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绪的功能
历史地看,人类的情绪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适应自身生存环境和协调生活的心理工具。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情绪具有适应功能(情绪调节是人们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也具有进化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具有社会交际的功能(情绪信息的传递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能够促进人际间的相互了解)和组织功能(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等。不过,从对人们心理和行为影响的角度看,情绪的以下两大功能尤为值得关注:
(一)情绪的认知功能
作为心理的三大过程之一,情绪的形成和变化要受到认知的影响,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没有感知到某种刺激,便不会产生情绪;人们对感知到的刺激不作负面或者正面评价,也不会产生情绪。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不过,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反过来会对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史蒂芬露丝(Stefanucci)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人们从高处往下看,并且伴随着对高度的特质性恐惧或者状态性恐惧时,通常会对距离和尺寸估计过大。即因为人们对高度感到害怕,因而会对物体的实际高度产生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认识。
在认知的内部因素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情绪对记忆和认知决策的影响。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心境一致性理论。心理学上的心境一致性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当前的情绪具有一致性的信息。当个体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回忆愉快的内容,当个体生气时倾向于回忆消极的内容。例如,鲍尔(Bower)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首先催眠被试,让他们感到快乐或悲伤,然后让被试阅读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关于两个男大学生杰克(Jack)和安尼尔(Anere)的情况。杰克很抑郁,因为他的学业出现了问题,女朋友也正和他闹矛盾,打网球也不顺心。相反,安尼尔非常幸福,因为上述三方面问题他都处理得很好。结果发现,被试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更加认同与自己心境相似的故事人物,并能够更多地回忆出与其相关的信息。
情绪对认知决策的影响也为许多心理学研究所证实。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阅读具有悲伤色彩的报纸会高估各种导致死亡因素的风险。而高焦虑个体倾向于注意威胁性刺激,并将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和情景解释为具有威胁性。诱发焦虑增加了个体对低风险、低回报选项的偏好,而诱发悲伤则具有相反的效果。发现恐惧使个体高估风险并回避风险,而处在积极情绪中的人决策时会更加整合资源。我国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决策活动中,情绪的主效应非常显著,积极情绪下的被试无论是花费的金钱还是时间都显著高于消极情绪下的被试。情绪系统处于认知系统与调节系统之间,是它们相互作用的桥梁。在决策过程中,如果被试原有的认知与情绪发生了失调,为了减少认知失调,他们就会尽可能减少对活动的消费投入。
情绪对认知的这种作用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会导致人们作出不同的行为决策,影响行为的实施。
(二)情绪的动机功能
情绪的动机功能是指情绪可以成为推动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促进主体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行为的效率。
不过,在传统心理学中,情绪与动机是分离的。情绪被视为由外部刺激所引起,动机被看作由内部刺激所引起。但近几十年来,许多情绪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与动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具有特殊的动机功能:它能以一种与生物动机或生理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指导行为;它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背景影响行为的动机状态;更有甚者,它本身就构成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
总体而言,情绪的动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对动机的放大作用。一般来说,生理内驱力是激活有机体行为的动力,情绪的作用则在于能够放大内驱力的信号,从而更强有力地激发行动。例如,当人们身处一个幽深的山洞,都有找到山洞洞口、离开山洞的动机。但如果在山洞中因为听到某种异样的声音而产生了恐慌情绪后,人们逃离山洞的动机就会放大,会更加迫切地想找到洞口。二是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动机系统。著名心理学家汤姆金斯指出,情绪的动机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内驱力信号的放大上,而且表现在它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与内驱力相比较,情绪是更强有力的驱策因素。这是因为,内驱力是严格按照生物节律发生的,其整个系统的活动是专门化和固定化的;而情绪系统具有更概括化的性质,它无论在发生的时间、对象和强度上,还是在各种情绪的相互补充或抵消上,都比内驱力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情绪的这种动机功能会直接削弱理智对行为的控制力度,甚至有可能导致理智的完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