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礼仪的定义、对象和范围

一、礼仪的定义

何谓“礼”?何谓“仪”?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所谓“礼仪”,是指人们根据各民族文化风俗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

二、礼仪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诸如礼貌、仪表、仪式、礼俗等,都属于其研究对象。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等。仪表虽然属于美的外在因素,但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端庄的仪表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一种表现。

仪式是指在较大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的程序化的行为规范活动。它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或纪念等。常见的仪式包括成人仪式、结婚仪式、安葬仪式、凭吊仪式、告别仪式、开业或开幕仪式、闭幕仪式、欢迎仪式、升旗仪式、入场仪式、签字仪式、剪彩仪式、揭匾挂牌仪式、颁奖授勋仪式、宣誓就职仪式、交接仪式、奠基仪式、洗礼仪式、捐赠仪式等。

礼俗即民俗礼仪,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它指的是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也就有了各种不同的礼俗。我们常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