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出众的朋友与熟人
徽宗一旦在皇宫外有了自己的府第,就可以更充分地融入精英社会群体,这个世界汇集了众多人士,他们全都家产殷富、饱学多识、才华出众、卓有所成或者交友广泛。在被称为端王的这段时间,徽宗较为自由。史料中记载了几件趣闻轶事。一则提到徽宗喜欢玩鸟,另一则记载了徽宗通常会从北门出宫,有位想结识他的年轻人就在北门等候,一见徽宗就下马行礼,最终徽宗对此人产生了兴趣。
徽宗作端王时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对他踢球的描述。这则故事解释了徽宗如何认识最后官至殿前指挥使的高俅。
在殿庐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记带篦子刀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曰:“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至晚,遣俅赍往。
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也?”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况(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
派高俅去送篦子的王诜是徽宗的亲戚(徽宗父皇的妹夫)。王诜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和技艺娴熟的画家,他结交了当时许多重要的文化名流,其中最有名的是苏轼与米芾。苏轼是著名诗人,并且直言不讳地反对新政。米芾是书画家、收藏家与鉴赏家,撰写了大量有关鉴赏书画的著作,其中也包括若干幅王诜的藏品。王诜与苏轼交好,这使他卷入朝廷中改革者与反改革者之间的斗争。1070年代,王诜资助刻印苏轼的诗集,诗集中有一部分内容后来被当作证据,指控苏轼诽谤皇帝,王诜也被指为同谋,指控书中逐年列出他与苏轼过去十年的交往,记录了王诜多次赠送苏轼贵重礼物,为苏轼提供材料装褙画作,甚至借钱给苏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妆。苏轼的诗词很受欢迎,这加重了言官的恼怒。言官控诉说:“道路之人,则以为一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轼必倡言,归咎新法,喜动颜色,惟恐不甚。”苏轼被流放,王诜如果不是公主(其妻宝安公主)恳求哥哥宋神宗保留他的官职,也会遭到流放。然而,第二年公主去世后,神宗还是将王诜贬官。
1085年,王诜返回开封。对年轻的徽宗来说,姑父王诜特别有魅力,因为他认识很多名人,游历过全国各地,是一位卓然有成的画家与书法家,还收藏有全国最著名的书画作品。在此时期,徽宗也开始收藏,还帮助王诜得到了一幅他想收藏的画作。
在王诜的影响下,徽宗开始自己作画。据蔡絛记录,徽宗还是皇子的那些年里,对他练习文人书画影响最大的是王诜、赵令穰与吴元瑜。赵令穰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的后裔(五世孙),因此是徽宗的远房亲戚(皇室宗族第五代的3488名成员之一,与徽宗的父亲是同代人)。赵令穰在京城拥挤的皇室宗族成员的住宅区中长大。宗室成员可以离京去祭拜洛阳半道上的皇陵,却不能随意到别处游历,据说赵令穰一辈子都处于这种对宗室成员的地域限制内。但赵令穰的确有大量绘画藏品可以借鉴。作为一名画家,他以山水画著称,风格大多体现了文人雅趣,例如水乡景色与“小景山水”。相比之下,吴元瑜不像王诜、赵令穰是文人画家,而是一位画匠,曾师从被公认为北宋最优秀的花鸟画家崔白。徽宗应该在皇宫里见过崔白画的屏风。
图1.4 《烟江叠嶂图》,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16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王诜有两幅画作曾经被徽宗收藏,这两幅画幸存至今,并备受称赞。《烟江叠嶂图》(图1.4)描绘的是弥漫的云雾和依稀可辨的两艘小船,以及江边陡起的崇峦叠嶂。1088年,苏轼为此画题了一首二十八行的诗(赋诗十四韵),王诜看后步韵唱和,苏轼诗兴大发,又唱和一首,王诜则再次赋诗回应。在第一首诗中,王诜认同当时新出现的一项理论,认为绘画是一种适合于文人的艺术形式,还列举了一些他视为典范的士大夫画家。在给王诜的和诗中,苏轼也评论了绘画艺术,强调“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作为恭维,苏轼将王诜比作郑虔。郑虔曾献给唐玄宗一卷诗、书、画,唐玄宗署尾亲题“郑虔三绝”,指的就是郑虔的诗、书、画。
徽宗从王诜及其圈子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可能明白了一个人不必非得成为专业画家,多年致力于完善画技也可以画出意蕴深长的高雅作品。他可能看到了诗书画的实践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在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达致和谐;他可能还看到了收藏书画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还能吸引米芾这些有趣的人来欣赏自己收藏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