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贯穿,现实与未来相承接,将整个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历史借鉴、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制约因素以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向。下编是对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基本路径的研究,其中,有对时代方位的判断,有目标结构的建立,有内容体系的构建,有方法选择的扩展,有体制机制的完善,从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上探索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1.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这是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的理论逻辑起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作为基本概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等概念的提出和运用中逐渐演化而来的。因此,本书在对历史文献、政治领袖观点的引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曾经使用过的相近概念。由于学理研究的薄弱,以往的相关研究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概念内涵尚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表述,甚至在概念名称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同其他相近概念混用、代用的现象。要阐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内涵,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所具有的政治性、说理性、文化性、实践性的特征中提炼,以反映政治与教育的关联;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概念提出过程中提炼,以反映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演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统称形成的稳定用语;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在结构中提炼,以反映“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整个概念系统中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而是教育性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对象的有机组合。因此,所谓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发展为内容、以党员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党组织有序设定和相关职能部门机构有序实施为条件,以武装全党、影响凝聚全社会为目标的思想引导、理论培训和政治教化的实践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由统一意志到统一行动的过程。所谓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指把“科学化”的概念引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研究领域,要求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严格遵循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运行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和机制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以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动态过程。

2.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真总结复杂多变的时代特点,研究和探索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理论,努力探寻并概括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规律,尽力把握并体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属性,使其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指导实践,同时又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以思想建党为原则、以科学治党为基准、以制度管党为保障、以精髓强党为贯穿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理论体系,使思想理论教育理论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历史借鉴

建党90多年以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而开启,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前进而创新,在每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足迹和历史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党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首创了以整党整风的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创建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内容格局,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针对执政的新环境、新任务,及时调整了思想理论教育的目标、任务,围绕执政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等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取得了一系列宝贵的探索成果。

然而,如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一样,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严重偏离正确轨道,甚至出现了“触及灵魂”的“大革命”“大批判”“大斗争”等严重错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破坏,给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灾难,也为后世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拨乱反正中正本清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开展,又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不断创新,实现了从关键少数向基层延伸、由集中专题性教育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通过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党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方面所形成的基本经验,即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全党,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必须反对和克服“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坚持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历史经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思想理论教育规律的不懈探索,需要在历史的借鉴、比较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创造。

4.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制约因素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求和把握其规律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受到来自历史的、现实的、制度的以及理论研究水平的限制与影响。一是历史模式的惯性影响。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符合当时历史环境、历史任务和历史要求的教育模式,即整风型的教育模式、运动型的教育模式、专题活动型的教育模式。三种模式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但整风型、运动型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普及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产生及集中力量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同时,也存在着弱化思想理论教育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持久深入功能的弊端,该消极影响至今尚未消除。把历史模式程式化,极易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推向形式主义的境地,使党内表态式学习、应景式宣传、标签式运用的现象难以纠正。二是与现实发展的矛盾。社会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多元、精神价值的多元,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思维观念的偏颇、方法体系的陈旧、话语表达的生硬,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思想理论教育者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双向转化的不畅、思想理论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差异、思想理论教育者正确而生动地阐述党的思想理论的能力缺失,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者的主导力量受到抑制。三是制度的缺位失范。具体表现为,与思想理论教育相对应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与思想理论教育自身相联系的制度体系不完备,与思想理论教育相配合的非正式制度批判运用不完全。四是理论研究结构的失衡。偏重经验的具体性研究,忽略前瞻战略性研究;偏重学科多向性研究,忽略学科独立性研究;偏重理论学术性研究,忽略实践应用性研究。正视制约因素,是当代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进程中的内在要求,也是克服制约因素、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

5.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向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社会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文化由一元走向多元,社会思想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新的历史变革赋予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新的历史任务,也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科学化的进程中面临现代化转型,即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经验向科学转变,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转变,由精英向大众转变,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等,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更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二)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基本路径

