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授地理学文选(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滇缅铁路沿线主要矿产之分布及开采现状

张印堂

(一)煤

滇缅铁路沿线煤矿分布尚广(详见下表),惟大部皆为泥炭(Peat)与褐炭(Lignite),层薄质劣,蓄量不大,少开采价值。其他仍以无煤烟(Anthracite Coal)为多,烟煤(Bituminous Coal)绝少。据调查所得,沿线烟煤,仅有一平浪一处与云县之近似烟煤之上等褐炭,其中就质量与位置而言,当以一平浪之煤为最重要,祥云之无烟煤次之,外有云县之上等褐炭,尚有价值。至公郎与耿马之无烟煤,质地尚好,在分布位置上亦颇重要,惜尚未详细调查,藏量多寡尚难预料。

沿线之煤,开采全系土法,现经开采者仅有一平浪、祥云与弥渡三地。因交通运输之不便,产销困难,惟其重要,当随滇西交通运输之发展及工业建设之进步而与日俱增。兹将沿线主要煤区之分布及开采〖情〗形,分别略述于后。

(1)一平浪煤矿

(A)一平浪煤矿之分布与开采

一平浪煤矿之分布计有羊桥箐、烂泥洼与新庄三处。前两处俱在一平浪附近两公里至三公里之东南山上,距滇缅公路一平浪车站虽近在咫尺,但山路崎岖,用牛车运载,运输颇感困难,现虽开采,然出产不多。新庄在一平浪南12公里,煤藏最富,因交通尤难,故尚未开采。兹分述于下:

(a)羊桥箐煤矿

羊桥箐煤矿分布于拔海1990公尺以上之近山顶处,高出一平浪120余公尺,现有工人卅余名,惟长期工作者仅廿人,分三班开采,每班六七人,每人每日工作八小时,日可出煤一·五立方公尺。现已开有煤洞八处,皆为露天明槽之浅斜洞,所产尽为煤末,供一平浪盐厂煮盐燃料之用,尚有一部售于资源委员会,由该会自运至昆明作炼钢燃料。羊桥箐煤矿共分三层:第一层共有二洞,洞口拔海为1990公尺,煤层厚薄不一,洞口煤层之厚仅半公尺,惟内部厚者有达二公尺者,煤层夹于灰黄页岩中,外为砂岩。煤层向东南倾斜,角度为十五度,有分布于粗粒砂岩中者,亦有分布于页岩中者,上层部分,煤质不纯,中搀有黄色薄土层。

(b)烂泥洼煤矿

烂泥洼在羊桥箐西南一公里处,煤洞分布拔海为1900公尺,煤层分布与前同,现开有数洞,所出之煤,一部分就地炼焦,供一平浪市民燃料之用。

(c)新庄煤矿

新庄煤矿位于一平浪南十二公里山上之南面,拔海1900公尺,交通极为困难,煤质较羊桥箐为优,极有开采价值。煤层倾斜为西北向,倾角约二五至三度。藏量最富,共分三层,煤质上层最劣,下层最佳,据昆华铁业公司之调查藏量如下:

第一层为三〇二〇〇〇公吨

第二层为一一七〇〇〇〇公吨

第三层为二八六〇〇〇〇公吨

共计四三三二〇〇〇公吨

上述藏量,如按百分之八十计之,尚有三六六五六〇〇公吨,惟据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王恒升先生之估计,一平浪三处煤藏,最多为一千万吨。

(B)运输问题

一平浪之煤藏将来如能大量开采,交通为先决之问题。关于交通方面,若由一平浪筑一铁路支线至新庄,据滇缅铁路局之测量,必须攀越四道山岭,其高度为1968、1950、1955与1955等公尺,而犹需在1968与1950公尺之二山下,筑挖隧道,计前者长为400公尺,后〖者〗长200公尺,共长600公尺,预计支线建筑费共需三百五十万元。

(C)一平浪煤矿之重要

一平浪之煤田,现为云南财政厅一平浪盐厂所有,煤矿则为滇北矿务局所管理,现虽正竭力设法开采,惟因人力财力两感困难,故大量出产,最近尚难实现。然此处为滇西仅有之重要烟煤,又堪炼焦,将来沿线一切新兴工业之发展所需燃料,均将赖以供给,故各方对一平浪烟煤之早日新法大量开采,企望甚殷,将来滇缅铁路之需用尤为迫切,望有关各方,及早合作促成之。

(2)祥云煤矿

祥云煤矿之分布甚广,多在盆地之西北、东北及东南之山上,距县城自四五公里至四五十公里不等。其中质量当以云南驿妙村者为最重要,城东周家山者次之,城西北大湾箐者稍差。祥云之煤全系无烟煤,惟妙村者易燃火强,颇似山西大同之红煤,可供家庭燃料之用。现祥云城附近,因无山林,柴炭(木炭)缺乏,人皆以煤作燃料。现在开采之煤有周家山、大湾箐与妙村三处,均在秋收之后,冬干农闲时期采掘之,因此时人工较多,雨水几无,工作较易。煤洞多一年一开,或雨季为水所淹,自行塌陷,或故意自行填塞,并无永久之计划。

(A)妙村煤矿

妙村在祥云云南驿坝之西南部,北距前所五公里(前所在云南驿西高官铺之西南,距祥云20公里)。妙村煤矿(亦称煤炭山)在妙村南四公里处,其间有25公尺高之浑圆低邱。煤炭山高出云南驿约50公尺,现有煤洞廿余处,多分布于山腰。每洞有工人数名,每日可共产煤20至40驮不等,每驮重在100斤左右,价约五角,运至祥云每驮售价一元五角左右。由洞至城,日可往返一次。妙村煤层夹于重灰色页岩中,煤层厚约半公尺,间有杂质。因煤层为垂直状,煤洞分布乃成梯形。产煤之山为私人所有,惟因山旁有牛圈海子,为妙村及犁头村所公有,作蓄水插秧之用,故凡来开洞采煤者,须出五十元作淘取牛圈海子泥砂之用费,因山上挖掘煤洞,常致有大量土砂冲入海子中,为免致影响灌溉计,故定此权宜办法,以免淤塞。妙村产煤处距滇缅铁路之前所站不及十公里,距铁路线仅一低邱之隔,来日铁路通车之后,运输至便,开采易,质地佳,藏量又丰(据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王恒升先生之估计,其蓄量约四百万至五百万公吨),为滇西中部最富最佳之煤,是以将来大理、下关、祥云一带工业上之动力,当以此是赖。

