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今年8月的一天,我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那是北京的卢洁女士打来的。她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我们认识多年了。她开门见山地说:“今年9月6日到9日,要在湖南湘潭举办一个国际研讨会,内容是关于现代化与毛泽东思想,您能不能参加?”

我马上答应说愿意参加。因为在去年夏天,我曾参加过在井冈山召开的一个毛泽东诗词研讨会,很受启发。那次研讨会的主持人是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先生。去年的记忆犹新,这次又有同样机会,我当然不想错过。而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程麻先生跟去年一样,也愿意陪我共同参加会议。他由主办单位与卢洁女士好意安排,约定在上海浦东机场接我,然后一起去湖南。

这次国际研讨会是由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办,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和党委书记、研究中心主任彭国甫两位先生主持。大会的气氛融洽、和谐,两位主持人和蔼可亲。可惜没有多余的时间,没能够同他们细聊,回想起来真是遗憾。

一到大会会场,就看到了分发给大家的研讨会论文集(清样本)。这很难得,对我这样的外国学者非常方便。我事先没有提供论文,但主办机构让我在头一天的活动中发言。当时是中共中央党校的许全兴先生主持会议,记得我家桌子上有他的大作《毛泽东与孔夫子》,里面夹着一张条子,上面写着书中某某页曾引用我的话,日期是2004年6月26日。他还有一本著作也在我的书架上,即《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同样有作者的签名。

研讨会结束后,我们去了韶山。第二天,又到了长沙。这些安排与向导,都是靠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李佑新副主任。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还有一个意外的协商意见,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在编选、出版“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第二辑)”,要在日本学者中选译两卷,一卷是我的选集,另一卷也由我参与选编。我的这卷幸亏有了程麻先生已经选译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竹内实文集》中文版,他可以从中编校出来。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来历。它包含了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界同仁们的好意与友情。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对本书中收录的两本拙著《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毛泽东》的译者张会才先生,以及其他文章的译者程麻和卢洁女士认真、流畅的译笔,我借此机会敬致谢意,也感激程麻先生编校这本文集。

收录在本书中的是我当时的看法与想法,它们都是我20年前甚至40年前所写。这些看法大体上并没有什么改变,我觉得还是基本正确的。至于有个别的想法后来有了些变化,那也很正常。可如果把那些已改变了的想法都做修改,就差不多等于写一本新书了,因此并没有改动。我只是在必须说明的地方加了少量“补注”,请程麻先生在编校时代劳加写进去。

竹内实 于京都

2008年10月26日

附文:

还有一件事应该提及:当我和程麻从长沙回到上海准备回国时,已有人在饭店里等候我们,那是在日本活动的画家沈光文女士和她的朋友。她设宴为我们洗尘。正是在那次宴会上,我认识了上海毛泽东旧居的总策划陈标(建吾)先生。陈先生知道我们是去湘潭参加毛泽东思想研讨会的,饭后便带我们到了茂名北路120号毛泽东旧居,那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

在那里,陈先生分给我们每人一本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毛泽东旧居合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小册子《毛泽东在上海》。我正与陈先生闲谈着,程麻君看着小册子突然叫起来:“这不是您么?”

我看程君指着书中第93页上的照片,那确实是我。那是1960年6月,毛主席在上海接见日本文学代表团几天后在《人民日报》刊登的照片。当时团长是野间宏,里面的人大都已去世,还活着的只剩下大江健三郎和我了。

虽然我有点不好意思,但当陈标先生要求我签名时,我还是遵命了。

第二天,程麻君、沈光文女士和她的朋友余连东先生一起驾车去机场送我回国。临别时,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话:“我们的朋友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