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个国际化”为地区生态文明施加压力
如果在开放的国际体系中,江苏的生态环境能得到公认的肯定的评价,那么江苏的生态文明就一定具有很高的含金量。通过推进“三个国际化”,可以对江苏的生态建设施加压力,同时也可获得可行路径。
第一,国际化城市必然有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由此江苏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也一定是高标准的。国际化城市不仅仅要有国际化的市政设施,更要有国际公认的生态环境。江苏提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也就等同于用国际化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标准要求自己,必将大大提升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
第二,打造国际化城市宜居、生态功能的“软实力”,才能吸引国际化人才,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海外的高科技人才,需要摆脱仅仅以政策优惠作为单一手段。高科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高科技产业,面临的是全球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避免单打独斗,孤军深入,而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跟城镇化同步发展。因为科技研发靠人,人才要从国内外吸引,只有建立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城,工业启动,居住稳定,商业繁荣,才能引来高端人才,从而攀升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高端。苏州的纳米技术、泰州的医药城和江宁的智能电网,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无不遵循了这一规律。
第三,企业国际化可以增强全球要素配置能力,提升工业化的水平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过去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构建价值链,将发展中国家定位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低端,中国企业大量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既破坏了生态资源,也引发了贸易摩擦。当前中国和江苏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手段,逐渐由资源的“被整合者”变为“整合者”。面对国内正在消退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环境的倒逼机制,企业可以按照国际化的规则发展总部经济,利用跨国经营、国际供应链等模式逐渐走向高附加值的环节,而资源消耗的部分和环节可以通过全球资源配置的方式解决,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