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必须客观全面地研究资本主义,也要客观全面地研究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我们把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来理解,把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作为头等政治大事来抓。在我们过去的字眼里,资本主义就是腐朽、就是反动、就是丑恶,因而就要彻底批判,就要完全否定,就要划清界限。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讲,却应当作另外的理解。资本主义承接了“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列宁语);作为比资本主义高一阶段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也必须承接资本主义的全部知识和合乎规律的成果。列宁说过:“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1]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全面地研究资本主义,弄清哪些是反动的,哪些是过时的,哪些是人类社会共有共用的文明成果。我们也要客观全面地研究社会主义,弄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需要完善的。同时把两个研究结合起来,保持我们好的,加上他们好的,我们就成了最好的。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还直接关联和影响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在天津市改革开放问题讨论会上的谈话》(1987年11月8日)
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都应该继承。
小平同志还讲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大家认真想想,这句话对我们解放思想该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呀!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来的。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就必须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进行斗争,进行否定,这才构成你下台我上台的理由,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因此,毫无疑问,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都应该继承;而其他社会不能解决的矛盾和弊端,社会主义都应能解决。这样才能讲社会主义优越,社会主义好,有生命力!我们对资本主义应当排斥的那一面当然应该注意,不注意就忘了社会主义性质,就会出大问题。但也应看到资本主义也有文明、进步的东西,对此也必须承认,否则就无所谓对外开放了。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能不能把国外的、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吸收过来,变成我们的财富。
《听取山东潍坊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工作汇报时的讲话》(1992年4月22日)
每个社会里都有控制和调节的问题。
事实上,现代任何一个国家对经济都不会是完全没有控制、没有计划、没有调节的。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有计划,而资本主义完全是无政府状态,不可能有计划。其实每个社会里都有控制和调节的问题。
《会见日本自民党众议员渡边美智雄一行时的谈话》(1991年3月8日)
必须敢于和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敢于和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毫无疑问,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最高纲领,是要消灭资本主义,消灭一切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所以只有资本主义才能为社会主义准备好各种必需的条件,而社会主义也只有利用资本主义那里的一些遗产,才能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充分条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某些资本主义因素,不能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也没有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非要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凡是适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都应允许存在。
《谈改革的几个思想理论问题》(1987年7月4日)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优势。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在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发扬我们自己的优势。
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当我们把这个目标喊响,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之后,就能把群众最广泛地吸引过来,动员起来。
我们有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有自上而下的各级党组织,有各条战线上发挥骨干作用的广大共产党员。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宗旨,已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关键的时刻,党一号召,就可以把人民群众的劲头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这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它使我们懂得了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它告诉了我们观察、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与途径,使我们能在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我们还有思想政治工作、群众路线的传统。这些优势在过去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乃至更高发展阶段的未来,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些优势构成了我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征。我们的同志都要自觉地研究和认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使之在四化建设中显示出更大的威力。
《在中共天津市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12月26日)
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了。
过去我讲过这个话,讲下放权力、商品经济、放开搞活、厂长负责制,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要彻底,如果只讲这一面,那我们搞了半天不等于搞资本主义吗?这几年我们天津的工作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并不是完全靠奖金、靠行政干预。科学技术、改革、承包都是重要的,但我们始终没有丢掉共产党的优势这一面。小平同志提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了。讲政治,就是指共产党的领导,搞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指那些被歪曲了的理论,也不是化了妆的马克思主义,更不是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我们现在实行开放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什么都照搬资本主义那一套。
《关于天津市党代会报告起草意见的谈话》(1988年1月12日)
要把改革创造的新经验、引进的先进管理办法与社会主义的特点优势结合起来。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同时更要讲人的作用,注意人和物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讲管理,首先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就谈不上管理。把人管理得都能负责任,企业里什么都能变样。要把改革创造的新经验、引进的先进管理办法与社会主义的特点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不同于西方的,也不是传统的,而是一个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东西。既不忽视物质利益的作用,又不是完全靠钱调节,一切向钱看。总之,讲中国的改革,离不开人的因素,所有的改革配套都是与人配套,不能离开人。
《谈当前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989年1月5日)
要认真总结苏东事件的经验教训。