(B)东山及周家山煤矿

祥云城东,东山沿山麓一带,自此而南,煤洞遍布,多为昔日开采之废旧穴洞。据云在清光绪时曾行开采,后因缺乏支撑之林木,洞多倒塌,停止开采,距今已卅余年。现在开采者,仅有东山脚村与水晶坊村后之周家山两处。

(a)东山脚村

东山脚村距城二公里,煤洞位于东山麓,拔海1960公尺,高出祥云县城仅十数公尺。该矿煤层含于砂页岩中,作东偏南二〇度之倾斜,倾角为八〇度,几成垂直,煤质不佳,含有杂质,不易燃烧,人多搀以妙村之煤,和土混用之,因此现已停止开采。

(b)周家山

周家山城东禾大村水晶坊后,距城八公里,出煤之处名煤炭山,高出城坝约五十余公尺。周家山下部(山麓)组成之岩石为硬灰砂岩,圆滑低微,此与坝子西部之石灰岩矮山形势相同。以其岩质之坚,理应成高山陡坡,其所以如此者,或为断层陷落,经风化侵蚀所致。其走向为北偏东、南偏西三〇度,倾向东偏南二五度,倾角为三五度。山之顶部为松软之灰色粗砂岩与绿页岩。周家山附近一带为圆滑之矮邱,实际高出城坝约100公尺左右。周家山白龙庙附近之旧洞,共有数十处,均在灰砂岩之下,煤则夹于极薄之灰色页岩层中。煤炭山出煤之煤洞,深约50公尺左右,煤层倾向北偏东,倾角为五〇度。煤层厚约一市尺半,自上而下,层次之分布如后:(1)为灰砂岩;(2)为灰色砂质页岩,厚约10市尺,此层之下即遇水,故挖掘困难,须先抽水;(3)为夹有杂质之煤层,内含泥质,煤层所夹之页岩层,矿工呼之曰“腰带”,言其介于煤层之中腰也;(4)黑色页岩层;(5)黑色砂质页岩层。

煤炭山之煤矿为水晶坊一村之公产,村中共有四十余户,均有产权,以余姓所占地产最多。现有二洞出煤,工人约有五十名左右,仅十一月后工作至翌年五月雨前为止。每人日夜出煤十数筐(每筐约廿斤),得工资一元,平均每日共□出煤千余筐,日有驮子廿个来此驮煤,每驮重100余斤。在洞之煤价每百斤为六角五分,运至城内则每百斤值洋九角,每日驮子可来往洞、城二次。

(c)大湾箐

大湾箐位城之西北,在通宾川大道之东,距城十一公里,附近有象鼻村。大湾箐煤洞则位于村之东北山上,为一侵蚀小山谷,宽仅15公尺左右,有煤洞二,深仅一公尺半,拔海为2050公尺。出煤多成粉末,间有块状者。煤则夹于紫色页岩中,煤层厚约一公尺,作北偏东之倾斜,为三〇度。

(C)祥云煤矿开采问题

祥云煤矿,土法开采,每因不察煤层之倾斜,常有挖数洞,深数十尺而犹不见煤者,例如廿七年八月有某家集资开采至廿八年十一月,共开有六洞,出煤者仅有其一,废其五,所费不资。现每挖至十市尺深,于灰色砂质页岩层上即遇水层(Water Table),先须抽水始能下挖,因出煤之处多在十五丈深之地下,抽水多〔水〕水龙,分节抽提,颇感困难,是以雨季水多时,不能工作,且支撑洞道及通风等均属不易,故所挖之洞,经雨即行塌陷,次年开采,须另掘新洞,颇不经济,此亦滇西所有土法开矿之一般困难问题也。

(3)弥渡煤矿

弥渡之产煤地,有第三区之五台山与梨予[子]园(距城东南80公里)及城东叶子山、芹菜沟、利密酢等(均距城16.5公里),皆为无烟煤,质地与祥云周家山者同,惟不若妙村之佳。

由城东行至叶子山、芹菜沟等煤矿,须先经白总旗,东壁乡之邱陵,进入山地,后东南行,再越一拔海1390公尺高之石灰岩山口,沿途坡度较陡,均在二五度以上,及至顶部,稍为平缓,有桃梨果木园及旱地田舍等,然面积不大。由此再东越一高1550公尺之页岩山口,即为产煤之叶子山。山之顶部为若干灰绿色之薄页岩层,走向为北偏西、南偏东二五度,倾向东偏北二五度,倾角在四〇度以上,拔海1450公尺,距城十六公里半。此带山地林木尚密,多为松杉之类,惟树干不大,现被砍伐,用作支撑煤矿洞道之用。

(A)利密酢

利密酢位于拔海1360公尺之山坡上,现开有一洞,煤层夹于页岩中,厚约三分之二公尺。惟洞中有水,产量不多。

(B)叶子山

叶子山之煤矿,洞口拔海为1430公尺。煤层夹于页岩中,厚约一市尺余,出煤处斜距地面为十五丈。现有工人十名,每日出煤十五驮,计一千五百斤左右。在洞口之煤价每驮约三角,运至弥渡城内则每驮值一元三角,故每驮运价约为一元。由城至洞,每日驮子只能一转。

(C)芹菜沟

芹菜沟现开煤矿,在叶子山南半公里,在第三区水目乡芹菜塘旁,现有二洞,为叶子山煤矿之一部。叶子山、芹菜沟等煤田,均为附近村落所公有,有资本者即可开采,并无限制。此带废洞甚多,遍布山上,显示煤藏之多及分布之广,至弥渡城交通虽方便,但为距城最近之煤矿,比之五台山、梨子园等地尚属近便,因后二地距城尤远,约在卅公里之外,须二日始能往返一次。且叶子山至城之路,虽为山地,但系下坡,驮运较易,故为供给本地燃料之用,尚有开采价值。将来滇缅铁路通车之后,弥渡因距祥云之妙村煤矿甚近,故叶子山一带之煤矿或因开采较难,运输不便,其产销方面,似难发展。

