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当代简史

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成立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从此开启了坦桑尼亚当代历史的进程。

一 尼雷尔时期(1961~1985年)

从1961年坦噶尼喀独立到1985年主动让贤,尼雷尔在任24年。这24年在坦桑历史上称作“尼雷尔时期”,即“开国时期”。这一时期具有如下特点。

(一)为南部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

在尼雷尔领导下,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坦桑尼亚始终支持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安哥拉、纳米比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直支持南非人民反对南非少数白人政权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做出了牺牲,为非洲大陆非殖民化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坦桑尼亚呼吁国际社会对非洲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实行制裁,并在独立后率先中止了坦噶尼喀向南非提供劳工的协议。1965年12月15日,因英国支持罗得西亚少数白人政权单方面宣布独立(11月11日),坦桑尼亚断然与英国断交,从而失去了英国提供的大量援助。

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解放委员会总部设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许多南部非洲解放运动的总部都曾设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它们在达累斯萨拉姆市中心的办公大楼至今仍被称为“解放大楼”。

坦桑尼亚一直站在支持南部非洲民族独立和反种族主义斗争的最前线。一方面,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非、纳米比亚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组织在坦桑尼亚建立训练营地,如帮助莫桑比克等国家训练自由战士;另一方面,还向刚刚独立的国家提供援助,如莫桑比克等,帮助它们巩固和捍卫民族独立。

(二)推行“社会主义”政策导致经济困难

由于殖民者的长期掠夺,坦噶尼喀经济十分落后。尼雷尔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摆脱愚昧、疾病、贫穷的困扰。他常说,“别人在走,我们就得跑”,以激励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国家。

1967年1月坦盟在阿鲁沙召开会议,尼雷尔发表了关于乌贾马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的讲话,并通过了《阿鲁沙宣言和坦盟关于乌贾马社会主义与自力更生政策的决议》,简称《阿鲁沙宣言》。“乌贾马”为斯瓦希里语“Ujamma”的音译,原义指“非洲部族传统社会中集体劳动、相互合作、共享成果的家族社会关系”,尼雷尔称“这种精神就是非洲人所需要的社会主义”。《阿鲁沙宣言》正式宣布“坦桑尼亚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还明确提出“坦桑尼亚要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

同一年,政府根据《阿鲁沙宣言》精神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将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收归国有,对部分大型工业、外贸企业和种植园也实行了国有化,并在农村开始建立“乌贾马”村,开展“村庄化”运动,即将原来零散的小村落合并为较大的村庄,在乌贾马村中建设饮用水源库、小学校、医疗站等,向村民提供社会服务。另外,在党内实行“领导人守则”,严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从事私人实业活动,以防止领导层出现“资产阶级化倾向”。

从1976年起,政府一直坚持对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国有化政策。1978年,将英国人的18家公司收归国有;1980年,对所有私人办的医院、诊所和药店实行了国有化。到80年代初,坦桑尼亚所有的银行和保险公司、70%的采矿业企业、55%的交通运输业企业、40%的加工工业企业,都成为国营企业。然而,由于政府缺少资金,新上任的管理者缺乏经验,这些公司和企业的运转日益困难。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坦桑尼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工厂开工不足,日用品奇缺,燃料不足,农业生产下滑,出口收入锐减。

“村庄化”运动的影响更大。习惯于分散居住、个体经营的农民对“村庄化”运动不热心,到1973年初全国只有15%的农民加入了“乌贾马”村。尼雷尔认为这是传统习俗在作怪。他指示全国乡村地区要在1976年前全部“村庄化”。为完成任务,有的地区出现了出动军队和民兵强迫农民迁居并村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74年和1975年又恰逢严重干旱,粮食产量锐减,全国出现了粮荒。

