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一):传统革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1979)

在国内外关于我国古代玉器的著录中,有一批奇特的玉石雕刻[图1.1]。它们的形状、花纹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品,十分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全部是1930年以前发现的,不久就大部流传国外,至于出土地点、出土情况则没有任何记载。二三十年来,一些国外研究者曾试图推测它们的时代,但是由于没有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去进行分析,没有注意把这些传世品与科学发掘实物细致比较,仅仅由形式上的类比去构想发展的线索,因而,有人认为属于商周,有人则认为属于西汉,议论纷纭,相差不止千年!

图1.1 一组早期的玉石雕刻

实际上无论形态花纹、雕刻方法,还是反映的习俗,都可确切证明这批玉器是属于同种文化的作品。根据纹饰特点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类:

①人形玉饰,故宫博物院藏。上半为裸肩人形,下半为变形兽面纹。透雕,似为佩饰。

②人面纹玉饰,高7.5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藏。中部为正面人头像,上下各有一组变形兽面纹。线刻,后部各角穿孔,应是其他器物上的附饰。

③人面纹玉刀,长72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刀身饰两组图案,属于本类的是③a。侧面头像,头侧有华丽的翼形饰。

④人形玉饰,长7.7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藏。上端刻人头形,有系孔,应为佩饰。

⑤裸身玉像,高20.8厘米,法国塞努奇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藏。作侧面屈膝抱肘的人形,两面刻纹相同。


以上五像都比较写实,虽有正侧两种形式,但基本造型、装饰特点是一致的,都披长发,带珥饰和圈形冠。


第二类:

⑥鹰攫人首玉饰,中国故宫博物院藏。透雕,似为佩饰。

③b怪兽食人图像,与③a同见于人面纹玉刀上。


这两例中,人像部仅有头部,造型与上类人像接近,但无冠、珥和翼形饰,且正被鹰鸟、怪兽擒食。


第三类:

⑦人面玉饰,宽9厘米,美国芝加哥美术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藏。正背面刻有不同的人面或兽面,线刻,珥饰透雕。

⑧人面玉饰,宽5.5厘米,大英博物馆藏。头戴饰螺旋纹圈形冠,半立雕,珥饰穿透。

⑨人面纹玉饰,长7.4厘米,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藏。下部为柄形,上部展宽,正反两面刻不同的变形人面纹。

⑩人面玉饰,宽7厘米,史密森学会藏。正背刻不同的变形人面,线刻,珥部穿透。

⑪人面玉饰,宽4.8厘米,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藏。半立雕,珥饰和颈部有穿孔。

⑫人面玉饰,高5.1厘米,美国福格美术馆(Fogg Museum)藏。与⑪相似。

⑬人面玉饰,高4.6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半立雕,珥饰透雕,颈部刻花纹。

⑭人面玉饰,高7.7厘米,史密森学会藏。正背刻不同的变形人像,戴羽状高冠,颈部下端有座,造型及雕刻技法与⑦⑨⑩各像极为一致,疑为一组饰物。

⑮人面玉饰,高6.7厘米,美国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收藏。与⑭相似。

⑯人面纹玉圭,长24.6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圭身正背单线阴刻变形人像,属于本类的是⑯a。玉圭在入藏清宫时加刻了乾隆款题诗。

⑰人面纹玉圭,长18.5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圭正面浮雕头像,背面刻鹰鸟图案。


本类人像被更强烈地夸张变形,巨口獠牙,极其狰狞,形成一种“恶魔式”的面容。都带珥,头部两侧往往有翼形装饰。


第四类:

⑱残人面玉饰,宽6.1厘米,赛克勒收藏。上半残缺,线刻,珥部透雕。

⑲人面玉饰,长3.6厘米,赛克勒收藏。人像作侧面,戴羽状冠。珥部透雕。

⑳人头玉像,高3.4厘米,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藏。立雕,非常写实,带圈形冠。

㉑人面玉饰,高8.8厘米,芝加哥美术馆藏。立柱形,五官单线线刻,戴羽状高冠。

㉒㉓兽面玉饰,高4.8厘米、8厘米,分别由赛克勒、芝加哥美术馆收藏。两像相似,有兽角形饰。


以上六像形状、装饰与第三类相似,但突起的犬齿与口部接通,是第三类人像交错獠牙简化的结果。


第五类:

㉔残刻纹玉圭,长12.7厘米,福格美术馆藏。玉圭上半残缺,单线浅刻变形兽面纹,有双角和翼形饰。

㉕刻纹玉圭,长34.2厘米,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藏。饰直线纹、绳索纹,并以流转的阴刻单线构成变形兽面纹。

㉖刻纹玉圭,宽8.3厘米,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正面饰变形兽面纹,具有华丽的冠角和侧翼。背面饰鹰鸟图案。

[27]镂纹玉饰。德国亨利希·哈德(Heinrich Harder)收藏。玉饰作梯形,镂雕变形兽面图案,四周穿孔。

[28][29]玉饰,宽18.8厘米、10.3厘米,分别由赛克勒、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Sea△ le Art Museum)收藏。两器相似,具有冠和翼形饰的轮廓,五官没有细致刻划。

[30]玉刀,长48.3厘米,赛克勒收藏。刀身一侧与中部刻不同的几何纹样,虽然极端抽象化,但仍可看到冠和翼形的痕迹。


以上七例情况不完全一致,但各例中显示的冠、翼、目纹等特点表明,这种高度概括的几何人面纹,不过是第三、四类人像抽象变形的结果。


这五类纹样包含着许多共同因素,如冠饰、珥饰和翼形饰见于第一、三、四、五类,相同的鹰鸟纹见于第二、三、五类。此外各类纹样又有着并存现象和一些过渡形态,如第五类几何人面纹又见于第一类①②、第三类⑦等器物中,⑱像可以看成是第三类到第四类的过渡,⑦是第三类到第五类的过渡等等。

由于这些共同因素的存在,它们属于同种文化产生的一组器物是无可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