(4)其他

(A)云县煤矿

云县煤矿在阿撒坝,位于北大河谷旁之片麻岩与花岗岩山地之溪谷中,距城西六公里,为滇缅铁路西段沿线已知之唯一上等褐炭,质地甚佳,几与烟煤同。藏量尚未勘测,惟据其附近之岩石推之,恐不丰富。因产煤之溪谷乃为云县、顺宁两县之分界,矿权常为两县所分争,就其位置言之,因地近云县,来日开采,当以云县为其主要销锡[场]。

(B)公郎煤矿

蒙化公郎之长虫街与下猫街二地,均有煤藏,皆为无烟煤,质地与弥渡叶子山者同,尚未开采。

(C)耿马煤矿

耿马锡宜大寨之咪哩有无烟煤矿,质地甚佳,分布于耿马、顺宁之交界,据锡宜大寨15公里,为南丁河流域沿滇缅铁路线已知惟有之煤矿。自其地位言之,颇甚重要,来日滇缅铁路西段沿线,因丰富之烟煤尚未探知,机车所需燃料或将取自公郎与耿马二地之无烟煤。职是之故,机车之锅炉构造,或须特制。此外在耿马之孟涧亦有煤产,质量不详,据云较锡宜大寨者为佳。

滇西褐煤泥炭之分布表

续表

(二)铁

(1)云南铁矿与土法炼制的一般

沿滇缅大路、公路及铁路一带,各县均有铁矿,其中尤以易门、牟定、蒙化、昌宁、保山、腾冲六县之铁矿与矿产为最著。此外在东部的昆阳、宜良、路南、武定、罗次等县,铁产亦丰,因距滇缅路稍远,姑暂不论。

滇省炼铁,一向沿用旧法,故产量不丰。据调查,过去全省炼铁土炉,平时熔炼者,总共不过五十余座,分布于东部者约占半数,余则分布于滇缅沿线之易门、牟定、蒙化、昌宁、保山、腾冲六县。开采方法或为明槽,即小型之露天掘(Open-cut)或稍稍挖凿洞穴,将矿石运至炉旁,即可炼制。熔炼系用土炉,异常简单。至于土炉之筑造,乃用黏土及细砂混合制成之泥砖,堆砌而成,以柴木炭作燃料,将碎矿石置于燃料之上,层层密布,用风箱吹动使铁慢慢熔化,熔化后铁汁即徐徐由炉门流出,凝成铁块,即成生铁(Pig Iron),土炉建筑不良,炉灶经烧之后,常为熔毁。或因火力不足,铁与杂质不得完全分解,便成“生根子”(即不纯之渣滓,Slag),将炉门杜塞,以致全炉废弃,此种种障碍,损失甚大,此乃云南铁业不发达原因之一。再则交通运输之困难与夫销场的有限,亦为其主因。

炼铁之季节,多在冬春雨少农闲时期,当雨季与农忙时,便停火不炼。每炉每年熔炼日数,最多者达150日,少者仅80日。平均按百日计,每年每炉之产铁量,平均仅80吨,五十炉共为4000吨(据经济部地质调查所估计,仅1500吨,见《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第183页),故产量并不为大。过去滇省产铁用途,大半制作农具,其余则用以造马蹄铁与刀等用具,所需铁量不大,加以交通困难,无法外运,故铁产迄未见增。

(2)易门东山铁矿

自抗战军兴,沿海沦陷,我国东部原有铁厂,或因战事所毁,或为敌人控制,而外货进口又感困难,铁之需要日增,不能不在后方另谋自给之道。职是之故,有关之军政机关,应急谋增加云南之铁产。滇省已知铁矿最富之区,首推易门之东山铁矿,矿区幅员广大,藏量亦丰,开采较易,距滇缅公路与铁路又近,价值甚大。故中央对此铁矿最为重视,除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设有易门铁矿局拟用新法开采熔炼,专事经营之外,复有军政部兵工署与滇省闻人合资组有昆华铁业公司,资本共六十万元,采炼东山部分之铁矿,所产之铁,专供兵工署之用。

(A)东山铁矿开采情形

昆华铁业公司之矿区,在迤栖村东北四公里半之东山上,露头(Out Crop)甚多,大半均在拔海2100余公尺之高处,运输极感困难,且山坡坡度极陡峻,驮马上下,万分困难。现皆用明槽土法开采,所开采之矿脉长约300余公尺,厚约三公尺余,矿脉之深度,至少在200公尺以上。以是藏量尚称丰富,开采亦易。其他露头而尚未实行开采之处亦多。现采矿工人有卅名,每人每日可出铁砂一公吨,每日共出铁砂约卅公吨,将来计划,每日出铁砂可增至120公吨。查昆华铁业公司采、炼均系改良土法,为应目前之急需,颇见成效。该公司现有土炉廿座,将来拟扩充至卅座。铁矿系在东山顶处,惟炼炉因就山林燃料与水力之便,多分布于东山以西法本一带之山箐中,距矿区自四公里至十四公里不等,道途崎岖,铁砂运至各炉,颇不经济。现东山矿区之富厚部分,已划归资源委员会易门铁矿局。昆华铁业公司所得者,其藏量共约一百万吨。资源委员会所占之矿区,计包有庙儿山(即东山之南端)之军哨铁厂全部,及东山北端之一部藏,量约在二百万吨以上,现正筹划大量新法开采中。

(B)东山铁矿的分布

东山位于易门之东北,距县城有27公里,距禄脿18公里。最近村落为迤栖,约卅余户,为将成之安宁易门公路所经之地。由村东北上行四公里半,即至东山矿地。迤栖拔海1600公尺,东山海拔2100余公尺。东山乃易门与禄丰之界山,铁体多分布于山之顶部。计矿区(包括东山及庙儿山)面积为8835方公里。矿区地质乃前寒武纪地层,矿脉夹于千枚岩层中,为赤铁矿(Hematite Ore),间有砂岩及片岩等,折叠断层亦极复杂,矿体成脉状。大露头共有三处,走向为东北西南,矿床厚度约在一公尺至一公尺半,可能厚度或达100至300公尺。土法开采已有廿余年之历史,共分东西两大矿坑,西矿坑质地为百分之六八·一五,东坑者为百分之六四·四五,硫磷皆无,惟稍含砂质。据经济部地质调查所估计,矿量约有一百七十万公吨,矿质比重为五。据昆华铁业公司调查,各坑藏量分布情形如下表:

