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如何[1]
答: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或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识别一个产业处于哪个阶段,一般有以下指标: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数量、竞争者数量、市场占有率、进入和退出壁垒、技术革新及用户购买行为等。
农村电子商务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其主要功能是将电子商务应用于农村地区,一方面通过扩大农村地区的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刺激农村消费升级,带动城镇产业实现新增长。农村电商更多的是销售流通阶段的一种新方式,而不是直接生产的产品,因而不能严格依据一般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及指标来识别。因此,需要在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新的角度和指标来分析判断。
发展农村电商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项新事业,其动力来源有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诉求、农民增收的诉求以及企业获益的诉求。从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初目的是政府为了解决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通过国家投入来建设各种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站。在政府的推动下,此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网站,而随着这些网站的上线,各类用户也曾积极利用其发布了大量的出售和求购信息,但由于缺少各种必要的配套机制,如方便的支付方式、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机制、产品质量的保障机制等,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闲置。
但随着淘宝等市场化平台的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城市获得成功,一些农村草根网商开始借助淘宝等平台实现了增收致富,并且他们的成功被其他村民迅速复制传播。此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近些年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电商村”。这些村庄的脱颖而出最初并不是由政府推动的,完全是电商市场催生的,可以说,它们的发展完全是自发性的。也正是由于“电商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其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引起了政府、学界及各路社会资本的重视,各种调研、学习、试点逐渐增多和深入,物流、电商平台、金融及其他各种企业也纷纷将目标指向农村。可以说,此时农村电商成为人们眼中的一片新蓝海。
世纪之村、赶街等模式获得的初步成功,开始引爆了各类资本向农村进军的“下乡运动”,如“阿里村淘”、京东的“3F战略”、苏宁针对农村地区的“O2O”苏宁易购服务站、乐村淘、淘实惠等。可以说,此时的农村电商开始拉开了抢占市场的序幕。在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中,在2015年,虽然农村网民增加不到10%,但是和农村电商相关联的指标中,农村网购增长了96%,将近翻了一番,农产品网销增长了70%,农村电商点,到2015年年底达到25万个。更重要的是,这25万个农村电商点当中大部分是一两年内出现的,其速度可谓惊人,而且其覆盖范围仍将不断扩大,业务和服务也会不断充实。
不过,随着农村电商网点的不断铺开,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帮助农民增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如何完善电商服务体系;运营商如何盈利;政府与企业应当如何分工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电商平台去思考和探索,也需要政府部门去积极应对。
就目前来看,农村电商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覆盖范围正不断扩大,主体也越来越多样,竞争正持续加剧,合作也越来越多,核心业务不断拓展且形式越来越多样,服务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正在从“早盘布局”阶段进入“中盘绞杀”阶段。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5年,虽然农村网民数量增加不到10%,但是和农村电子商务相关联的其他两个指标增长显著:农村网购从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率为96%,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购达到3100亿元,几乎达到2015年全年的总量;农产品网销从2014年的87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00亿元,增长率达到70%。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点的数量从2014年几乎为零增加到2015年年底的25万个。如果把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想象成一个方圆960万平方公里的大棋盘,盘面上有60万个村级节点,那么,到2015年年底其中的25万个已经被电商“点亮”,村民可以就地开展电子商务,这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进展。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加:京东集团从2014年年底启动农村电子商务计划,2015年年底京东的电商点达到17万个,2016年5月达到20万个,7月达到27万个。其他电商企业的市场覆盖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比如,乐村淘到2015年年底已经覆盖了6万个村。社会知名度更大的阿里村淘,一度因实行专职合伙人计划,客观上提高了自身农村业务进入的标准,从而放慢了农村覆盖的速度。据2016年5月披露的数据,当时阿里村淘覆盖了近2万个村,自启动“淘帮手”兼职计划后,阿里村淘的覆盖速度又重新有所加快。农村市场覆盖的新进展说明,农村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地从“早盘布局”进到“中盘绞杀”阶段。当多个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开展竞争,市场空间的限制和市场份额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这在一些地区已成事实,并且还将在更大的范围展开。
(2)不同模式之间博弈日益显性化。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的新进展是在政府、市场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之下实现的。2015年,除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电商发展的政策外,各地、各级政府也对农村电子商务给予强力推动,如河北、山东等省政府提出了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的任务。在市场方面,介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明显增加,让农村电子商务的样式更加丰富。2014年7月,马云在浙江省遂昌县调研时评论赶街模式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而农村电子商务是让农民享受城镇生活和农产品卖出来的“the only way(唯一的路径或做法)”。随后,阿里启动的农村淘宝,其模式最初就是从赶街脱胎而来的。其实,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特别是现在),更多的证据显示农村电子商务本身不是“the only way”,而是“many ways(许多路径或做法)”。即便是赶街和村淘,一年多来,各自在具体样式上都改变了许多,二者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在企业方面,不同主体正在涌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这些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作为广域平台的阿里、京东、苏宁等,纷纷发力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专域平台的赶街、乐村淘、淘实惠等,早已突破了一市一省的局部市场,在全国农村市场上布局;作为转型商家的供销社、邮政和原来万村千乡的营办主体,基于过去在农村线下深耕多年的条件,开始从线下往线上转型;作为品牌商家的农商1号、云农场、农医生等,也在村、乡(镇)、县布点。农村电子商务这种多模式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前所未有,为各地政府、农村消费者、创业者、投资者、服务商和网商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些新进展还带来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平台间的竞争,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利益博弈已经越来越明显。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格局不是“only way”,而是“many ways”的多元竞争,这是农村电子商务新进展带来的新局面。
(3)落地的服务体系成为关键。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是建立落在本地的、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第一,它是实现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保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文件明确规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第二,它是电商进村入户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成败在于电子商务是否能真正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三农。为避免过去多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能力闲置现象,建立本地化的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第三,它是农村“互联网+流通”的重点所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以电商助力存量业态、包括农村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为目标。例如,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已经持续了10年以上,虽然它一直在瞄准农村流通体系中的那些难点,但主要还是在完善线下流通体系。农村的“互联网+流通”要求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新的农村流通体系。因此,就要用电商激活、转型、升级原来农村已有的流通体系。第四,它是支撑农产品上行的保障。好农品不等于好网货,好网货不等于有好销售,好销售也不一定有好结果。对农产品上行,“互联网+”“电商+”存在一个放大效应,互联网会把农产品交易的优点和缺点放大,因此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也说明了落地的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五,它还是优化电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县域电商环境好不好,政策是一方面,但归根结底在于本地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服务体系。
(4)“机场模式”是刚需。当前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构建中,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外来的平台各自建立独立的服务体系,这样会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农村电子商务应该有自己的“机场模式”,一个地方只需建立一套开放接入、资源共享、一网多用的农村电子商务“机场”。尽管这是企业行为,“法无禁止市场主体皆可为”,但是电商平台进入县域同样需要地方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并提供公共服务,如果今后更多的市场主体进来,地方政府是否应该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支持。所以,各地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上有必要尽快建成自己的“机场”。
资料链接1—5 怀远模式
注释
[1]汪向东,农村电商的新进展、新趋势[EB/OL],(2016-07-18)[2017-02-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dc6c0102wl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