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1950年,霍曼斯发表了《人类群体》,这部著作对小群体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做了描述性分析。正如玛格丽特·波洛玛(Margrete Poloma)指出的那样,霍曼斯的小群体研究是在结构功能主义影响下开展的。在他写作这部著作时,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已经发生了广泛影响,《人类群体》中关于小群体的结构分析和功能解释,基本上采用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然而,霍曼斯关于小群体的结构功能研究又与结构功能主义有很明显的区别。在他看来,结构功能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如制度、角色、文化、地位和权威结构等,都是思辨的产物,而不是从对人们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中得出来的,因而形成了抽象理论同具体社会现象的分离。所以,霍曼斯坚持从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出发,对小群体的行为结构和运行功能做出描述性分析,借此而阐述的小群体理论同帕森斯高度概括的结构功能理论有明显区别。

活动、互动、情感,这三个概念是霍曼斯分析小群体行为结构的基本概念。活动是指在具体的经验层面上的实际行为,只要研究人类行为群体,都必须从这种可观察的经验活动开始。群体内的个人之间或不同群体之间,都可以根据其活动的形式和完成各种活动的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互动是指发出刺激或接受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它明显地表现出群体成员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同对活动的研究一样,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可以根据互动的频率、互动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互动的途径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情感是指某种内部状态的外部显现或行为符号,可见这与一般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其他社会学著作中,情感大多指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情绪和情感运动变化过程,而霍曼斯在这里强调了情感概念的可观察性。在他看来,情感是通过外显行为表现的,饥饿和疲劳、舒适和满足等生理感受则是情感发生或显现的基础。情感的比较分析主要表现在情感强度(高或低)与情感方向(积极或消极)两个方面。

活动、互动和情感是相互联系的,不仅人们的活动可以引起群体内部的互动与情感发生,而且互动与情感也相互影响,并且又都能影响人们的活动。活动、互动和情感的相互关联、相互转化,构成了群体内部的行为结构或群体自身的社会体系。三种群体内部行为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范围,是群体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外是社会环境,群体存在于环境之中,而且必须适应环境。群体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格模式、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持的态度,以及群体在其运行过程中的社会组织背景与文化背景。

群体的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由此而形成了群体的外部系统。所谓群体的外部系统,不是指群体之外建立了什么系统,而是指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内部结构。像结构功能主义那样,霍曼斯把群体对环境的适应看作是不可缺失的,而且适应环境就必须接受各种环境因素的规定和限制,并对活动、互动和情感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劳动群体的成员必须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接受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必须进行的专业训练。他们的活动方式、互动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都不得不受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限制。如果他们违背了环境的限制,不仅完不成他们的生产任务,甚至面临从群体中被清除出去的危险。

群体的另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超出环境限制而发生的,这时活动、互动和情感所构成的联系被称为内部系统。在霍曼斯看来,受环境压力而发生的活动、互动和情感是被动的,是出于维持生存而做出的顺应环境、服从环境的群体行动,这是群体成员社会行动的基本内容。但是,群体成员不仅在工作之余可以摆脱劳动环境的种种限制,开展一些消遣性的社会活动,进而建立成员之间更密切的、非功利性的活动、互动和情感关系,而且在劳动过程中,也有超出生产规章制度限制范围而发生的、旨在加强友谊和密切相互关系的活动、互动和情感。这种不受环境压力而形成的内部系统,是群体成员主动性的活动、互动和情感关系,是在群体任务之外的群体关系,因此霍曼斯又称之为附加系统。

霍曼斯还论述了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的相互关系。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并且两个系统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无论哪一个系统发生了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另一个系统。霍曼斯举例说:如果某个劳动群体的工作任务发生变化,成员的劳动地点由集中变成分散,这时不仅对成员的管理方式会发生变化,而且成员间的娱乐活动和感情交流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了外部系统的变化使内部系统也发生了变化。同样,内部系统的变化也能影响外部系统。例如,某个班级的学生违背学校的管理规则而进行某种恶作剧,原有的规则难以对学生的恶作剧起到有效限制,这时学校将采取新的更严格的规则来管理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使学生的自由活动受到更严厉的限制。这实质上就是内部系统的变化引起了外部系统的变化。

霍曼斯这些论述都是以小群体为对象而展开的。像库利论述的初级群体那样,霍曼斯所指的小群体不仅规模小,而且成员之间是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关系。不过,霍曼斯的小群体概念同库利的初级群体概念也有一定的区别:霍曼斯的小群体是有特定规则和特定任务的,一般情况下是具有明确功利追求的;库利的初级群体则不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功利性的目的与任务,他强调了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关系。然而,无论有何明显区别,小群体和初级群体都是人们通过经验活动而直接交往的小型群体。霍曼斯认为,只有把社会交换行为研究聚集在小群体上,才能观察到人们真实而具体的交换行为。并且,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都是在小群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对小群体的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的研究也就在社会学研究中获得了基础性地位。

由于霍曼斯关于小群体的研究是描述性的,所以他避免过多的抽象讨论。他挑选了别人已经研究过的一些个案进行再研究,以此来避免研究的抽象性。他进行再研究的个案包括:“西部电气工厂中的接线组装小组(它作为霍桑研究系列的一部分,已经作了精细的观察)、诺顿街的帮伙(它是一个城市街角上的友侪群体,已由W.F.怀特进行了细微的研究)、提克皮亚岛的家族系统(R.弗尔斯描述和分析过的一个玻利尼亚小岛)、希尔镇(一个正在衰落的新英格兰社区)以及电气设备公司(一个由于存在人际关系紧张和麻烦而最终导致改组的公司)。”注28从霍曼斯挑选的这5个研究个案中可以进一步明确他所指的小群体的性质和特点,并且还可以发现:当霍曼斯强调社会交换研究的描述性时,并不一定要亲自观察那些当下发生的社会事实,借助别人的观察材料也可以进行描述性研究。

霍曼斯的小群体研究尽管表现出借助别人观察材料的间接性,但是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在经验事实基础上开展逻辑演绎性的理论解释,是他始终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他指出:“如果说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它就必须认真从事这样的一种科学工作,即对所发现的经验性关系做出解释。解释是一种理论,其形式是一种演绎体系。虽然功能主义学派都在谈论理论,但他们并没有进行足够的理论工作。……如果认真地努力以构造理论,这就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开端,而最终的结果是关于人的行为而不是关于社会均衡的一般性命题。”注29霍曼斯并不反对演绎性的理论解释,但是它必须是以经验事实为对象的逻辑概论,并且推论的结果也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这个原则使霍曼斯与从概念到概念的哲学推论明确划清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