易门东山铁矿藏量之分布表

续表

(C)改良土法炼铁的现状

昆华铁业公司炼炉为改良土炉,炉底、炉口及炉筒之内部,均用耐火砂石砌成。所用砂石质地须均匀者,始能合用。禄丰腰站一带之红砂岩,以质地不匀,故不合用。现该公司所用之砂石,大半来自易门之下化区(易门北)与昆阳之粗砂岩(Arkosie[Arkose] Sandstone)及东山北部之灰砂岩。砂石之来源,距离最近者亦有十公里,余者均在十公里以外,是以筑炉石料,颇感困难。每炉之建筑费约需一千元。现该公司所建改良土炉之位置,为适合燃料,用水矿砂之便利,故未能集中,多分散于安易公路,迤西之山箐中,运输至不经济。(见第一图)平均每炉需工人70名,于廿八年底该公司决筑成炼炉20座,将来拟增至30座。每炉每日须木炭一千斤,柴三千斤,计两公吨,铁砂可出铁一公吨。照廿八年十月市价,炼铁成本每公吨仅为卅元,铁一公吨运至昆明,过去为200元,现已增至300余元。是以炼铁一公吨,铁砂费仅占总值之百分之一强,燃料费占百分之十至十一,熔炼人工费占百分之六至七,而运输费竟占百分之七十,故运输实为目前最大问题,将来滇缅铁路通车后,可减少现所耗成本之三分之一以上。

(D)东山铁矿运输的自然孔道

自滇缅铁路之禄脿站至东山最便之大道,为沿安易公路南行,越白龙坡(距禄脿七公里)顺谷南行经三家(距白龙坡3.5公里)、二街(距三家五公里)达迤栖村(距二街三公里)。东山即迤栖村东之大山。矿坑距村四公里半,东山西之河谷向南开展,宽自百公尺至数百公尺不等,沿谷农田肥沃,为易门、禄脿间之自然孔道。易门产物,即多经此北运至腰站、禄丰、安宁等地,建筑中之安易公路即循此线,将来完成之后,经此谷之交通运输,必更形重要。

(E)燃料问题

现每炼铁一公吨,须柴十吨(其中半数须先将其变成近炭,余者风干后始能合用)。现该公司计划每年可炼铁数千吨,则法本一带之林木,至多只能敷一年之用。因法本附木[近]诸山林,已全为滇缅铁路、昆华铁业公司及云丰造纸厂所分购。故将来因燃料问题,炼铁厂址势须移动。将来厂址之地点,当以安宁之螳螂川附近为适宜。因一方可借用一平浪或宜良可保村等地之焦煤,一方又可利用螳螂川之水力推动动(?)风箱,且螳螂川可与滇池通,水运至便,在此发展熔炼东山铁砂工业,最为适宜。

(三)盐

(1)[1]云南盐产概况及其与滇西铁路运输之关系云南盐井共分滇中、滇西与滇南三区。滇中区又名黑井区,包有盐兴县之黑井、琅井(详见第二图)与广通县之元永井、阿陋井等。滇西区又名白井区,包有盐丰县之白井及剑川县之乔后井、弥沙井,与兰坪县之喇鸡井等。滇南区又名磨黑井区,即宁洱之磨黑井。三区每年共产盐一百万担,每区各占三分之一。大抵滇中区因地近公路,运输便利,然因煎煮困难,盐量常感不敷运销,而滇西、滇南二区,因位置偏僻,运载困难,所制成品,时有积存,适与滇中区供不应求之现象相反。以三区盐产之运销范围与滇缅铁路之关系而论,以滇中区为最重要,滇中盐产运输,均以滇缅铁路之东段为其骨干。其他两区,关系甚微,仅其销场之尾闾,达至铁路线之西段而已。兹将滇中区各井煎制、产销、运输情形胪述于后。

(A)滇中盐区各井产销之一般

滇中区之盐矿皆产于红砂岩下之紫色页岩中,为侏罗纪,年产共约三十万担(每担为一〇〇盐斤,等于五〇市斤)。其中元永井位第一,为十六万担,黑井占第二位为十三万担,阿陋井占第三位为三万担,琅井最少为一万四千担(关于各井产销盐斤变化情形见一、二、三三表),故元永井产者即占滇中区产量之半,约等其余诸井之和,是以元永井实为云南全省产盐最富之地。推原其故,不外因元井之矿卤原料与柴薪燃料较他井为富,加以运输交通比较便利,故产量较多。滇中区所产之盐,多运销迤东、迤西及贵州,运销昆明者为最多,由昆再转往他处,计销省之数年为二十万担,此外有少数西运可达楚雄、姚安,再西即为滇西盐区之销场,昔时开远、广南一带所用之盐,多由磨黑井供给,现因人工及驮马两缺,盐价过高,致走私海盐日增,乃改用滇中区盐。再自民国二十七年起,贵州用盐,亦由滇中区供给,拟每年供给十万担。滇省过去所产之盐,只足本省之用,此后增加生产,乃势所必然(详见第四、五、〖六〗、七表),故滇中区于滇黔之食盐供给上至为重要。

(B)滇中区各井含盐成分与盐质之比较(详见第八表)

滇中区黑井卤水,含盐量为百分之十一,须经八小时之煎煮,方可成盐。煮制之盐,白细坚实,为滇中区之最上品。黑井盐又分甲灶、乙灶与仓盐三种,甲灶盐系由上等手艺灶户煎煮者,乙灶次之,而仓盐又次之。此外黑井之位置,又分上下两井,下井盐含硝质甚多,食用过久,能令人头发脱落。煮盐若以卤水泡矿,则其含盐量可增至百分之三十,但煮成之盐凝结不坚。黑井所产井水纯洁,故煎成之盐,质地极佳。元永井盐,卤水每含有泥土与其他杂质,故盐质稍差。其矿卤含盐成分平均为百分之二十三(福元硐最下层为百分之二十六,平均为百分之二十二。既济硐为百分之二十四,惟每值雨季则降至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十六),经四小时后即可煎成,无等级之分,其品质在滇中区居第二位,仅次于黑井。此外元永井所产之盐,又就井硐之位置分内井(即永井之既济硐)与外井(为31%,即元井之福元硐),内井又称里井。其他阿陋井与琅井者最次,阿陋井卤水含盐成分平均高时为20%。琅井卤水含盐量最低为5%。

