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连珠:李瑞环著作中的比喻和用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3.为什么“万金油”式的人多?

原文:我们为什么“万金油”式的人多,我看是和我们不允许个性存在有很大关系。如果人人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管得又严又死,就会把人搞得圆头圆脑、没棱没角,使特点不能发挥,从而埋没了人的才华。一定的实践范围造就一定的人才,有些真正可贵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你看不惯的东西,个性的东西,即所谓殊众的东西。王维讲“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是说可贵的东西开始不明显,不注意容易丢失掉。(1988年3月5日关于《天津日报》“您心目中的领导者形象”专题讨论的总结,《学哲学 用哲学》,257~25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解读:李瑞环根据长期的领导工作实践和观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在我们的干部中“万金油”式的人多,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里所说的“万金油”式的人,是指那些看似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什么事情都懂一些,但是什么都不精通,无法真正胜任工作需要的人。这种“万金油”式的人平常在没有出现问题时看似很好,没有棱角,不惹麻烦,但到关键时刻往往起不了作用,还会耽误事。在干部中为什么会有很多“万金油”式的人,主要是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人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有关。我们习惯于用一般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人,一把尺子量高矮肥瘦,不太注意保护和鼓励人们发扬自己的特长,保持自己的个性。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是多面手,放在哪里都行,好管理,好相处。而那些虽然有专长、有能力,但经常爱向领导和领导部门提意见,或总是坚持自己意见的人,用起来不顺手、不放心。李瑞环就不这么看。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特点和弱点,如何看待和评价人的这些方面,小而言之关系到一个人的使用和评价,大而言之关系到事业发展和队伍壮大。他始终主张对人的优点和不足一定要认真分析,科学判断,要以是否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为依据和标准。

李瑞环指出:“人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时间有限,实践的范围有限,一个人往往是这头长那头短,那头长这头短,有时长是短的原因,短是长的结果,完美无缺的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同时有些优点和缺点是伴生的,如果不注意保护优点,一味死抠缺点,缺点是没有了,但优点也就没有了。”(《学哲学 用哲学》,257页)对一个人一分为二不是半对半,不分主次是折中主义。一个人七八分是优点,优点很突出,那就是好的,就是我们需要的。相反,一个人如果七分是缺点,那就基本不行。因此,必须把握好优缺点的分量。如果把缺点一味渲染扩大,三变成了四或五或六,再把优点一贬低,优缺点分量就不准了,优秀的人才可能被看作毛病很多的人。所以,看人必须抓主要面,看主要面是缺点还是优点,要估计得恰如其分。

一些“万金油”式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凡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也不愿意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没有“琢磨事”的精神。李瑞环正是从这个方面批评“万金油”式的作风。他说:“琢磨事是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琢磨事,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心血,熬夜、吃苦。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同时还要善于琢磨,学会分析综合,认真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把措施具体了、落实了。”(《务实求理》,501~502页)经常不断地琢磨事,会使我们思维敏捷,可以知道、懂得很多事,提高干事的水平,为国家为人民干成很多实事。我们的干部要成为专门家,成为各个方面的行家里手,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

(贺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