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家精神:创造性地破解社会难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国社会企业界定框架

我们研究了主要的国外社会企业认定标准,包括英国社会企业徽章(Social Enterprise Badge)、英国社会企业标志(SE Mark)和英国社区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对社会企业的认证标准。英国社会企业徽章的认证标准包括:社会或环境目标、机构独立运作性质、商业性收入比例、利润分红比例、认证机构性质。英国社会企业标志的认证标准包括:社会或环境目标、机构独立运作性质、商业性收入比例、利润分红比例、资产锁定和认证机构性质。英国社区利益公司的认证标准包括:社会或环境目标、机构独立运作性质、利润分红比例、资产锁定、公民权治理模式和认证机构性质。我们认为,上述标准并不能恰当地对中国社会企业进行判定。在梳理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我们依循企业家精神视角加入了与能力元素和保障元素相关的标准。

中国的社会企业界定框架包括判定性标准和区分性标准两部分。前者回答一个组织是不是社会企业的问题,后者回答该组织是哪种类型社会企业的问题。判定性标准包括社会导向的组织使命、变革机会的识别能力、社会问题解决模式的创新性以及社会使命的稳健性。只有当一个组织同时满足这四条标准时,它才能被判定是社会企业。区分性标准包括组织形式标准、收入模式标准和分红政策标准,用来区分已经进入社会企业范畴的组织类型。

我们对中国的社会企业的简短定义是:“社会企业是用符合企业家精神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使命不会轻易产生漂移的组织。”更加完整的定义是:“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组织使命,具有识别由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带来的变革机会的能力,具有不同于传统公益慈善的创新的问题解决模式,并且具备行为或机制来保障对商业目标的追求不会损害社会使命的组织。”

社会导向的组织使命这一标准是指一个组织优先用社会使命而非经济目标来指导组织决策与活动。该标准强调一个社会企业必须具有清晰的社会使命、明确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明确期待产生可以测量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使命的优先性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决策方式和增长路径。当一个组织的使命是商业导向而不是社会导向,当该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本高于收益时,该组织很可能放弃转而投入可以产生更高收益的活动中。当一个组织的使命是社会导向的,在遇到上述情况时,该组织会努力改造和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一个组织是否具备社会使命优先性,只有通过追踪观察该组织在较长时间内的决策过程才可能比较准确地判定。在组织初创期或不具备追踪观察条件时,可以暂时通过组织的社会使命清晰度,该组织对所解决社会问题和所产生社会影响的测量情况,以及后面要说明的社会使命稳健性指标进行综合的初步判断。

变革机会识别能力强调一个社会企业是否具有识别政府和商业企业尚未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该标准防止组织所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政府与商业机构已经比较有效解决的社会问题重叠。例如,一个以销售安全食品为组织目标的有机食品商店并不能满足机会识别标准,因为传统商业企业已经在大量经营有机食品。一家提供传统医疗服务的民营医院不能满足机会识别标准,因为这是公立医院和营利性民营医院正在大量提供服务的领域。社会企业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指由于政府和商业双重失灵而尚未被有效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粮食种植和供应商管理环节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隐患,尚未得到政府和商业企业的有效解决。如果一个组织专注于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更好地满足机会识别标准。

社会问题解决模式的创新性标准是指一个社会企业采用不同于传统公益慈善模式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财务可持续性和新颖性两个维度。财务可持续性指一个社会企业必须或者能够获得稳定的外部资助;或者具备能够产生持续市场经营收入的社会问题解决模式。例如,采用现有研究所识别的九种常见的社会问题解决模式中的一种(表3总结了这九种模式)。新颖性是指一个社会企业必须在产品/服务、过程或应用情境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公益慈善活动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创新性判定标准在本质上是一种“排除标准”而非“择优标准” 。一个组织符合创新性标准是指它具有足够的财务可持续特征和新颖性,从而能够排除以下两种创造社会价值的情况:(1)依靠不稳定捐赠或一次性项目投入,从而缺乏财务可持续能力;(2)能够获得稳定捐赠,但在产品/服务、过程、应用情境等方面缺乏新颖性。前者的典型情况是不定期的捐赠行为、志愿者活动、修桥补路等善举。后者的典型情况是获得企业或政府持续资助的传统捐资助学活动。创新性作为判定标准不是用来比较不同组织间哪个更加创新,而是用来识别组织是否符合上述最基本的财务持续性和新颖性标准。在社会企业界定框架外,我们也在开发社会企业发展水平的分级标准。创新性在区分不同发展水平的社会企业时可以起到择优的作用,这与它在界定框架中的判定作用是不同的。