(C)元永井

元永井(又名猴井)平时有灶户八八家,而现在(二十八年十一月)实际从事煎煮者,只有四十五家,此因灶户受薪本过低之影响,赔本到[倒]闭(见下),或因直接受十月间山崩破坏之损失所致。元永井现在只有福元、既济二硐,出产矿卤,余者均因破损而封闭。两硐所产矿卤均有。福元硐最远之矿尖,距硐口为三〇〇公尺,平均为九〇尺,深藏地下约一三〇余公尺。济硐最远之矿尖,距硐口为四〇〇公尺,平均为一〇〇公尺,深度为一六〇余公尺,元永井每日产盐共约二〇〇余担(详见第十表),二十七年两井每日出矿为一千二百担,今年减为三百担。黑井每日产六〇〇担,琅井尤少,灶户所用矿卤,均由盐务管理局,每日发给,灶户合股曰丁(昔日掘井,出一人之工者曰一丁,故相沿成为股份之代名辞),资本大者占丁多,少者丁少,计外井(元井)共五十四灶,有21612丁,内井(永井)为三四灶,丁数不详。局方每日即按丁分发矿卤,丁多者得矿卤亦多。每丁(股份)必有工人二名,故丁多者工人亦多,资本亦必遂之愈大。大约每煎一平(一锅盐谓之一平),即须灶丁一名。元永井各灶户之锅数,平均每家为三平至五平,其中以每家五平者居多。此锅乃专为煎“平”盐之用。此外每家尚各有小锅五十余,安置于“平”锅之两旁,作预热卤水之用,矿每一百斤约产盐二十五斤,四小时即可煎成,卤水亦然。普通灶户,宁愿用卤水而不愿用矿,因卤水分到,稍经沉淀,即可倾入锅中煎煮,而矿则必先锤碎浸泡之后,方可应用,故手续较繁,且卤水盐分较大。二十八年因雨量过多,至十一月元永井中之卤水仍丰,尚足供煎煮半年之用。元永井灶户自硐子倾出矿卤后,即煎制锅盐,然后将盐送至官仓,盐务管理局即发灶户薪本(按每担盐以三元计),因煎盐一〇〇斤需柴三百斤左右,视矿卤含盐成分之多寡与煎煮时间之长短而定。过去每百斤发价仅须五角,但目下已增至三元余,以柴薪太贵(详见下),故各灶户均有赔累,是以管理局于十一月(二十八年)加赠灶户薪本为每担七元,据云仍不足灶户薪本之用。于二十八年四月以前,灶户薪本仅$2.325)局方若再不急起维持灶户,则恐将来尽为一平浪制盐厂所淘汰(详见下一平浪制盐厂节)。

(D)人工柴薪问题

井上采掘盐矿,均用人工,煎盐燃料纯为柴薪。现因征兵抽夫,及滇缅铁路与公路大量吸收人工之影响,致盐矿人工,大感缺乏。各灶户虽多自有山林,然素不培植,林木本自逐渐减少,柴薪来源又远(最近者,为三十里至四十里),故煎盐燃料颇成问题。政府虽曾责成地方植林,然迄无成效,柴薪燃料之供给,元永与阿陋两地尤感困难,黑井、琅井因有河运之便,柴薪来源较为便利。现各井煎盐墨守旧法,不知改良,如能用煤,当较用柴为易,且成本亦低,因用四百斤柴所煎之盐,用煤一百斤,即可煮成。况黑井附近产有烟煤,虽不及一平浪者,但尚可适用,而元永井距一平浪仅二〇公里,若采用一平浪之煤,煤盐交换,可收往返运输之便,产量亦可增加。元永井之煎盐问题不在原料,而在人工,急应设法调整。按二十七年元永二井有二千四百余人,日可出十二万斤盐,今年人工减为一〇〇余人,每日只能出矿三万斤;所有矿内之锤手(矿工),均系来自会理,师徒相传,秘不授人。至于灶户及其他工人,多系当地者。最近管理局因感锤手缺乏,特赴会理一带招收,然会理附近,现正开采铜矿,需工甚多,前往招募人工,恐亦难有圆满结果。至工资方面,昔时背运矿石者,每日工资为五六角,锤手为七八角,挑卤水者为三角;自二十年五月以后,锤手每日之工资增至一元,最近又须增至二元,其他照增。局方除每日给以工资外,犹供给其膳宿,待遇虽如是优厚,工人受他处高价吸收而离去者,仍时有所闻。是以盐产问题不在原料,乃在人工与燃料。柴薪与人工,苟无问题,盐之产量当可增至二倍以上。

(E)阿陋井

阿陋井在元永井西南五公里半之山地中,拔海为1890公尺,与元永井仅一山之隔,其间山口拔海为2240公尺。该井在一平浪西北十公里半,路尽崎岖,运输不便。盐硐大者有奇兴与丰济二硐。前者斜深70公尺,后者为100公尺,现在利用者仅为奇兴硐。此外尚有一硐,因含盐成分甚低,故与丰济井俱废而不用。阿陋井只产卤水而无矿,或系盐井深度不足之故。现卤水出自红砂岩中,其含盐量最低[高]时为47%,最高[低]时为25%以上。卤水系由人工以竹龙分节提吸,颇感烦难。

阿陋井现有灶户共十五家,每家大抵有煎盐大锅五口,预热小锅五十余。此地人工不感缺乏,情形正与元永井相反,其所引为重大问题者,为卤水产量之不敷分配,故有供不应求之势。平时盐务局方面规定阿陋井一年内须产盐三万担,过去盐产,曾达此数,或且过之,惟今年以卤水欠缺,故预料恐难足此定额。现局方已在阿陋井开启新硐,借增产量。

