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权力与欧盟扩大研究(科研启蒙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阅前导语:关于文献综述撰写的相关要求和思路

文献综述,简单来讲,就是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对前人或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回顾和评述。在确定了选题方向之后,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后续研究的诸多重要问题,在广泛搜集、整理和阅读选题所涉及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评论,由此筛选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新的知识就叫文献综述。为了到达这一目的,一般需要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具体解答:例如,前人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主流的学术观点是什么?目前的研究到达了什么样的层次?有无争论的焦点?存在哪些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问题?后续研究可能改进或突破的方向在哪里?由于国内与国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差别,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在有的科研项目申请书中会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国外研究综述和国内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常见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会将文献综述笼统地称为:国内外研究综述。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献呢?从古代汉语的字义上讲,文,是指有文本记载的典籍;献,常见的解释是指熟知史实的贤人,或指口头相传的东西。所以,广义的文献含义,包括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现代汉语的文献含义,偏重文本载体,更加具体地指向人们经常使用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更为规范的正式文本。对于历史学或考古专业的人来说,广义的文献范围可能更适合他们的研究,例如,除了常见的图书、期刊、典章之外,古迹、古物、碑石、绘画、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乃至声像资料等对他们的专业研究可能更加重要。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写毕业论文要搜集哪些类型的文献呢?以本院思政教育专业为例,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是这三种:正规学术期刊的论文(纸质版、电子版均可,但要求下载或保存完整的文章信息,页码和引注要清晰可见,便于查阅和引用)、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研究报告和保存在各大学数据库中的相关学位论文。一般的通俗读物、时尚杂志、非学术类的报纸和没有明确来源的网络文章,在严肃的学术论文或毕业论文中一般不要作为可信赖的参考文献使用。

文献综述也是论文开题报告或科研项目申请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开题是否通过,项目是否中标,文献综述在其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论文指导教师,我们评判本科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首先要看题目本身有无问题,光凭由几个字或十几个字组成的题目来做最终的决定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所拟题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还需通过学生撰写的文献综述来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常说的“开题难”,除了具体题目的选择比较费脑力外,第二大“难”恐怕就是相关文献综述的撰写了。

虽然,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或项目申请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否用“文献综述”这几个字直接充当章节标题却要根据实际的文本具体斟酌,本书第二章的题目就写成了更为通俗易解的“文献回顾与评析”,而没有照搬“文献综述”这四个硬邦邦的字。通过近年笔者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看,大学生写文献综述的畏难情绪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得以疏解。笔者看到,大多数本科学生可以完成基本要求,但是写得优秀的不多见。初学者容易犯的几个错误通常有:(1)搜集文献时忘记了选题方向,对文献相关与不相关的界限把握不甚明了;(2)搜集的文献符合学术要求的少,非学术类的资料一大堆(这其中也有客观原因,如本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以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而现有的数据库偏重学术研究的大多谈论的是较为宏观的问题),难以有效支撑自己的论文选题;(3)搜集的同一类型或内容相似的文献较多,在观点、方法和内容方面有较大差异的文献较少,以至于“合并同类项”之后,对前人的研究做不到全面把握;(4)搜集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和类型符合要求,但只有支离破碎的“述”,没有“综”,没有更好地提炼和准确概括,在论述中就无法引导到证明自己的选题是有价值的环节上去。

现以本书“文献回顾与评析”为例,结合以上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本章的文献综述是由三节内容构成的:如第一节先写“软权力理论研究文献评析”、第二节再写“欧盟软权力研究文献评析”、第三节最后写“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思考”?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文献相关与不相关的界限把握问题,解决的方法是紧扣选题的方向和重点。由于欧盟的软权力研究涉及软权力理论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如果绕开对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理论的探讨,本书的研究就会如前人的某些著述一样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撑。既然软权力理论跟本书的研究是相关的,就需要对其进行总结梳理。另外,软权力理论研究虽然是近年国内研究的热点但内容却非常庞杂,需要另辟章节进行梳理。所以,第一节应该先对前人的软权力理论研究做出梳理与分析,第二节才便于展开对欧盟软权力研究文献的评析。

本科学生写文献综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无法获得足够数量的相关正式文献,而无话可说。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大四学生,有必要进行文献检索培训,从而解决文献数量少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本校图书馆最近几年都举办了针对本科学生的有关培训,相比几年前网络资源和电脑操作指导的空白,文献的数量不足问题应该可以由技术部门负责解决。指导老师需要操心的是,及时告诉学生甄别学术文献与通俗读物有关的知识。

