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现代或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主要指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中的经济理论,不包括经凯恩斯的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背景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历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西方国家把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称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萧条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萧条的年月所引起的人们的消沉、不满和怀疑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大萧条中,人们又恢复了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兴趣。许多人怀疑如果资本主义会这样容易崩溃,那么,一个不以利润而以消费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制度和一个生产资料、运输和财政都不属于私有而属于公有的制度是否也许更有意义一些呢?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国家所做的试验上面去,特别是注意到俄国,在那个国家里,失业和萧条都不存在……许多事业受到萧条障碍的人,都转向“科学社会主义”之父去获得鼓舞。这种状况使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深感忧虑。凯恩斯在《通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可能完全被摧毁深表担心。
大萧条也震撼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界。西方传统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核心是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按照萨伊定律,既然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就不可能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问题,也就是不可能出现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问题。到了20世纪初期,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仍然相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认为充分就业是正常状态,失业是偶然现象。庇古说:“在稳定的条件下,一切愿意工作的人实际上都会就业。”这就是庇古的失业理论的核心。面对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面对着流浪街头的几千万失业大军,这套陈腐的西方经济学教条使西方经济学界处于“可怜而又可笑的混乱状态”。凯恩斯在《通论》的一开头就说: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会把人们引入歧途,而且会导出灾难性的后果”。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正是在于批判传统就业理论,创建新的就业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不仅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而且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领域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垄断组织的统治要求同国家力量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曾有所削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被用来作为支持战争的手段不同,大萧条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被用来作为反危机的措施。在大萧条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法律,建立经济管理机构,通过财政、金融和其他手段全面干预经济。美国是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经济危机的典型国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时,正值经济萧条继续恶化的时刻。罗斯福政府广泛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全面干预经济的法案,这些法案构成了后来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新政一语是罗斯福在1929年的一次演说中提出来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入主白宫后所推行的旨在摆脱大萧条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扩大财政支出,实行赤字政策;增加货币和信贷,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兴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传统经济学,而是需要一种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新经济学。面对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关于凯恩斯经济学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美国经济史学家福克纳说:“凯恩斯……是一个相信在必要时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而不相信完全的放任主义这样一个人……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失业的方法去维持购买力,从而领导着走上恢复商业投资的道路。这会意味着‘赤字开支’,但它也会恢复经济的平衡。事实上,这就是‘新政’已经在做的事,而凯恩斯用高度的技巧和理论的根据在它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版)一书里加以阐述。这部书成了‘新政’经济学家们的‘圣经’。”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学术渊源
研究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既要了解凯恩斯经济学批判了什么,又要了解凯恩斯经济学继承了什么。关于凯恩斯经济学批判了什么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的是西方传统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核心——萨伊定律,以及在20世纪初占据西方经济学正统地位的新古典就业理论。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凯恩斯经济学继承了什么的问题。凯恩斯经济学继承的是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重商主义从流通领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做了最初的理论考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和政策。重商主义者认为,利润只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垄断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凯恩斯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成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比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政策要高明得多。
马尔萨斯(1766—1834年)是英国早期庸俗经济学家,以其人口理论而闻名。在经济危机问题上,他承认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认为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在自己的论著中大量引证并竭力推荐马尔萨斯的理论。
孟德维尔(1670—1733年)是英国作家和经济学家,他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经济思想,比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经济思想要早一个世纪。孟德维尔说:一群蜜蜂在高消费和生活奢侈时,社会富裕而繁荣;在实行节约和储蓄时,社会则走向贫穷和衰弱。凯恩斯大量引证孟德维尔的观点,并为他的经济思想长期遭受批评而大鸣不平。
霍布森(1858—1940年)是英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帝国主义和有效需求学说而闻名。霍布森认为,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人人储蓄造成储蓄过度,储蓄过度造成消费不足,结果是经济萧条。他批判颂扬节俭、视节俭为美德的经济学。凯恩斯高度赞扬霍布森,认为他的经济思想是划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