二十八年秋,盐务管理局开始在阿陋井实验加碘制盐(因滇盐缺乏碘质),待试实成功后,再推及其他各井。现在实验加碘之盐,含碘量为百分之五,然碘虽加入,而盐中之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二十之硝质,尚未提出,故仍有碍卫生;且阿陋井之盐经化验后,内含之氯化钠(Nacl)只为百分之七十八,离标准尚远,且元永井盐之氯化钠亦不足标准数额。按食盐影响生理至巨,滇中因食盐乏碘,致生颈瘤者大有人在。现时一平浪制盐厂所出之加碘精盐,实则尚未加碘,是以滇盐加碘,确为必要。

(F)蚂蝗井

此井在一平浪西北六公里处,井口拔海为1710公尺,位于西北东南向之小溪谷中,此谷东接于舍资坝,距舍资镇仅二公里许。据云此井之开凿,远在元永井以前,已距今约五百余年,虽文献无征,然时代之久远,殆无疑义。此井过去共有灶户十二家,即每家一灶,每灶三锅,其一锅用以煮盐,余则用以预热卤水;总计盐工平时共三十余名,每日合计能出盐千余斤,最多不过二千斤。过去因灶户私煮私卖,且因卤水含盐成分极低(为2〖%〗~3%,最高不过5%),故灶户时至元永井偷采盐矿带回搀于卤水中,以增盐分。为此已于二十七年六月由盐务管理局查封。以其位置接近公路,运输方便,将来或有由公家开采之可能。

(G)一平浪制盐厂

一平浪制盐厂为财厅所设,系用元永卤水煮盐,自井至厂,筑有卤水沟,共长20.6公里,水沟坡度共差300公尺,惟各段不同(详见第六图),近井处之坡度大,故水流急,而其他部分则缓,致水流慢,以是不但流卤量不若预计之大,且下部卤沟时有涨瀑之危险。按该公司预计,此沟日能流出卤水十六吨,而实则只能有六吨,故此为厂方增加生产之一大障碍。该厂所用卤水,亦系向盐务管理局纳税领取,故亦为管理局之一大灶户,原应按每担缴一〇·二八元之盐税,然盐厂以卤水自井至厂,消耗甚大,乃照七折缴纳,近因该厂扩充,又请管理局于七折之外,再从每担盐税中,抽出六角八分,作建筑新厂之用,是以管理局对之颇为优待。该厂纳税既低,加以运输与燃料之便,其成本较其他井上灶户者为低,因此日益发展,故大有统制各井之势。

一平浪制盐厂,现(二十八年十一月)煎煮只有二锅,锅为长方池,长为四公尺,宽为二公尺,深则半公尺,将来新池为长十公尺,宽四公尺,深则仍为半公尺,惟较之四川久大盐厂者之长十六公尺、宽四公尺之煎盐池,仍嫌过少。此厂煮盐燃料完全用煤,煤即来自附近之羊桥箐及烂泥洼,现煎盐一吨需煤一吨,将来或可改进至0.8吨。目下煎盐,先将卤水通于小圆锅内,预热一次,然后再倾入此大长方锅池煎煮蒸发之,蒸发后之盐,先自长方池底,捞起预干,再倒入模型中以制成筒盐,每筒长30公分,直径为10公分,重10市斤,然后再置于烘干铁板之上,以除去余藏水分,使其坚实,烘干系利用煎盐之余火,以省燃料。现在制盐厂仅有制盐房一座,内有两灶,每四小时出盐一次,日出三次,每日共出三公吨,即六千公斤,约当元永井所有灶户产之五分之一(元永井所有灶户每日共出三万斤),预计二十九年底新厂落成后,煎盐灶房可以加至八座,每房有二池,每池外有预热处及烘干处,每二房共用一烟囟[囱]以省建筑之费。每日产量可增至五万公斤,将超出井上各灶所产之和。如此新法制成之盐,成本极低,盐税约当成本之3/4,计每公担盐之成本共计为八元一角四分。自一平浪运省盐脚(即运费)每百公斤为六元至七元,而此时(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昆明盐价,每公担为六十元,计每担获利约四十五元,每车可运二公吨(合四十公担),共可得一千八百元,获利颇丰。该厂现在元永井开有新硐,建有蓄卤池、溶解池、沉淀池、过滤池、蓄积池等,并在一平浪尚拟筑一能蓄一千立方公尺卤水之蓄水池库,以供应用。如此则可完全统制元永灶户,而独享产销之利,果然,井上灶户失业问题,将不堪设想,故设法维持井上灶户煮盐生计,实为管理局之重大责任也。

(H)运输之途径问题

元永井所产之盐东运省城所取之途径,向以经禄丰、腰站、杨老哨三大转运盐站以达昆明。惟自公路开通以后,因以汽车运载较人背兽驮迅速低廉,故运省之盐,驮运至一平浪装车者日多。来日滇缅铁路完成后,改由铁路运输,尤为便利。查元永井距公路与铁路最近之点,均为一平浪,舍资坝乃为自井至一平浪之自然孔道(见一平浪舍资节),若建一轻便车道,运输自易;惟因该路所经之地乃为盐厂所圈有,且现在之卤水沟道除官盐之外,商家之盐即不允通行,将来铁路完成之后,如能与盐厂合作修筑通井支线,以利官商盐运,殊为要举。

再黑井距元永井为四十公里,琅井又距黑井十五公里,自盐兴至广通为六十公里,若筑一公路,接至滇缅铁路之广通站,计需款六十万元,查盐兴县人口仅二万六千余人,财力有限,恐难实现。故黑井盐产之运输途径,将仍循故道经舍资出一平浪为简捷。

(I)季节影响

季节影响盐产之数量至巨,如雨季卤水之含盐成分,常比平时减低一半,因之煎煮所需之时间与柴薪等费,均较平时为多,且井硐排水困难,致成本大增。农忙季节,人工缺乏,采矿、取卤均告困难,是以开采煎制之方法,确有更新必要。

