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人民币汇率
2.7.1 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4年中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一时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环境的动荡,保证中国经济有序、渐进地对外开放,中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严格管理,汇率波动幅度较小,被IMF列为盯住汇率制度。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为了平衡国际收支,2005年,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汇率通过盯住美元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汇率波动正常化,退出阶段性的盯住美元政策。2011年,人民币扩大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规模,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范围也进一步拓宽,夯实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基础,汇率制度更富弹性。
2012年,增强双向浮动弹性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点。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2012年6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直接汇率,大大促进了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规模。
过去一年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取得了有益进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加了汇率弹性。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人民币资金价格将更多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资本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利率平价原理必然将人民币利率的变化迅速传递至人民币汇率,从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
(2)实现与澳元直接兑换,直兑货币增至三种。
2013年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澳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人民币与澳元的直兑交易,直接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对澳元汇率无须经过美元计算得出。澳元成为继美元和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目前澳元是世界第五大贸易货币。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贸易占其总出口额的近三成,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六大进口国。实现两国货币直接兑换能够降低贸易结算成本,帮助企业减少汇兑损失风险。
(3)衍生品品种增加推动汇率市场化。
中国的汇率衍生产品市场开始于199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中国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率业务试点。2005年7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办理远期结售汇商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推动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业务。中国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并不活跃,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衍生产品却比较丰富,包括场外无本金交割远期、无本金交割期权互换、人民币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市场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积极的影响。
当前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仍然存在着多头监管与监管盲区并存、市场单薄和高度垄断结合以及弹性过小与单向升值等基本问题。充分认清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的复杂性、重要性,才能有效坚持自主性、渐进性、可控性的汇率改革原则,从而有助于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和有效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7.2 人民币汇率水平
(1)名义汇率。
2013年全年,除了对英镑贬值之外,人民币对其余八种主要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值(见图2—1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上涨幅度达3%。主要是由于2013年美国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经济增长整体仍显乏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对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其结果是利率和汇率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由于港币与美元之间实行联系汇率制,因此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几乎完全相同。
由于欧债危机影响的持续,欧洲经济复苏缓慢,2013年人民币对欧元在震荡中实现1.18%的升值。而在英国经济复苏和收紧量化宽松的背景下,英镑对人民币实现了1.37%的升值。
2013年人民币对澳元的升值幅度是主要货币当中最大的,高达17.03%。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澳洲联储长久以来支持澳元贬值,希望借此改善下降的贸易条件。这也就促成了澳元对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虽然在2013年7月澳元有过小幅度的反弹,但主要是因为7月中旬澳大利亚央行公布7月会议纪要,维持利率在2.75%的记录低
图2—16 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月度变化走势
注:人民币对林吉特、卢布汇率的中间价采取的是间接标价法,即100人民币折合多少林吉特、卢布,人民币对其他7种货币汇率中间价仍采取直接标价法,即100外币折合多少人民币;月度数据均为期末数。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点不变,刺激了澳元小幅反弹。但澳洲联储的进一步降息政策促使澳元迅速回落。
此外,2013年人民币对日元的升值幅度也达到了16.03%,仅次于对澳元的升值幅度。自安倍晋三上任以来,日元贬值成为其推动经济复苏的“猛药”。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日元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
2013年人民币对林吉特、卢布和加元都有不小幅度的升值,分别达到9.72%、12.05%和8.59%。虽然当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但均未形成明显的反转态势,仍然保持着人民币升值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的稳增长措施,中国经济平稳回升,继续维持着对这些国家的强势表现。此外,美元持续疲软的表现,使资金重新开始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社会比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和认可度。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2013年的升值表现。
探寻人民币2013年升值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人们对中国继续保持高增长的信心和美元持续疲软的表现,这也是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2)名义有效汇率。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自2012年1月以来的两年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达8.57%(见图2—17)。
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稳定升值的同时,除了日元,其他主要国际货币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值。近两年,欧元、英镑和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均实现升值,分别有7.34%、4.03%和2.05%的升值幅度,日元则出现26.24%的大幅贬值(见图2—18)。
(3)实际有效汇率。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2年1月以来的两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显著,累计达到8.51%(见图2—19)。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再加上外需疲弱以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使得2013年中国的出口继续承受巨大压力。但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
图2—17 2012—2013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走势
注:月度平均,指数2010年=100。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图2—18 2012—2013年五大经济体货币名义有效汇率走势
注:月度平均,指数2010年=100。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与名义有效汇率相似,2012年至2013年两年间,主要货币中欧元、英镑和美元分别实现了6.98%、5.37%和0.59%的升值,而日元贬值28.23%(见图2—20)。
图2—19 2012—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
注:月度平均,指数2010年=100。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图2—20 2012—2013年五大经济体货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
注:月度平均,指数2010年=100。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4)人民币NDF汇率。
在外汇管制国家,货币通常不能自由兑换,为了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无本金交割的远期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人民币、越南盾、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都出现了NDF这种衍生工具。
进入2013年,人民币各个期限的NDF没有延续2012年底小幅度贬值的趋势,而是在第1季度进行震荡性的调整。而后在第2季度出现V字形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形态,并在6月中旬和下旬逼近6.24,也形成了波峰的形态。进入2013年下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强劲表现,海外人民币的升值期望也日渐强烈。NDF汇率整体进入下行通道,即均显现出较为明显的升值(见图2—21)。
图2—21 2013年人民币NDF每日综合收盘价
资料来源:Bloomberg.
2014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区间,而自201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升,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被打破,这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持续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国货币仅是因为单向升值预期而成为国际货币,其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将被削弱,将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市场投机对象,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因此灵活而稳定的汇率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有重要作用。而就长期来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外汇储备能够支持人民币保有稳定的币值,人民币仍然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这有利于提振人民币资产投资者的信心,也扩大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