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次会议还指出,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特别指出在教育方面,要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成为我国的一个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向,其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展开。要有效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就必须对其进行动态、有效的监测。因此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绩效考核框架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综观国内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其多是基于教育学的研究视角,并集中于对内涵的探讨,据此来分析问题和提出实现路径。以往的研究对教育均等化问题缺乏基于工具理性的测度,不能为解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有效帮助。构建科学模型,展开测度和评估,为教育均等化的实现提供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回答: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服务于什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采取何种思路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工具进行设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绩效具体应该度量什么?通过对所构建的绩效测度工具的运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和趋势?根据测度结果,如何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出建设性建议?
据此,本书以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秉承工具理性,改良平衡计分卡模型,设计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综合指数模型以及一套完整的均等化绩效测度工具。最后,运用该工具对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有效反映教育均等化工作状况,为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本书包含导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基础理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障碍及其克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总体设计、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的实证研究、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优化与政策选择、结论与展望七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部分阐释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围绕教育公平问题而展开测度的相关研究以及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进行了评述;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介绍了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指出了我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阐述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理论。本章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与一些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详细阐述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理论基础;对影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的测度工具在全面性、导向性和战略性上都存在缺陷,而平衡计分卡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
第三章归纳了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中需要解决的几大障碍:公平公正价值缺失、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不足、技术手段开发不足、单一治理主体与多元评估主体间利益平衡困难。平衡计分卡为我们克服这些障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所以本章还着重论述了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以及对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适用性,也对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进行了总体设计。本章提出了管理而非考评、平衡掌控全局、维度科学多元、测度范畴合理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价值取向。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的要素展开分析。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形成“一个核心、四维解析”的基本框架:核心目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社会维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产出;财务维度——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努力程度;内部流程维度——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提供的过程与方式;学习与发展维度——持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细分各个维度下的各个环节和因素以及理顺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战略地图。依据所构建的分析框架,按照一定的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层次分析法、无量纲化等多种数理方法,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模型。
第五章对2008—2013年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展开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概括,梳理了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历程。通过对小学、初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展开研究发现,虽然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城乡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其次,在实证研究中,通过梳理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将其输入第四章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了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的实证结果:从均等化综合绩效来看,四川省的绩效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成绩显著;从阶段特征来看,通过研究可以将均等化划分为初步均等阶段、快速均等阶段、高水平均等阶段,四川省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均等阶段;从绝对差异情况来看,总体差异虽然在不断缩小,但部分差异仍在扩大,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仍需加强。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对测度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证明测度工具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第六章提出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优化与政策选择建议。通过对实证研究所呈现的四川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预测,提出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明晰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均等化阶段;二是增加经费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均等办学条件,促进资源向不发达地区流动;四是确保政府兜底,实现向民生政府转型;五是打破思维定式,探索新的实现路径;六是开放政府数据,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政府与公众互动机制。
第七章对本书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本书的基本结论有:公平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根本特征;基于平衡计分卡搭建的绩效测度指标体系不仅是绩效测度工具,而且是战略管理工具;要想在未来更好地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四川省政府必须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所处的阶段以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采取行动。同时,本章反思了本研究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最后,本章对本研究中所构建的绩效测度工具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若由政府支持或主导,更能发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工具的价值;依据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的基本框架,对具体指标稍加变换,可以使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在“大数据”时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测度工具将有更为翔实的数据基础,其效用将进一步扩大;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模型以及运用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