(J)元永井煎盐灶址问题

元永井之煎盐灶户,均密集于井硐附近之溪谷中。该谷走向为南偏西,北偏东,谷深且狭,两旁山势陡峻,山坡倾角多急至六〇度至八〇度,山石为紫色页岩,非常松软,坡上又无林木之掩护,暴雨之后,极易坍塌,水洪山崩,为害至巨。于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山洪损失尤大(见第七图),伤亡四百余人,河流杜塞,房屋冲毁,煎盐灶房,几全停顿。此种天灾,影响盐产匪浅。故为元永井之灶户安全计,煎盐灶址,实有迁移之必要。就地形而论,当以邻近之舍资坝为最理想(见一平浪与舍资节)。

(K)运销情形

滇中区所产之盐,可分官盐与商盐两种,前者为盐务管理局所自运,后者为一般商人由井自管理局购得之后,分别自行运输者。

(a)盐务管理局自行经营之官盐,由井先运至一平浪,再装汽车运至昆明,转销贵州及滇边开远、广南、蒙自一带,以与走私海盐相竞争。昔时管理局在杨老哨、腰站设有官储仓,以便停储转运。自公路通车以来,即行撤销,后自备汽车十辆,改由一平浪起运,现汽车均经破旧,已停止行驶。现自一平浪运至省垣之盐,由中国煤汽公司、大业公司、滇缅铁路局之工程汽车等运输之。

(b)商盐运销情形

盐务管理局在各井课税,购盐商家先领税单(每百盐斤缴纳十元二角八分),再凭单至仓取盐,从即自行运销,局方不加限制。商盐销场亦以省垣一带为最多。大量经营者,多先运至一平浪,改由汽车运输,惟小本商贩,则仍以背驮,取道舍资、禄丰、杨老哨者为多。

现时因供不应求,领盐不易,为奖励灶户生产起见,元永井灶户可自由发售其所煮盐十分之三,惟仍须照章纳税,自官仓领取,再自由售卖。迩来因井上盐产不足,加以盐之运销利大,拥有大资本之盐商,包运包销,在井上常以高价向灶户收买,致小本盐商不能与之竞争,坐失其利而倒闭者,时有所闻。

(L)运盐方法与运价

运盐方法,可分人背、兽驮与车载三种,背、驮运价略同,而均较汽车运载为昂。据二十八年十一月之调查,自一平浪至昆明,背、驮运价,每百盐斤为十元,汽车运价则仅合六元五角至七元(二十七年同月汽车运价仅为四元),约省三分之一。现驮运管理局有驮马700匹,专供运盐之用,运价较一般之驮价稍低。自元永井至一平浪运盐驮脚每百盐斤为一元九角。以上乃为当时运盐之官价,但在需要迫急时,各商号私加脚价,以求先得之利者,时有所闻。

(M)禄丰辖运盐之情形

滇中区所产之盐,向外运销时,约有十分之八,东行禄丰县境,一部经禄丰县北部入武定、禄劝,一部经禄丰至罗茨(上述各县每月用盐不过五万余斤),一部供销于禄丰全境(现全县每月用盐约四万斤左右),其余大部系经此转运至省。禄丰现有转运盐号八家,每家代理盐商自数家至数十家不等,其中最要者有同兴公、万丰号、义泰号、三合祥、明和号、同益号等;各盐号所代理之盐商,时多时少,盖因贩盐商家多为小本少数人所组成,时作时停,长期经营者甚少。各号代商转运,过去每百盐斤,收转运费一角,至二十八年十一月,已增至二角,运费在外,惟所运之盐,中途若有损失,则由转运商号负责赔偿。经禄丰转运之盐每年约两万九千余担(见第十二表),多直接来自盐井,不经一平浪,其中尤以来自盐兴黑井与琅井为最多。运出之盐,直接至昆明者较多,多系经由杨老哨、腰站,并不停留,即行转省。运往省城之盐,又可分为昆明城、高峣与海口三终点。高峣与海口均位于滇池之西岸,在盐运上颇为重要,平均运至高峣者占十分之五,至海口者占十分之二,至昆明城者占十分之三。

运输之方法,可分汽车、人背与兽驮三种,由一平浪至禄丰一段,公路险峻,雨季且时有山崩路阻之患,故于此段公路阻塞不通时,由禄丰装车起运者特多,否则仍以背驮为主。总之,由禄丰起运之盐,直至省城者,多用汽车,惟值昆明需盐紧急,盐价高涨之时,车运之商盐甚少,因汽车公司乃均自运取利之故。直达海口与高峣者均由兽驮人背。自盐井至禄丰一段,亦系背驮,其中驮运占十分之七,人背占十分之三,人背多于农闲时方有之。至于运价,过去自元永井至禄丰,每百盐斤,驮运价为一元八角,自禄丰至高峣,驮运之价为一元八角至二元,至省城为二元七八角,人背与驮运同。然因物价续涨,至二十八年十月,运价大增,由井至禄丰已增为四元,自禄丰驮至高峣每百盐斤运费为五元至六元,至海口为六元一角,至昆明为六元五角。背运较昂,然损失至微。汽车直运省城每百盐斤运价为四五元至六元不等。以上运价,均以当时供给与需要之关系,而时有伸缩,概而言之,背运之价最高,驮运次之,车运最低,然背运、驮运,毫无损失,车运则破碎颇多,故互有利弊,异日铁路通车,则盐运当可日趋便利。

(N)腰站转运盐之情形

腰站位于禄丰与杨老哨之间,距杨老哨仅一山之隔,翻山小路仅四五公里,惟绕道公路须行二〇公里。昔日公路未通,一平浪未设盐庄时,盐多运至腰站囤积,为滇东区最重要之堆盐站。及公路通车后,汽车运盐多自杨老哨起运,既省汽油,又保车机,因腰站至杨老哨高低相差400公尺,坡度极大,不便攀登,不若径由小路背运之为便。故腰站至今仍不失为堆盐之大站。现共有转运盐号十六家,每年经此转运之盐约七万余担(见第十三表),腰站最宜堆盐,因出盐各井及一平浪、禄丰等地,均甚潮湿,不宜储存,惟腰站地层为轻松之砂岩,属白垩纪,渗透性大,无潮湿之虞,故为存盐最佳之地。来日盐产增加,井上所出之盐若供过于求时,腰站于滇东区盐产之囤积上,仍占重要地位。

