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江苏商贸发展的对策
江苏商贸总体来说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虽然发展的有利因素众多,但由于未来发展仍然受到外围环境和内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利条件也会成为阻碍江苏商贸提升规模与质量的绊脚石。如何利用有利条件、完善不利条件,加快江苏商贸发展成为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无法回避的关键一环。
一、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市场机制的完善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艰巨任务。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直着力提倡重视市场经济,遵从市场规律,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虽然政府也在推进简政放权、科学管理,但在推进商贸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做法,比如江苏光伏产业的发展就存在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强力主导企业资产重组的乱象。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江苏应使得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依靠价格信号调节资源流向,打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产能过剩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保留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打破行业垄断,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激发企业活力。政府同时应加强服务,区别管理与服务的内涵,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主动与企业保持日常顺畅的沟通以便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从坐等企业上门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询问并解决企业困难的主动服务,从“婆婆”变为“公仆”。同时,政府还应从科学发展的前提出发进行制度创新,设计管理思路,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另外,政府考核也亟须更换思路:应摒弃单纯经济指标考核、指标任务每年只能增不能减的不科学做法,摒弃每个领导只考核任内指标以致造成诸多后遗症的短视做法,重视商贸发展的质量而非数量,结合环境保护、居民幸福指数、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方面进行综合考核,避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冒进行为。此外,政府还应该提高政策及信息的透明度,通过网络及媒体及时发布。这体现了政府服务质量的一个方面,比如目前江苏服务外包方面的数据只是散见于网页和一些专门机构的报告中,政府并没有公开服务外包数据,因此统计数据应尽快公开,统计数据尽量细化,统计体系应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扩充数据量。这不仅有利于市场根据历史数据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也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二、推进外经贸活动便利化,借助区域合作提高开放水平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江苏的开放度远超各省市平均水平,多个开放指标位列全国前三。但江苏商贸的数据不仅反映出体量较大,也反映出在质量上需要提高、在结构上需要改善,比如加工贸易比例较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下降、外资来源地以亚洲为主等。同时金融危机对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为应对这些不利因素,江苏需要积极推进外资、外贸、外经、服务外包等方面的便利化,增强透明度,简化行政手续和程序,减少复杂的通关环节,推进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建立进出口双向调控机制,从而降低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促进货物、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另外,引导商贸活动的结构调整与优化,比如引进外资不能单纯以数量增长作为考核指标,必须让环境评价和社会综合效益评价先行,以引进外资的质量提高作为江苏外资工作的重点。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仅消耗较少资源,成为各省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江苏应充分利用科研及人才优势,把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引进外资投向服务业等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下好整体这盘棋。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海外及长三角的共同推进,江苏已经受益良多,江苏也将继续利用区域合作带来的良机提升开放水平。在区域合作的外部市场中比如东盟,借助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的东风引导帮助企业深耕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提升服务贸易比重,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合作方式;利用各方金融和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契机加强相关领域的研发合作与分工。我国与东盟在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也已经启动,江苏可以利用与东盟之间良好的经贸基础继续深化与东盟的合作。此外,长三角也需要在推进内部一体化的同时,对江浙沪商贸合作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消除内部市场壁垒,形成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格局。
三、降低地方投资热度,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4万亿元投资刺激了经济,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热、地方债居高不下等问题。过去几年中GDP靠投资大力拉升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偏好,形成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江苏的不良贷款与地方债也随之飙升至全国前列,成为一颗会随时引爆的炸弹。为了逐渐降低江苏商贸发展的风险,实现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性经济发展,江苏应明确降低投资热度,严格控制投资项目,比如新机场的建设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人口和企业规模、邻近城市甚至上海及浙江的机场数量、本地及附近地区替代性运输方式等因素,避免诸如盐城南洋机场这样常年吃不饱的项目再次上马。大量的地方债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当务之急是尽快盘活在建和已建成项目,以出租、出售、引进合作方等方式提高偿债能力,减轻金融机构的负担。除此之外,要严控民间借贷风险,打击高利贷尤其是银行违规贷款,民间借贷的合法利率门槛是最高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借鉴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做法[1],重点监控目前负债过高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民营企业贷款难”这一民间借贷的风险源头,要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创新,为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输血,培育一个较好的企业生存环境。另外,为了使金融市场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严格限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是金融体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状况有积极改善,余额宝、理财通等巨额规模的货币基金进入市场后,对银行垄断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银行也不得不放下身价着手进行业务创新以维持市场地位。适时有度地放开金融行业并加以规范、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管是金融管理部门的长期任务。
注释
[1]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四、培养新型消费观念,引导良性消费需求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商贸发展的主要来源,消费的趋势好坏直接表现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进口贸易等几项指标的变化。如果消费总量增长乏力、消费观念陈旧、消费结构不合理,则商贸活动的发展也会遇阻。江苏虽然在省市横向比较中总体消费水平居全国前列,但由于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教育医疗养老对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依然负担沉重等现实问题的存在,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基于这种现实,合理引导及刺激消费依然能拉升消费再上新台阶,但刺激手段需要科学论证,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政府曾经推行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就产生了大量的欺骗性做法以换取补贴,使得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可尝试的做法包括,引导居民消费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培养文化产品包括旅游产品消费观念,引导居民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提升消费质量。这种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一旦形成,将有力地引导相应的供给,倒逼服务业升级,提升企业绿色环保意识。
五、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外包质量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新型服务业是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点,近几年江苏也同样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江苏已经四面开花,但分析发现,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在国际上来看依然较低,这直接反映在服务贸易和离岸服务外包的结构和层次上。比如承接的离岸软件服务外包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大多数是在IBM、惠普、埃森哲等全球一线服务供应商做好行业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之后,承接其中基础的数据录入、运营维护、开发和测试等较为简单的环节。因此,江苏应在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着力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在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应地推进相关研究和学科发展。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外包质量绝不是仅仅建立几个功能园区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政、产、学、研合力推进,培育以技术、品牌、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业竞争力。其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激励手段要科学理性,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冒进。
六、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科学治理环境污染
推进发展环保产业将成为江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环保产业具有巨大的内部区域市场,以环保产业推进环境治理不仅可以解决治理的设备来源问题,也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宜兴形成了环保产业集群,其中环保科技研发区主要入驻项目包括清华大学宜兴环保研发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湖泊工程技术中心、江苏脱氮除磷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较有实力的研发机构。江苏应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研发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对环保企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辅导企业申报相关科研课题、给予科研人员更好的研究条件,避免使用直接补贴这一违反公平贸易的做法。同时,江苏的科研管理部门也应追踪环保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向,带领企业研发人员参与国内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引进外资时也可以优先考虑环保产业及相关环保服务企业。
与此同时,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以铁腕手段加科学治理进行环境整治是现实的选择。江苏目前在全国属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四大空气污染源中控制烟煤燃烧量、减少化工产业规模、抑制汽车尾气排放量、防止工地扬尘污染都具有较大的困难,硬压任务和指标会产生企业及基层政府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因此,政府不仅要铁腕治理,更要科学治理,不仅要遵从企业生产规律,还要对企业治污给予技术或贷款支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对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以及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同时还要有决心牺牲部分GDP换取江苏长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