自1967年以来推行的“乌贾马社会主义”政策、国有化和村庄化运动都严重脱离国情,“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导致经济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对此,尼雷尔没有推卸责任。他在1985年的离职讲话中说:“我失败了,让我们承认这一点。”后来,尼雷尔还多次公开表示:将世世代代分散耕种的农户集中起来,“实行集体化是一个严重错误”。

(三)注重政权建设,国家长期和平与稳定

独立以来,坦桑尼亚国内长期和平稳定。尼雷尔生前曾把这一局面的出现作为经验归纳为三条:一是坦桑尼亚领导人一直重视党的建设,二是坦桑尼亚建立了自己的军队,三是独立后政府在全国推广斯瓦希里语,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坦桑尼亚长期和平与稳定局面的形成,与其开国总统尼雷尔为坦桑尼亚独立和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有着直接关系。尼雷尔深受人民爱戴,他的崇高威望已经变成建立和发展国家、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凝聚力。在非洲大陆的领导人中,尼雷尔被称为“非洲贤人”。他担任总统20多年,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他既没有自己的庄园,没有企业和股票,在外国银行也没有存款;他平易近人,因从政前曾在学校教书,人们就一直亲切地称他为“姆瓦利穆”(斯瓦希里语中“Mwalimu”为“教师”“导师”之谐音),尼雷尔也喜欢这一朴素的称呼;作为国家领导人,他身体力行,遵守党纪国法,也不允许自己的家属享受特权或营私舞弊。坦桑尼亚国内外许多媒体都称赞尼雷尔这一高尚品德“不仅在非洲大陆,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难能可贵”,认为这就是坦桑尼亚人民在“乌贾马社会主义”导致经济困难以后,仍然爱戴他们的开国总统尼雷尔的最重要的原因。

1984年3月尼雷尔提出,1985年任期届满时他将辞去总统职务。当时,全国上下多数人都希望他继续留任。他却说,“党是永存的,但领导人必须有上有下”;“坦桑尼亚需要新领导去解决新问题”。他重申到1985年10月任期届满后将告老还乡,决不再担任总统。1985年10月,姆维尼被选为坦桑尼亚总统,实现了领导权的和平过渡。当时,尼雷尔是非洲乃至世界主动让位的少数领导人之一,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尊敬。

二 姆维尼时期(1985~1995年)

在1985年10月大选中,姆维尼当选为坦桑尼亚总统;1990年10月再次当选,直至1995年10月届满卸任。在这10年里,姆维尼改弦易辙,修改了《阿鲁沙宣言》,开创了坦桑尼亚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先河。

(一)修改《阿鲁沙宣言》,实施结构调整计划

姆维尼就任总统后,就对《阿鲁沙宣言》规定的“建国方针”进行了根本性调整,改变了国有化政策和建立“乌贾马”村的做法,开始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和以私营化为发展动力的经济体系。

姆维尼恢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谈判,并于1986年8月接受其贷款条件,实行“结构调整计划”。这不仅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向坦桑尼亚提供了大量财政援助,而且疏通了从其他国际组织、援助国获得贷款和赠款的渠道,使坦桑尼亚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外部资金大致有了着落,同时也为其债务的重新安排铺平了道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捐赠国的帮助下,坦桑尼亚政府在1986~1995年执行了三个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使陷入困境的坦桑经济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据估计,1986~1995年,坦桑尼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3%~4%。

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发展私营部门为动力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姆维尼政府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姆维尼执政初期,实施了使坦桑尼亚先令大幅度贬值的政策;允许商人自筹外汇进口商品,将出口创汇留成比例提升至50%;开始对国营企业进行调整,实行了“关、停、并、转”和私营化政策,并于1990年批准第一批国营企业私营化计划,把一些国营剑麻种植园卖给私人。

