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化转向:景观社会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58年5月1日19时,中国电视诞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前辈砥砺前行、克服种种困难,为中国人民的大众传播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媒介形式——电视。时至2018年,中国电视一甲子。六十年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对电视事业而言,却足够谱写出恢宏的篇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规定我国广播事业的任务是: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社会教育,文化娱乐。这三项任务,基本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我国电视事业的要求。我国电视诞生后,长期由中央广播事业局管辖。1982年中央广播事业局被撤销,广播电视部成立。此后,电视迎来了与广播并称的新时代,“广电”一词即兴起于此时。1986年,广播电视部改组为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管理机构的改组,既反映了电视事业在我国成长壮大的过程,也体现了媒介融合进程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在大众传播领域,兴起了文化精英式的审美风潮,文学、作家和诗人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崇拜对象。与今天部分年轻群体的“小鲜肉”式审美不同,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的大众审美具有典型的文化精英式趋向。纪实思维下文化精英式审美的电视节目,在20世纪最后的30年,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从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到纪录片《丝绸之路》《望长城》,无不如此。与此同时,随着电视观众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成为电视事业中越来越受关注的部分。随着收视率调查的常态化和广告市场的成熟,电视娱乐的相关研究受到高度关注。在经济发展领域,电视娱乐在文化市场中对其他艺术形式形成的挤压效应,使得大众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我国电影、小说、舞台剧等领域普遍出现了世俗化的娱乐审美趋势。以电影为例,当时的电影业反复提到“娱乐片”概念,认为应当将之作为应对电视的重要手段。

在四大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中,电视后来居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发展,在受众人数、广告规模、影响范围等方面优势突出。然而,随着电视事业的成熟,其曾一度作为新兴媒体的市场挑战者地位,逐渐改由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所替代。如今,电视是典型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后来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处于这样的历史节点,全面审视我国电视娱乐的现象,既是对电视史的丰富,也是对电视发展趋势的一种研判。该书以景观社会为理论工具,全面分析我国电视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娱乐现象,提出“电视娱乐化转向”一词。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作为媒介分析的工具,此种做法早已有之。然而在本书中,作者全面梳理了居伊·德波、让·鲍德里亚和道格拉斯·凯尔纳的观点,视三人的相关观点和理论为景观社会的理论体系,从而展开对我国电视娱乐化转向的研究,使得这一研究立足于更加丰厚、扎实的学术基础。为了研究新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的电视娱乐现象,作者历时性地对比分析了前新媒体时代电视娱乐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作者在掌握翔实的历史资料、数据的前提下展开论述。

面对不断革新的环境变量,尤其是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作为电视事业的一部分,电视娱乐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可以合理预估,随着电视事业本身的变革,电视娱乐化转向必然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新兴传播技术带来的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便是“融合”,例如传播设备、技能、组织的融合。近年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即为现实世界与拟态世界的融合技术。在融合的大思维之下,重新看待电视的娱乐现象,或者可以对其发展态势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王甫

2018年6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