建设一支专业的继续教育队伍。当前继续教育主要以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这种教育方式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课者的能力和水平,讲课者能力强、够专业,自然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在继续教育专业队伍的构建上下足功夫,聘请有真才实干、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最后,整合多方资源,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密切合作,深入组织继续教育,拓宽继续教育活动领域,扎实提升学习效果。
二、倾心策划,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可见,继续教育不仅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是可有可无的。继续教育制度化是提升出版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出版行业持续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出版单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倾心策划,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
1.立足长远,未雨绸缪
明末清初思想家朱用纯在 《治家格言》中指出:“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说,凡事一定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而不能等到眼看就要渴死了才挖井取水。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是如此。它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重在培养人才,因而既要关注企业的短期需求,更要立足长远,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培养适应出版社发展的有用之才。一方面,应充分预判形势,将当前的需要与未来的要求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内容,既要有现实条件下出版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技巧,又要包含未来出版行业的新动态、新要求,使培养出的人才既能适应目前需要,又能服务未来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制定继续教育的长期规划,并将其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以长期规划为指针,以短期计划为抓手,使继续教育有章可循、稳步前进。
2.聚焦中心,面面俱到
出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以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为中心,组织实施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关键主体,聚焦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同时结合新时期对出版从业人员的要求组织实施教育,使出版从业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利用新媒体促进出版行业发展的能力,如学会利用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加强营销宣传等。另一方面,还要围绕中心发散开来,使继续教育向更多出版人扩展,向更多领域延伸,既做到中心突出,又实现广泛覆盖。出版单位必须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传承下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培养大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出版人。
3.持续关注,跟踪培养
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学习,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出版单位除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外,还必须对出版从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深入考核教育效果,建立干部储备人才库,真正实现培养人才、利用人才的目的。当前,各出版单位普遍存在 “重使用、轻培育”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制的出版单位更是如此。在码洋、利润等指标的重压之下,企业往往对员工层层加码,力求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潜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员工若不接受继续教育,自身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提高,那么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出版单位不应将继续教育视为负担,而应该充分利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提升队伍素质,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正所谓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出版单位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靠得住、能管用的人才。
三、用心谋划,推进继续教育多元化
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对出版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死板的继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以创新。如今,出版从业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教育背景多样性日渐明显,年轻化趋势增强,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出版业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只有用心谋划,推进继续教育的多元化,才能达到吸引人、留住人、教育人的目的。
1.找准需求,丰富内容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指出:“本规定所称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由此可知,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职业道德五方面。当前,继续教育往往“一刀切”,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出版从业人员混在一起 “听大课”,这样的继续教育组织起来虽然简单,但是针对性不强,不仅难以兼顾各方需求,而且降低了教育效果。此外,继续教育侧重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显得十分不足,这与当今社会浮躁的心态不无关系。因此,一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类型的出版从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应在每一层次和类别的教育中,抓住内容这根主线,丰富教育内容,不能重业务、轻理论,重能力、轻道德。
2.灵活运用,搭台唱戏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内容的形式,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而缺乏形式的内容,则无从表现。因此,除了丰富教育内容之外,还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搭建继续教育的广阔舞台,供继续教育实施者和参与者共同唱好这曲教育戏。目前,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举行培训班,进行集中授课。这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覆盖人员也比较多,因而被广为采用。但是,集中讲学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单一,重复率较高;缺乏系统教材,讲课内容全由各讲授者自己准备;系统性不足,各门课程自成一派,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考核凭 “签到”,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绝不只有这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在职自学,网络课程,参观书展、印刷厂、排版厂,员工课程,学习沙龙,讲书会等,我们甚至还可以借助党团组织生活开展继续教育。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切合实际的培训形式,促进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
3.分工明确,有序竞争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强调,“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继续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新闻出版总署所属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省 (区、市)新闻出版培训机构 (基地)主渠道作用,鼓励并引导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具备培训条件的社会办学单位参与继续教育工作”。可见,只要是符合规定的各类社会机构都可以提供相应的继续教育服务。当前的教育主体比较单一,社会办学单位的潜能亟待充分挖掘。一是可尝试借鉴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的方式,选择符合出版单位需求的继续教育服务机构,同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督、考核和评估,从而保证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质量。二是坚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既要聘请其他单位的优秀出版人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又要大力推选本单位的优秀出版人开展座谈、讲座等,充分挖掘单位内部的教育资源,这样做既树立了榜样,又教育了其他从业人员。
四、结语
继续教育不仅是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增长工作才干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出版单位用人工作的重要指标。当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不仅会考虑短期的薪酬、岗位、待遇等条件,更十分注重个人未来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而继续教育作为在职员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则成为人们求职时的重要考量。因此,出版单位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必须做好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制度化、多元化建设,在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利用互联网助推继续教育,为促进出版行业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