1991年2月,姆维尼在桑给巴尔召开革命党全国执行委员会会议,对1967年2月《阿鲁沙宣言》中有关党员准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并通过了相关的《桑给巴尔宣言》。《阿鲁沙宣言》规定:党政官员不能参与任何资本主义经营活动;官员及其家属不能在任何公司占有股份,不能在任何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中担任董事,不能领两份或两份以上工资,不能出租房产。这次修改把过去“不能”的字样完全改为“可以”。对《阿鲁沙宣言》的正式修改,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做出的,为坦桑尼亚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桑给巴尔宣言》通过以后,姆维尼政府提出一系列加快改革步伐的方针政策,包括:1991年颁布《坦桑尼亚投资促进法》,取消对私人(包括外资)的投资限制,鼓励他们单独投资或与当地合作投资,同时建立了国家投资促进中心;1991年出台《银行和金融机构法》,向国内外私人资本开放金融市场;1992年制定《外汇法》,放宽了对外汇的控制,建立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市场机制,进而取消了进出口许可证;1993年提出国营企业改革计划,把国营企业推向市场,实行了国营企业私营化政策;1993年8月坦桑尼亚银行放开了对商业银行利率的限制;1994年出台《资本市场和债券法》,建立了资本市场和证券局;1995年制定《坦桑尼亚银行法》,以发挥和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等等。所有这些不仅为姆维尼时期的经济改革增添了活力,使经济恢复计划得以顺利完成,而且为以后坦桑尼亚进一步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二)实行多党制,保证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多党民主之风刮进非洲大陆。自1964年以来一直实行一党制的坦桑尼亚,面临严峻的挑战。

1990年2月,革命党在全国公开讨论坦桑尼亚是否实行多党制问题。1991年2月,革命党任命了一个总统委员会,调查全国人民对坦桑尼亚未来政治体制的意见。1991年1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陆主张继续实行一党制者占80%,主张多党制者占20%;桑给巴尔主张一党制者占45%,主张多党制者占55%。总统委员会认为,尽管目前要求实行多党制者占少数,但在当前形势下或放眼于未来,还是及早向多党制过渡对国家有利。姆维尼说,在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里,从不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坦桑尼亚应向政治多元化转型,同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民主变化保持一致。

1992年1月17~20日,革命党执委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开会,一致同意总统委员会实行多党制的建议。1992年2月20日,革命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坦桑尼亚实行多党制。1992年4月,坦桑尼亚议会和桑给巴尔代表院分别通过关于在坦桑尼亚实行多党制的宪法修正案,决定从即日起在坦桑尼亚正式实行多党制,宣布从7月1日开始启动新政党的注册工作。

姆维尼推行的这场政治改革取得了成功,多党制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三 姆卡帕时期(1995~2005年)

姆卡帕1995年10月当选为坦桑尼亚总统,并在2000年10月连选连任,直至2005年10月届满卸任。这10年里,姆卡帕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了坦桑尼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一)深化改革,积极建立市场经济

姆卡帕执政后,通过与西方制订“增强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继续执行经济改革政策,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2000年国民议会通过第十三次宪法修正案,明确现阶段坦桑尼亚“不再具有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为坦桑尼亚建立以私营部门为“引擎”的市场经济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依据,加快了坦桑尼亚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

姆卡帕时期,坦桑尼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计划,实行了经济向私营部门全方位开放的政策,包括《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1996~2020)》(1996)、《保险业法》(1996)、《建立达累斯萨拉姆股票市场的政策》(1996)、《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策略》(1997)、《恢复乡村地区销售合作社组织的政策》(1997)、《渔业部门发展战略》(1997)、《矿业发展政策》(1997)、《矿业法》(1998)、《国家电信业发展政策》(1997)、《国家养蜂政策》(1998)、《国家林业政策》(1998)、《森林法》(2002)、《国家旅游业发展政策》(1999)、《坦桑尼亚电力工业发展政策》(1999)、《电力工业发展计划》(2000)、《国家微观金融政策》(2000)、《海运公司法》(2002)、《中小企业发展政策》(2003)、《国家贸易政策》(2003)、《出口信贷担保计划》(2003)、《港口法》(2004)等,为私营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为吸引投资,国民议会1997年7月对《坦桑尼亚投资促进法》(1990)进行修改,出台了新的《坦桑尼亚投资促进法》,增加了一些投资优惠政策;2001年,政府还成立了以总统为首的“国家商业委员会”和以总理为首的“投资指导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以使投资项目能“一步到位”;为增加出口,2002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了《出口加工区法》;2003年,国民议会还通过了新的《土地法》;等等。