但是如果搜集了足够数量的文献,在表述方面没有条理其效果也会“有话乱说”。笔者觉得处理这个问题,最基本的思路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就是在确定一个具体的为什么要进行此番文献综述的目标之后,分章节(如果篇幅较长的话)或分层次(如果篇幅较短的话)表述,否则从形式到内容都会显得杂乱无章。以本书为例,为了将很多文献规整在一起而不偏离文献综述的初衷,在本章第一节曾强调“笔者以如何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为本章的问题线索,对相关文献展开回顾与评论,首先从梳理软权力理论研究的现状开始”。经过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分析梳理,最终要落实到“如何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主题上来,所以才有了第三节“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思考”目标呈现与讨论。就是说,写文献综述的最终目的是要论证选择的题目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做也可以为文章主体的框架设计奠定基调。

从微观的视角看,上文解释了本章的文献综述为什么要分三个部分陈述的原因,但从宏观的角度看,也同时揭示了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评析”的主要结构。接下来简略讲一讲每一节写作的注意事项。尽管有的著述会罗列出一大堆讲文献综述撰写的模板与技巧,但需要说明的是,书本上教的一些“高大上”的方法需要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活学活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例如,某些开题报告或项目申请书会规定文献综述的写作顺序:先写国外研究综述,再写国内研究综述。但是本章第一节“软权力理论研究文献评析”没有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这是因为,经过笔者的文献查阅,发现国外关于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的研究处于一种较为冷清的状态,而国内对软权力的探讨却呈现长盛不衰的局面。国外的软权力研究处于一种较为冷清甚至尴尬的状况是指除了约瑟夫·奈教授本人对这一问题有持续十几年的论述外,其他西方知名学者很少从学术层面关注软权力的探讨。如果将约瑟夫·奈教授的一家之言放在第二章第一节充作“国外研究”的内容,别人或许会误解为你的综述是偏重为某个人的学术思想做宣传的(在某一次的口语综述中笔者就遇到了台下某听众的这种质疑),这种形式也有悖于文献综述的要求。所以,第一节中的首要内容笔者重点讲了“软权力研究的国内概况”。那么,国内的研究水平就一定不如国外吗?一般来说,开题报告或项目申请书上的顺序规定是有一定根据的。现当代多数的哲学社科研究,国外的方法、视角、成果和影响力等确实领先国内,体现在文献综述上,项目评审者对申报人的预期是,一定要掌握一些国外的最新研究动态才有利于衬托出研究的“国际水平”。但是在软权力理论研究方面,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例外。尽管soft power的发明权属于美国人,但是在后续研究中关于理论体系与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基于这种新的认识,笔者将“软权力研究的国内概况”作为重点放在第一节来写。为了进一步突出国内软权力研究的重要性,笔者又举例证明了“完善软权力理论的学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第一节中的第二个小标题所补充的内容。

第二节“欧盟软权力研究文献评析”是按照常规的路子写的:先写“国外欧盟软权力研究概述”,然后写“国内欧盟软权力研究概况”。原因是,国外学者对欧盟的软权力做过一些论述,只是没有集中地讨论过约瑟夫·奈教授软权力理论的概念和框架而已,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欧盟“软”行为的本身。这里有一个事实需要注意,就是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起步和相关研究成果的产生要远远早于瑟夫·奈教授首次发表软权力理论的时间。了解了这一事实,就不难理解虽然约瑟夫·奈教授本人很赞赏欧盟和欧洲国家的“软权力”行为,但欧洲学者好像并没有产生“投桃报李”的学术回馈行为。本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要明白理论并不是处处可以作为当下事实的先导,但是后产生的某些理论可以对已发生的事实发挥解释和分析的功能。而国内的欧盟软权力研究虽然在理论辨析和修正方面比较积极,但对于欧洲和欧盟的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分析也不够深入。所以,本章第二节先写“国外欧盟软权力研究概述”,然后写“国内欧盟软权力研究概况”,符合西方学者熟悉欧盟运作、国内学者热衷理论辨析的研究现实。基于中外研究的优缺点,产生了本章第三节“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思考”方向:在了解欧盟方面要以欧美学者的英文原著为重要参考,在运用理论方面要跟踪约瑟夫·奈教授本人及其他研究者对软权力的完善与发展,将软权力理论和欧盟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做好,就可以推动欧盟软权力研究的深化。

第四节“本章小结”属于常规性小结,如果论文每一章内容太长,最后一节写一个篇幅较小的总结较好。对于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而言,如果每一章的篇幅不是特别长的话,就没必要每章都写“本章小结”了。但是在每章最后一段认真地写几句承上启下的文字,笔者认为这是有助于初学者培养概括能力和养成保持章节间相互联通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