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的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但伴随着国内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不合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政府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借助政策新风,加快发展步伐,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了缩小的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已超过东部地区,但是区域经济本质上的差异仍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受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矛盾又重新显现出来。东部地区审时度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快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十多年,中部崛起战略亦逾七年,为何有着较高经济增长率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却仍无法在本质上与东部地区相媲美?面对世界经济、外部环境的波动和变化,中西部经济耐受力为何与东部地区差距如此之大?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拥有丰裕自然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中、西部地区到底应当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问题到底应当如何看待并加以解决?

资本形成理论的早期开拓者罗格纳·纳克斯(Ragnar Nurkse)曾指出,资本形成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筹集足够的初始资本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其来源于储蓄,但完成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当中。库兹涅茨(Kuznets)强调,储蓄本身并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当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才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资本形成机制。资本形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资本形成机制的完善程度。这就是说,良好的资本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到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从资本形成层面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提供了借鉴。的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单纯依靠国家重点区域战略的带动和区域政府投入资金的扶持,却忽略对地区资本形成机制的构建与完善,那么,虽然短时期内经济发展会有明显改善,但是长期内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时,这种资金注入方式必将不可持续。由此可见,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和区域差异特征的存在。

纵观国内外文献,大部分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仍旧过多停留在金融政策、地理层级等单一动因方面。他们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归结于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也指出了导致这种资金匮乏的原因是储蓄和投资缺乏,却往往忽视了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资本形成机制的欠缺;又或只是深入探讨资本形成机制在整个经济体中的作用,却忽略了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资本形成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将两者割裂开来的研究方法,无法从本质上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鉴于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不足,本书从资本形成机制视角,深入探究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从资本形成层面,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有效的资本形成机制和模式,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政策指引。

本论著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在建立有效的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理论与模式,构建区域资本形成机制模型方面进行了探索。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问题,新视野。资本形成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投资理论时常论及的问题,应当说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资本形成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关系也被许多中外学者所论及。但本书的新意在于,既不是从整体上阐述资本形成问题,也不是就单一地区进行分析,而是立足于中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和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大背景,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差异进行全面比较,深入剖析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因素,从资本形成视角探究中国三大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具体特征和深层原因。

第二,老问题,新思维。资本形成问题已不再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仅仅与资本、投资挂钩的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涵盖金融、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问题。为此,本书在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资本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时,特别突出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制度和环境等新因素对资本形成机制的影响。

第三,老手段,新途径。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本形成机制差异不是当代的产物,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便一直存在着的。追根溯源,本书以中国经济三次变革为自然时间区段,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从各个角度分区域挖掘资本形成机制的历史变迁,做到“以史为鉴”。同时,本书选取国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区域开发成功范例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国际区域资本形成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经验,以资借鉴。期望在立足中国现阶段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汲取这些国家适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做到为我所用。

第四,老方法,新结合。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涉及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关系的理论为依据,在科学整合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包括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在内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本形成机制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支持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努力将研究成果既建立在理论分析、演绎分析和定性分析基础之上,又建立在计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实证分析基础之上,从而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感谢为本书写作提供素材和思想元素的理论家和研究者,没有他们的前期研究和思想贡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部著作几乎是难以实现的。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指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知难行亦难”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确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本书的完成只能算作是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肯定存在诸多不足甚至谬误,期望能对中国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张志元 张梁

2013年8月于山东财经大学 美国杜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