经过10年的努力,坦桑尼亚的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使坦桑尼亚各经济部门的投资都有了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90~1996年,坦桑尼亚投资中心共批准投资项目90个;1997年以来,投资项目迅速增加,到2004年达到2891个。报道说,1990~2004年坦桑尼亚投资中心批准的投资项目可提供497539个就业机会。引人注目的是,自1997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据统计,1997~2004年在坦桑尼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23.86亿美元,年均2.98亿美元,而1990~1996年坦桑尼亚年均直接投资仅为2.4亿美元。

在这些投资项目中,约25%是坦桑尼亚过去的国营企业。1994年,政府制订了对国营企业实行私营化的计划。国营部门改革委员会2004/2005年度报告说,截至2004年底已有724家国营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其中,307家是工业、旅游业和农业部门的骨干企业;417家为非骨干企业。报告说,骨干企业中,156家卖给了本国人,23家卖给了外国人,另外128家变成坦桑尼亚人和外国人或政府和私人的合资企业。

姆卡帕总统曾说,经过20年的改革,坦桑尼亚私营部门发展了,并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他说:“今天,私营部门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3;在私营部门工作的雇员约占全国雇员的84%;私营部门基本上经营着全部出口贸易。”[13]

(二)《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带来希望

姆卡帕执政初期,经过姆维尼时期的改革,坦桑尼亚经济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人民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善,全国仍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

姆卡帕认为,坦桑尼亚应当以结构调整带来的宏观经济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逐步摆脱贫困。1996年,姆卡帕组织制定了《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并于1997年由国民议会通过。《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建立一种发展强劲、有竞争力的经济,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2000年1月政府制定了一个《2025年远景发展规划》的中期实施方案,即《减贫战略计划(2000~2010年)》,到2010年的主要指标包括:(1)全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要从48%降至24%;(2)乡村地区贫困人口比例,要从57%降至7.5%;(3)粮食贫困人口比例,要从27%降至3.5%。教育方面,政府决定从2001年7月起免除小学学费,等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这份计划倍加赞赏,认为“这项计划为坦桑人民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为坦桑尼亚带来了希望”。它们建议把减贫计划的内容充实到计划实施的第三个《加强结构调整计划(2001/2002~2003/2004)》中去,合二为一,并取名为“减贫和发展计划”。从2001/2002年度起,坦桑尼亚开始实施“减贫和发展计划”(2000~2010)。

(三)反腐倡廉,保证经济顺利发展

为增加政府税收和争取国际多边和双边援助,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姆卡帕执政后继续实行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加强了以反腐为中心的良政建设。

姆卡帕上台伊始,在和部长们宣誓就职时都公开宣布自己的个人财产及其来源,表明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

姆卡帕首先在政府机关开展了反腐败斗争。他于1997年11月在革命党“五大”上通报说,两年来已有122名政府官员因涉嫌腐败案被勒令退休。姆卡帕还说,848名原海关、税务局的高级官员和职员,因涉嫌腐败案已被清理出税务局。[14]1998年9月姆卡帕改组内阁,免除5名有贪腐嫌疑的政府高级官员的职务,同时任命了几名形象清廉的新人,树立了政府廉洁的形象。

在反腐败斗争中,姆卡帕重视法制建设。1996年6月,国民议会通过《国家领导人道德规范法修正案》,正式规定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长和国家公务员任职时要公布个人财产(以后每年公布一次)。