过去盐井至腰站,或由腰站至杨老哨,均系驮背,而驮者尤多,至二十八年始有汽车运输。腰站之盐,来自元永井及阿陋井者,均系由一平浪转来,其他各井之盐,均系循大道运来。驮运自一平浪至腰站往返须四天,自元永井至此运价为四元五角,自腰站至高峣,运费每百盐斤为五元,至昆明为六元,至海口为四元八角。汽车运省每百盐斤为四元五角,自此至杨老哨每百盐斤为五角,日可运二次,自黑井至此为六元。自汽车直达腰站以来,背驮至杨老哨转省者日少,由汽车直运省城者渐多,惟最近自腰站用车运省之盐,又见减少,背驮至海口、高峣者又见加多,因用车者,多改由一平浪起运之故。

(O)杨老哨转运盐之情形

杨老哨位于一山口上,西距腰站沿小道仅4.5公里,如经公路,则须绕20公里,自腰站至杨老哨一段,路短艰险,往昔运盐多背驮至杨老哨再转车运省。杨老哨纯为一转运盐站。过去有盐庄七八家,现只存二家。自一平浪设庄以来,由此起运者,大见减少,过去杨老哨最少每日有车五辆运盐至省,每车可运4000至5000斤左右,每年经此转运盐约四万三千余担(见第十四表),然运量与产量成正比,雨季有车无盐,冬春干时,则常有有盐无车之感。运价昔为每百盐斤七角三分,现时涨时落,视民间生活之高低,及汽油价格之涨落而定,现每百盐斤运价为三元(二十八年十月)。自此东运之盐,车运占十分之六,背运占十分之一,驮运占十分之三,运盐车辆,尽为云南汽车公司者。

(P)一平浪转运盐之情形

自公路通车以来,一平浪在滇中区盐运上之地位,日趋重要,自各井至一平浪之盐,全系驮运或背载,以元永盐为最多,黑井次之,琅、阿最少。由一平浪运省之盐,纯系由汽车运输,现每年经此运之盐约四万七千余担(见第十五表)。一平浪运盐商号有大业、德厚隆等。运盐之汽车,多为云南汽车公司及公路局者。过去元永盐之运一平浪者,月约二百余万斤,今则减为百余万斤。次为黑井盐,每月运至一平浪者,约五万斤左右。云南汽车公司于二十八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运盐三十万盐斤,官盐尚不在内(该公司是年上期共运官盐八十万斤),运盐汽车时多时少,每车之载盐量为4500至5000盐斤,惟至二十八年十一月间,车辆减少,平均每日四辆,故一平浪各栈号内积盐如山,无法运出,盐运极感困难。云南全省公路局一平浪分站,于二十七年末成立,其目的专为转运堆积之商盐,有时亦代运官盐,然为数无多。车数不定,多则日有六七部,现因汽油价贵,改用柴油车,在二十八年九月份,共运出二十万盐斤,十月份为十二万盐斤。

(四)其他

滇缅铁路沿线附近之矿藏,当以盐、煤、铁三种为最重要,其分布及开采情形,已如上述。此外铅矿(Galena)与铅银矿(Galena Argentiferous)分布亦广,旧矿开采,远在明末,废洞甚多,惟现除弥渡尚有土法炼铅之外,余皆弃置未开。据作者表面之观察,有开采价值之矿藏甚多,如姚安葛苴坪之方铅矿与石棉,回龙厂老街子之银矿,镇南、姚安交界处白马苴之黄铁矿(Pyrite),楚雄瓦房黄草地永盛厂之铅银矿,歪头山与郭义村两地之石膏,黄草地之黄铁与萤石(Fluorite),镇南二区石官山之黄铜矿(Chalcopyrite),大古木之石棉,弥渡黄矿场之铅银,蒙化南涧之铅,公郎之闪光赤铁矿(Specularite),耳左村密马郎与密海底之铜,滇中盐区之芒硝,凤仪之雄磺,得党之锑(Stibnite),班洪之角银(Ceragerite[Cerargyrite]),顺宁之银、辰砂(水银)与铅,龙陵大坪子附近之石膏,保山大田坝之铁,银厂坡之铜,分布均广。除凤仪旧开之石磺少数出口运销于印缅,及金厂箐之金,漾濞、洱海、澜沧江之砂金(Placier[Placer]),稍有淘取之外,余皆未开采。值此抗战期中,为充实国力计,似均有开采价值。惟作者因时间所限,未克一一详作勘测,兹特略举于上,用作绍介,异日有关机关,如能详为探测,从速采掘,则对我国资源之启发,当有甚大补益。

上文附表:

第一表 云南黑井区各场产销盐斤盈亏比较

第二表 黑井区各场盐斤产数表(民国廿八年1、2、3、4、5月份)

第三表 元永井最近三年月产平均数(民国25、26、27年份)

第四表 云南黑井区各场规定常、增产盐额分配图

年产盐额数

第五表 云南黑井区元永〖井〗常、增产盐额需用矿卤数量表(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份)

第六表 云南黑井区各场规定常、增产盐额分配表[2]

年产盐额数

第七表 云南黑井区规定增、常产及实产盐额盈亏比较表(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份)

第八表 黑井现有硐出产矿卤情形表

第九表 元永井最近三年月产平均数[3](民国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年份)

第十表 云南黑井区盐场公署全区场情一斑

续表

第十一表 阿陋井及琅井现有井洞[硐]出产矿卤情形表

第十二表 禄丰转运盐量图表(禄丰转运盐量表)

禄丰转运盐量图

第十三表 腰站转运盐量图表腰站转运盐量表

腰站转运盐量图

第十四表 杨老哨转运盐量图表

杨老哨转运盐量图(自民国二十七年十月至民国二十八年九月)

第十五表 滇中盐区各地转运盐量图表滇中盐区各地转运盐量表(民国二十八年度)

滇中盐区各地转运盐量图

附图:

第一图

第二图

第三图

第四图

第五图

第六图

第七图

《地学集刊》第3卷第1、2期,1945年8月20日


[1]此处有(1),但后文没有(2)、(3)等序号的内容,原文如此。——编者注

[2]第六表与第四表并无区别,因原文如此,在此照录。——编者注

[3]第九表与第三表并无区别,因原文如此,在此照录。——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