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如何改变世界原则的提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中,唯心主义历史观占据统治地位,这一历史观从意识出发来考察社会历史,把意识看成是历史的发源地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且企图用改变思想、观念的方法来改变世界,最终导致把社会历史看做思想、观念的产物,即意识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就是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决定的方面。不论是青年黑格尔派还是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都根本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因此他们考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也是根本错误的。
唯物史观则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出发,通过考察人们的客观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过程,考察包括道德、宗教等在内的全部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进而发现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即使是人们头脑中的模糊的幻象,也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它们是随着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还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的基本内涵。他指出,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在社会的变革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它们不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主义推广到了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宣告了数千年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理论上的彻底破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仅是唯物史观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独创性的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的确立,从根本上划清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在整个世界观史上实现了变革。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主义推广到了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宣告了数千年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理论上的彻底破产。恩格斯在他写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恩格斯认为,这个原理对于没有被唯心主义欺骗束缚住的人来说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它不仅对于理论,而且对于实践都是最革命的结论。“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政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从前所有对于历史的见解,都是建立在思想观念是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的基础之上的。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才破天荒地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之上,有关社会历史的各门学问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从而将社会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