姆卡帕时期所进行的良政建设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宣布免除坦桑尼亚债务的时候,曾就非洲“良政”建设情况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称赞坦桑尼亚是“非洲在良政建设中各个方面都取得进展的唯一国家”。[15]

(四)经济出现持续发展新局面

由于政府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姆卡帕1995年执政初期的困难形势得到改善,并且出现了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和发展的大好形势。

据统计,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从1996年的4.2%增至6.7%,由此坦桑尼亚成为非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96年的138美元增加到303美元;通货膨胀率从1996年的21%下降到4.2%;外汇储备水平也从10年前仅够支付两个月的进口费用增加到近几年可供7个月使用。另外,由于自2001/2002财年以来政府把40%以上的支出预算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发展、供水工程和乡村地区道路等项目,在减贫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由于姆卡帕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切实可行,加之良政建设取得成效和信誉,坦桑尼亚恢复了同发展合作伙伴的友好关系,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坦桑尼亚得到的外援增加;国际赠款和对债务的减免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01年决定在今后20年免除坦桑尼亚30亿美元的债务。另外,自2002年政府制定《坦桑尼亚援助策略》以来,国际上对坦桑政府的“预算援助”不断增加。过去,坦桑尼亚发展合作伙伴的援助都是拨款到具体项目,并由援助者直接负责项目的落实;现在这种发展援助,从项目的提出到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全由坦桑尼亚政府负责。这表明国际社会对姆卡帕政府充满信心,坦桑尼亚已经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数几个得到国际社会信任的国家之一。[16]

四 基奎特时期(2005~2015年)

基奎特在2005年10月当选为坦桑尼亚总统,2010年10月连选连任,直至2015年10月届满卸任。基奎特就任总统后,继承姆卡帕时期的内外政策,提出“新热情、新动力、新步伐”的口号,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推动了坦桑尼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党政建设做出贡献

基奎特重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倡议并成立了“联合政府总理与桑给巴尔岛首席部长会晤机制”,推动并恢复革命党与反对党公民联合阵线关于桑给巴尔岛问题的政治和解谈判,使桑给巴尔岛问题和桑给巴尔岛与大陆之间的一些矛盾得到缓解,维护了大陆与桑给巴尔岛的联合,保证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坚持反腐倡廉,加大了惩治腐败力度。2008年1月和2月,先后撤换涉嫌腐败的中央银行行长、责令总理辞职并重组内阁;2012年5月,大幅改组内阁,并任命大批省、县级年轻官员;2014年1月,再次改组内阁,撤换部分工作不力和受到贪腐指控的内阁部长。这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而且增强了政府的威信。

发人深省的是,基奎特2005年是以80.28%的得票率当选为总统的,但2010年争取连任时得票率则下降到62.83%。据一家民调机构2013年的数据,2012年革命党的支持率已经降到60%以下。按此趋势,该机构预计革命党的支持率到2015年将会下降到40%,与反对党民主发展党旗鼓相当,甚至可能在2015年大选中失利。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以基奎特为首的革命党开展了以党内反腐和内部改革为重点的“蜕皮运动”,包括上述三次改组内阁,旨在恢复和增强革命党的威信。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革命党由阿卜杜拉曼·基纳纳总书记带队,开展全国范围的“走基层”活动。他们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民众对政府和执政党的意见。经过“走基层”活动,革命党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基层选民对革命党的支持率明显回升。在2014年底举行的地方选举中,革命党赢得了9406个村庄和街道的席位,占总席位的76.14%,大大领先于反对党,为革命党赢得2015年10月的全国大选奠定了基础。[17]

(二)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取得进展

基奎特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措施吸引外资。基奎特重视私营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专门设立了扶植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基奎特基金”,还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

在基奎特执政前3年,坦桑尼亚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7%,2008年高达7.4%。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对坦桑尼亚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基奎特政府于2009年6月采取了总额约13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措施,保证200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好于经济危机开始后对经济增长的预测。