1.科学研究:把握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基点

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水平,科学研究是基础。其中,认识和处理好思想理论教育与思想理论研究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的关键。这一基本关系在研究活动中表现为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关系,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关系,理论发展与理论批判的关系。这三对关系在研究中无法回避但又时常令研究者备受困扰。其实,三对关系既相互区别又不可分割,实质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中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问题。追求和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凸显的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客观性、规律性,但受政党政治属性的决定和影响,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中性化或去政治化。具体到三对关系上,可以看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所蕴含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所需的学术自由必不可少,所蕴含的政治性决定了研究的政治边界不可模糊。理论研究是理论宣传的基础,但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又分别属于学术和政治两个不同的领域,学术讲的是自由,政治讲的是纪律,二者既有各自的原则和规定,又有各自的规律和要求,不能将一套标准用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以免在实践中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境地。理论发展需要理论批判,崇敬权威而不迷信权威,但理论批判必须是科学的建设性批判,防止演变为“上纲上线”“人身攻击”的批斗,努力营造一个民主的、理性的理论研究与创新空间。

2.科学判断:认清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时代方位

时代方位是历史与当代的汇集点,是当代走向未来的出发点;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在特定阶段所处环境的改变,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准确把握时代方位,是决定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发展方向、选择正确路径的根本性问题。同时,清醒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时代方位,是保证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能切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这就要求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从战略全局认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压力挑战,从战略高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发挥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3.科学定位:建立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目标结构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目标是党的全部思想理论教育活动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预期,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目标的设定既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之首要和根本,也是思想理论教育内容设计的根本依据。因此,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不仅需要随着社会环境、党的任务、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以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目标设计与选择上做出适时调整,而且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确立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总目标,并设定出若干个具体目标予以支撑。总的来说,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总目标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影响和吸引社会民众,增强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具体目标:以理论创新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着重培育党员对党的思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民群众的正确认知和坚定忠诚;以先进道德文化为支柱,在党员中创造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精神状态,克服党内的暮气、惰气和俗气;以能力培养为坐标,引导党员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科学体系:完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就是在思想理论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输送的各种理论、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它是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目标转化而来,也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目标的实际展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目标的丰富性,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既有政治理论形态,也有知识文化形态;既有思想道德形态,也有法规制度形态;需要在保持基本框架体系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事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的新变化,不断更新和优化教育的具体内容,构建起一个系统的、开放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的,富有执政属性、反映时代特点、体现治党规律、立足基础支撑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5.科学方法:提供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具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方法,是在党的相关理论、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客观实际,并结合教育者及教育对象双方的实际情况,科学性地选择或创新某种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目标的具体工具、手段、方式的总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理论教育的方法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工作任务、教育对象、组织实施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工作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方法体系已不足以适应新的变化要求,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做出新的探索。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的探求及应用,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形式与效果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政治与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特征上体现出指向的综合性、主客体的能动性、平等的互动性、学科的借鉴性、技术的现代性。按照当今时代要求,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应以人格尊重为前提,寓教于“诚”;以科学宣传为基点,寓教于“理”;以心理疏导为纽带,寓教于“情”;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寓教于“媒”;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寓教于“学”;以解决问题为标尺,寓教于“实”,充分彰显党的思想理论的内蕴与外化力量。

6.科学保证:完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体制机制

“体制”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机制”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体制和机制将所有的教育要素有机集合起来,形成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的整体力量。为此,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专职部门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体制,创建“大教育”格局;完善以党校、干部院校为主体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组织体系,推动专业性、高层次的教育机构体系建设;推进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队伍职业化发展,加强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的高素质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队伍;健全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转化能力为重点的考核机制,摒弃过去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评价以文件和材料为重心的考评方式,促进思想理论教育由虚变实;建立党管媒体机制,注重科学运用,同时加强领导和依法监管,保证媒体的正确导向;建构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物质保障机制,加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的各项投入,增强实际工作的刚性保障,以体制和机制的力量确保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