picture

表3   社会企业常见的社会问题解决模式

picture

续前表

社会使命稳健性标准是指一个社会企业具有明确的行为或机制保障社会使命不会发生漂移,或者说该组织的社会使命不会因为对商业目标的追求而受到损害。它包含保障元素中的治理结构和利润分配模式子元素。治理结构子元素要求社会企业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来防止社会使命产生漂移。例如,通过机制保障多元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或对组织管理者可能损害社会使命的决策进行监督和限制。利润分配模式子元素要求社会企业限制将利润分配给股东的比例,并且持续地将部分或全部利润重新投入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提出的社会企业界定框架中,利润分配被作为判断社会使命稳健性的众多依据之一。也就是说,一个组织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分配利润并不构成对社会企业的判定因素。最终的判定要综合四条标准做出。这种处理利润分配的方式不同于许多已有的认证标准。除了基于文献分析发现的上述两个保障性子元素外,我们还根据对中外案例的分析增加了以下指标用来判断社会使命的稳健性:资产锁定形式、对投资人的选择、对目标市场/客户的选择、业务增长方式、产品开发方向、高管团队对组织的认识、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决策者对组织愿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等。这些指标的适用性根据具体组织情况产生变化。这些指标不具备“累加性” ,即不能仅仅因为一个组织在更多指标上显示出组织发展不会偏离社会使命,就断定该组织比另一个满足指标较少的组织更具有社会使命稳健性。对稳健性的认定需要结合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在调研团队中形成共识。

区分性框架通过组织形式、收入模式和分红政策三项标准来鉴别不同的社会企业类型。在组织形式上,中国的社会企业可以包括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和公司。在收入模式上,中国的社会企业可以通过获取稳定的外部捐赠或资助,或通过产生经营性收入来实现财务可持续。在分红政策上,中国的社会企业可以采取自由分红、自愿部分分红、自愿完全不分红或依据法律规定不分红的政策。

在满足了判定性标准后,区分性标准识别出两类核心社会企业类型:公益型社会企业(charity-based social enterprise)和市场型社会企业(market-based social enterprise)。市场型社会企业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创收公益组织(revenue-making NPO)、社会目的公司(social purpose company)和社会事业(social business)。创收公益组织是民政注册,同时通过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和/或服务取得收入的机构。社会目的公司是中国社会企业的最主要形式。它是工商注册,全部或主要依靠市场经营收入的机构。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社会企业可以同时经营完全依靠外部资助的非营利组织和工商注册的社会目的公司。这种情况下,是社会目的公司决定了这家社会企业的身份。社会目的公司还包括一部分共益企业。共益企业是满足严格的社会和环境绩效标准,保障广泛利益相关方利益,不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商业企业。共益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通常很清晰。也有一部分企业并不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优先目标,或者它们并非解决双重失灵领域的社会问题。它们是在创造股东价值的同时保障广泛利益相关方不会受到损害,甚至为了保障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牺牲一部分股东利益。尽管它们是“做好事”的企业,而且比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商业企业更进一步,超越了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不能判定它们为社会企业。同时,也存在一些共益企业以社会目标为优先组织目标,在双重失灵领域工作,而且具有清晰的行为或机制来保障社会使命不会轻易漂移,可以判定它们为市场型社会企业,并且属于社会目的公司。

社会事业是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小额贷款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提出的。社会事业指不亏损,即实现财务的持续增长;不分红,投资者只取回本金,把全部利润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经营性企业。在法律形式上它是公司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它的经营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性与一般商业企业没有区别,但股东不从利润中获取收益,而是全部投入社会目标上。尤努斯教授认为,社会事业是广义社会企业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更加纯粹的社会企业。社会事业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存在。在我们的框架中它属于市场型社会企业中的社会事业类。目前全球十几个国家有至少600家社会事业,但在中国还没有找到可以清晰确定的社会事业,因此它目前在中国主要是一个理论概念。表4总结了符合本书界定框架的社会企业类型,及其与其他产生社会价值的组织形式的关系。

本书一方面采用上述社会企业判定和分类框架分析案例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案例研究来详细阐述理论框架如何帮助理解和分析社会企业实践。表5总结了案例企业的社会企业类型。表6~表9梳理了案例企业在四条判定标准上的表现。

picture

表4   社会企业分类框架

picture

表5   案例中的社会企业类型

picture

表6   社会使命优先性标准参考信息

picture

续前表

picture

续前表
说明:1.判定标准信息为初步参考依据,是否严格符合判定标准需进一步追踪考察;2.系统变革是指通过积极改变具体业务之外的政策、社会认知、投资、行业生态等外部环境来解决社会问题。

picture

表7   机会识别标准参考信息

picture

续前表
说明:1.判定标准信息为初步参考依据,是否严格符合判定标准需进一步追踪考察;2.机会识别是考察机构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否处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领域。

picture

表8   创新性标准参考信息

picture

续前表
说明:判定标准信息为初步参考依据,是否严格符合判定标准需进一步追踪考察。

picture

表9   社会使命稳健性标准参考信息

picture

续前表
说明:1.判定标准信息为初步参考依据,是否严格符合判定标准需进一步追踪考察;2.社会使命稳健性是考察可能减小社会使命漂移风险的组织机制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