要认真总结苏东事件的经验教训。有着70年执政历史的苏联顷刻瓦解,那么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那么多的经过挑选的“忠诚可靠”的干部,没有什么人站出来维护社会主义的苏联,人民群众似乎也无动于衷。其他垮台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类似。苏东事件震动了世界。很多人困惑不解,很多人关心研究。不久前,巴勒斯坦共产党总书记问我怎么看,我说我也没有想清楚,但我还是谈了几点意见。大意是:共产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使国家日益强盛,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巩固。再一点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不能一成不变。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曾问我:“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为什么要改革?”我说:“不发展生产力,不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融入世界、跟上时代潮流,一定落后。长期落后就会被人民抛弃。”还有一点,就是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这个回答我并不满意,但这个问题我却始终关心重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苏联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因而我们的体制中有它的基因;我们国家的框架模式是跟苏联学的,有的还是苏联人帮助设计、帮着建立的,许多方面存在他们的影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是从他们那里“转口”来的,甚至他们的若干文件、讲话,我们也像对马克思主义一样信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口”过程中有没有走样?他们的讲话和文件有没有毛病、有没有错误?如此等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要组织力量、下大功夫研究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这关系着我们的方向、道路、命运、前途。
《同中办调研室部分同志的谈话》(1991年9月3日)
究竟怎样看待苏联的剧变,应该从苏联剧变中总结些什么经验教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苏联的剧变,应该从苏联剧变中总结些什么经验教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毫无疑问,苏联的变化,表明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运动落入低潮,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苏联的剧变又导致了国际“大三角”格局的改变,使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更加有恃无恐,可能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西方敌对势力想把社会主义消灭掉,这是他们的既定方针。如果说1989年政治风波中,西方敌对势力还不敢直接插手的话,那么在苏联演变后,国内再发生这类事件,他们就有可能直接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麻痹大意、丧失警惕都是十分错误的,都容易吃大亏。
《在天津市领导干部座谈会上的谈话》(1991年10月4日)
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不长的时间里相继垮下去,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偶然性的问题。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确实遭受了挫折,处于低潮,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并没有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当前出现的许多现实问题,我们认为现在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加以认真的研究。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不长的时间里相继垮下去,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偶然性的问题。这和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都有关,其中有许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地方。
《会见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时的谈话》(1992年7月30日)
苏联为什么解体,东欧为什么剧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不能简单化。
苏联为什么解体,东欧为什么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不能简单化。我们认为苏联东欧出现目前这种局面,其主要领导人确实负有责任,但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人的罪过。对苏联东欧变化的原因真正回答清楚,还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垮台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因。工农业生产搞不上去,人民生活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吃不饱肚子,怎么会满意?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究竟怎样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过去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下功夫不够。我们党在执政以后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有成绩但也有挫折,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真正摸索到了一条路子。这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政治风波之所以能够平息,在苏联东欧剧变的情况下中国之所以稳如泰山,主要是我们搞了十年改革开放,经济上去了,市场有东西,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的教训和我国成功的经验都说明,共产党执政以后,必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研究了农村改革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肯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应该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这些年改革最成功的一点。老同志都会记得,过去我们为了农业上纲要,亩产过黄河、跨长江[3],也就是分别达到400斤、500斤、800斤,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真正达到这些目标的地方并不很多。现在,不仅南方,北方也有了吨粮乡、吨粮县,云南大理有的地方亩产高达3000多斤。去年,我到农村去,征求农民的意见。他们说挺好的,就是希望政策别再变。
《听取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1992年1月17日)
坚定信念,正视问题。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问题,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这是客观现实。这些事实说明当前国际上社会主义已处于低潮。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解释和看法也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坚定信念。理论与实践都说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一种比较理想的社会制度。失去信心,放弃社会主义阵地,这是非常有害的。二是正视问题。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范围出现这么多的问题,绝不是偶然的,应该客观地、认真地研究这一现实,找找内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那些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东西克服掉,否则口号再响亮,态度再坚决,也会葬送社会主义。
《会见马耳他工党领袖、前总理鲍尼其时的谈话》(1991年1月4日)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该干成什么模样,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最终的模式。
社会主义再有几十年才能更加定型,社会主义社会究竟该干成什么模样,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最终的模式。至于是方的还是圆的,是红的还是绿的,这要通过实践来回答。有些人说,只有达到某本书、某个文件上描绘的那个样子,才算是社会主义。这就会把人们的社会实践限定在一个主观模式里。
《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的谈话》(1992年3月15—18日)
跟上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研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模式。
对于社会主义的特征、模式,过去有过不少的论述。实践证明,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兴亡证明,有些说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比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等,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如果不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可能至今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苏东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历史,中国那么多人的经验教训,还不能引起重视吗?我们应该在冷静地思考过去的同时,冷静地思考未来,跟上时代潮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研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模式。
《同中办调研室部分同志的谈话》(1993年3月16日)
注释
[1]《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4卷,2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又称“农业四十条”)提出: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即上纲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即过黄河);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即跨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