坦桑尼亚75%~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计,基奎特执政伊始即制订了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的计划;2006年政府出台了为期7年、总额达21亿美元的农业发展规划;2009年6月,基奎特正式提出“农业第一”的发展战略,旨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加快减贫的步伐。他说,坦桑尼亚是一个农业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要实现减贫和脱贫的目标更离不开农业,因为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在乡村地区。

基奎特注重改善民生,强调经济发展成果必须惠及普通百姓。2011年出台《国家发展五年计划(2011~2015)》,确定了农业、基础设施、工业、旅游、人力资源、信息通信六大优先发展领域。坦桑尼亚改革成效日益显现,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6.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矿业和旅游业发展强劲,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增加。

(三)实施务实的经济外交政策取得丰硕成果

基奎特就任总统后,遍访邻国,继续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2008年,作为非盟轮值主席,积极推动邻国肯尼亚政治争端的和解;作为东共体首脑会议轮值主席,努力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2012年8月,作为南共体政治防务安全机构轮值主席,积极参与调解肯尼亚大选后危机、津巴布韦大选政治危机,大力斡旋刚果(金)及马达加斯加内部矛盾,关注索马里和平进程,为非盟驻索马里维和部队提供培训,参与调解布隆迪问题;参与联合国在苏丹达尔富尔、刚果(金)、科特迪瓦和南苏丹等地区的维和行动。他的这些努力,都取得了积极效果,提高了坦桑尼亚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影响力。

他多次率政府和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欧美发达国家,以争取外援和招商引资。2007年9月,基奎特出席联大会议并访美,广交朋友,宣传坦桑尼亚。2008年2月,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访问坦桑尼亚时称赞基奎特是一位“聪明的、强有力的模范领导人”,两国签署《千年挑战合作协定》,“千年挑战账户”向坦桑尼亚提供6.98亿美元的援助协议。2012年5月,基奎特出席在纽约举行的G8峰会关于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国际研讨会并访美,受到奥巴马总统的热情接待。2012年12月,鉴于坦桑尼亚经济的出色表现,美国“千年挑战账户”确认向坦桑尼亚提供第二期资金援助。2013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坦桑尼亚,将坦桑尼亚列入实施“电力非洲”首批6个重点国家。

基奎特为坦桑尼亚、非洲地区和国际社会所做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2007年荣获非洲领袖成就奖,2011年获得联合国南南发展奖,2013年被《非洲领袖》杂志评选为年度非洲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14年获民主政治奖,2015年获泛非青年联盟卓越领导奖,等等。


[1]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上册,钟丘译,商务印书馆,1973,第13页。

[2]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上册,钟丘译,商务印书馆,1973,第16页。

[3]游修龄:《人种迁徙、语言演变与农业起源的思考》,《中国农史》,天涯在线书库,http://www tianyabook com/lishi/017 htm-25k。

[4]陈兆复、邢琏:《外国岩画发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上册,钟丘译,商务印书馆,1973,第20页。

[6]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上册,钟丘译,商务印书馆,1973,第57页。

[7]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3,第392页。

[8]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3,第428页。

[9]李汝燊等:《非洲》,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第234~235页。

[10]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3,第453页。

[11]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3,第453页。

[12]伊·基曼博、阿·特穆:《坦桑尼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3,第452页。

[13]“Mkapa Leaves Behind Tools to Help Tanzanians Reach the Promised Land,”The Guardian,June 11,2005.

[14]“Retired for Corruption,122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wo Years,”Tanzania News Online,November 22,1997.

[15]Speech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His Excellency Jakaya Mrisho Kikwete,On Inaugurating the Fourth Phas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Parliament Buildings,Dodoma,30 December,2005.

[16]Speech by the Minister for Finance Hon.Basil P.Mramba(MP)Introducing to the National Assembly the Estimates of Government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For The Financial Year 2005/06,June 8,2005.

[17]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全方位评估2015年坦桑尼亚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