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升级演进规律
不同的产业分类,会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描述方法。经济学家们根据产业分类的不同方法,提出了不同的产业演进规律。
一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通常有如下的规律[6]:从“一、二、三”结构,然后向“二、一、三”结构,最后向“三、二、一”结构转化,即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第二产业相应次之,最后是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阶段,然后向第二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比重最大,第一产业稍次,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转化,最后向第三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比重最大,第二产业稍次,第一产业最小的经济发展阶段转化。通常情况下,三大产业结构演进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从一次产业升级内部来看,产业结构先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由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农业向工厂型农业方向发展,进而向观光、休闲、科教等服务型农业转变。从二次产业升级内部来看,产业结构朝着轻工业向基础型重化工业,再向高加工度重化工业的方向发展,进而再向先进制造业、环保型工业方向演进。从三次产业升级内部来看,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向现代型服务业,再向生产性服务业,再向信息、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二 产业生产要素密集化演进规律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把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类型。以这三种产业类型为研究视角,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彼德,1968;林德特,1994)对产业结构演进升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劳动力资源禀赋相对充裕,劳动力的价格也相对低廉,资本价格相对昂贵,使用劳动力的成本相对低,产业结构以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变得相对充裕,使用资本的价格相对下降,经济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最后,随着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也就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因此,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往往先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7],再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变,最后演变为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 中间使用率的增加与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规律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呈现出专业化与加工层次增多、部门之间相互购买增加、制成品对初级产品替代、产业结构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化等现象。一方面,产业生产呈现出“迂回化”特征,即中间使用率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8]。这种结构深化或加工深化表明,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领域,都会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即由以原材料为中心的重工业化向以加工、组装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发展。也就是说,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材料产业在产业中的比重趋于稳定,重工业化的出现主要是依赖加工装配型重工业的增长。这使得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现为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日本为例,1955~1975年,日本服装工业的发展速度是纺织工业的4.3倍,木器家具工业的增速是木材加工的2.3倍,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是钢铁工业的近3倍,这非常明显地表明了日本工业结构加工度和附加值不断提升的规律。由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较强,社会资源会在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流向这些产业,随着资源不断流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产业结构中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
四 产业技术集约与结构“软化”规律
随着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发展以及劳动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逐渐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表现出技术集约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所有的行业部门将采用越来越高级的技术、工艺实现自动化,而且表现为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技术集约过程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过程[9],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使得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且引发产业变革、重塑了整个产业体验,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管理、市场运作等与生产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变得更加独立化;同时,生产的日益自动化使企业劳动者也逐步从直接手工操作转向对高度自动化机器的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他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知识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具有“服务”和“软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传统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它使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可以在瞬间完成,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它扩大了企业的外部交流范围,为企业提供了与客户交流的桥梁,帮助企业发现更具价值的客户或更有价值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拓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它使传统的生产活动从“能源和材料密集型”转向“信息密集型”或“信息密集化”,信息化能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出现了“软化”的新特点,信息和服务成为新时代日益重要的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