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需要企业设置合理的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制定科学的成本会计制度等。
一、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企业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需要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规模的大小及成本管理的要求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在设置成本会计机构时,—般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应在会计部门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规模较小、有必需的会计人员的企业可在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在成本会计机构内部,可按成本会计的职能进行分工,使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成本会计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可分为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
(一)集中工作方式
集中工作方式是指企业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等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公司总部或厂部成本会计机构(下称“本部”)集中进行,而各生产单位部门的成本会计机构人员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本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本部成本会计机构及时地掌握整个企业与成本有关的全面信息,便于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同时,还可以减少成本会计机构的层级及人员的数量,特别适用于现代扁平化组织。集中工作方式的不足是不便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和员工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成本信息,从而不利于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以及对成本控制的责任制的推行。这种工作方式一般适用于成本管理工作较简单的企业。
(二)分散工作方式
分散工作方式也称为非集中工作方式,是将成本会计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到车间等基层部门的成本会计机构进行,企业本部的成本会计机构只负责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成本数据的汇总,以及其他不便于分散核算的成本管理工作。分散工作方式常用于成本会计工作比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
在实际工作中,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可以结合起来,比如对部分车间和部门适用分散工作方式,其他的则采用集中工作方式等。
二、成本会计管理人员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除了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外,还要配备必要和合格的成本管理人员来专门处理成本管理工作。成本会计人员是指在会计机构或专设成本会计机构中所配备的成本工作人员。成本指标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综合指标,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质量,对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以下要求: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工艺过程);刻苦学习和任劳任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于成本管理的制度,在第二章叙述。
专栏1—2
企业成本管理组织结构的典型模式
任何管理都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结构之中,企业成本管理必然需要构建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制。国内一些中型企业的成本管理机构通常采用分层级的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例如某公司的组织结构,即在总部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公司一把手(如总经理)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按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通过发挥“成本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将公司各单位分为4个目标责任中心:技术系统是竞争力中心,营销系统是利润中心,制造系统是成本责任中心,管理部门是费用责任中心。按这四个责任中心的不同特点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其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某公司的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组织体制必须体现完整性。对此,通常需要进一步按管理组织的层级设计成本管理的细化组织结构。如二级单位的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可设计成图1—2的形式。
图1—2 某公司二级单位的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相应地,三级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可设计成图1—3的形式。
上述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所展示的是一种与责任制度有机结合的成本管理组织体制,即成本管理责任制,它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成本的归口分级管理。上述成本管理组织结构有明显的三个层次:公司总部的成本管理、分厂或分公司的成本管理和班组的成本管理。
图1—3 某公司三级单位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资料来源:冯巧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新型的网络化组织的出现对企业成本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成本管理组织存在创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