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过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从图1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量只有37.47万辆,远远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点,导致汽车产业规模经济优势无法发挥。生产规模过小是造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和零部件工业落后的根源所在,目前关中—天水经济区过小的汽车产业规模,导致其无法建立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体制,以促进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协作。除了最明显的规模经济以及与供应商谈判时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之外,大型汽车制造商还可以更加容易地为消费者提供种类繁多的车型,进而打入各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如今,灵活的生产线加强了大型汽车制造商实现产品多样化的能力。也就是说,汽车工业生产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现有汽车产业规模根本无法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二)汽车制造产业的本地配套率过低

据相关部门统计,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大约为30%,严重制约了本地汽车配套产业的发展。本地配套率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汽车配套产业对整车制造业企业依赖性较强,整车制造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吸引汽车配套企业的入驻,但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整车制造规模显然过小,无法为汽车配套企业提供足够的需求,而中小企业在配套产业链上又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这样就无法形成强大的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其二,本地汽车配套企业多数装备水平低,规模小,成本高,加工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按期按质提供产品,导致整车或零部件企业不惜增加成本,舍近求远采购外地企业配套零件。这样就造成了汽车产业上下游协作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沟通与信息交流平台,没有建立起协作配套体系。配套企业经营观念单一,只满足于维持现有配套量,追求过高的加工利润,导致了本地配套产品价格高于外地配套产品价格的现象。另外,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认识不足,所以汽车配套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信息化水平低,工艺落后,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使用率低。

(三)加工制造多,自主品牌少,研发能力弱

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陕汽、比亚迪、法士特、吉利等,只有陕汽和法士特为自主品牌,吉利和比亚迪均是设在本地的制造基地。尽管近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储备、产业链同步开发、质量控制、自主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硬、软件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轿车领域,更是缺少自主品牌。在汽车自主研发领域,陕汽是我国重型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法士特公司是汽车变速箱领域的领头羊,但在轿车领域却和先进省份差距巨大。陕汽等是从本地走出的优秀汽车企业,历经多年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但比亚迪和正在建设的吉利宝鸡项目并未将重要的研发中心设在西安或宝鸡。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车身开发能力、整车集成能力建设方面相对较强,但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相对较弱,在发动机总成开发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则处于劣势,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支撑,汽车整体形象塑造乏力、底气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该经济区汽车产业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汽车自主品牌。总结起来就是:技术含量低,初加工的低端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知名品牌少;一般性中小微企业多,大型优势龙头企业少;普通人才多,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少;企业直接引进技术多,自主研发产品少;生产型企业多,中介组织和服务型企业少。这些都制约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