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抗心力衰竭药物
心力衰竭(HF)可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尿药、ACEI/ARB、β受体拮抗药、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等。药物的使用强调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为主,同时缓解症状和体征(如水肿)。急性心力衰竭以迅速控制症状、缓解病情为主,可使用强效利尿药、镇静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及扩血管药物。
一、利尿药及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利尿药促进水和电解质的排泄,减轻心力衰竭时的水钠潴留。醛固酮受体拮抗药可抑制心肌细胞重构,并可预防长期应用ACEI/ARB类药物导致的醛固酮“逃逸现象”,长期应用可降低病死率。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心力衰竭患者首选强效利尿药(袢利尿药)。噻嗪类药物用于轻度液体潴留患者,氢氯噻嗪100mg/d已达最大利尿效应,再增量无效。
2.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液体潴留情况调整剂量,体质量以每天减轻0.5~1kg为宜。利尿药的剂量使用见表5-8-1。
3.可间断使用,避免利尿药抵抗和电解质紊乱。
4.对于LVEF≤35%、NYHAⅡ~Ⅳ级;已经使用ACEI/ARB和β受体拮抗药仍持续有症状;AMI后、LVEF≤40%有症状或既往有糖尿病的患者均应给以醛固酮受体拮抗药治疗。
表5-8-1 利尿药的剂量使用表
5.其他见第一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利尿药部分。
(二)药物各论
见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利尿药部分。
二、ACEI/ARB
ACEI/ARB类药物通过抑制RAAS系统,抑制心肌重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心力衰竭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药物。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在无禁忌证时,所有左心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均应终身使用。
2.ARB类推荐用于ACEI不能耐受的患者。
3.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目标剂量。每1~2周剂量倍增1次,避免突然停用。
ACEI/ARB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用法分别见表5-8-2和表5-8-3。
表5-8-2 ACEI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用法
表5-8-3 ARB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用法
4.一般不推荐ACEI联合ARB治疗心力衰竭。
5.其他注意事项见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的ACEI/ARB部分。
(二)药物各论
见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的ACEI/ARB部分。
三、β受体拮抗药
β受体拮抗药具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但长期(>3个月)应用可改善心功能,延缓或抑制心肌重构,显著降低猝死率。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恢复β受体的正常功能相关。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无禁忌证时,LV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建议终身使用。NYHA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在密切的监护和医师的指导下应用。未用过β受体拮抗药的心力衰竭患者,在症状得到改善后(可停用静脉利尿药时)应尽早开始使用。
2.具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证据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
3.用药期间如心力衰竭有轻、中度加重,应加大利尿药的用量。若病情恶化,β受体拮抗药可暂时减量。
4.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降至55~60次/分)。
β受体拮抗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用量见表5-8-4。
表5-8-4 β受体拮抗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用量
5.其他注意事项见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的β受体拮抗药部分。
(二)药物各论
见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的β受体拮抗药部分。
四、正性肌力药物
又称强心药,指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主要有两大类:洋地黄类,如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等;非洋地黄类,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儿茶酚胺类(多巴胺)、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等。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已充分使用利尿药、ACEI/ARB、β受体拮抗药和醛固酮受体拮抗药,LVEF≤40%,仍持续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Ⅰ级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2.地高辛长期使用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为中性,不增加病死率。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药物长期使用可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限短期使用。左西孟旦不增加病死率。
3.洋地黄类药物应小剂量使用,同时监测患者的血钾情况,避免低血钾,预防洋地黄中毒。可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洋地黄毒苷的治疗浓度为15~30ng/ml,交叉浓度为25~35ng/ml,中毒浓度为>35ng/ml。
(二)药物各论
地高辛Digoxin
【其他名称】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强心素
【药理作用】
本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选择性地抑制心机细胞膜的Na+,K+-ATP酶,增高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激动心肌收缩蛋白。负性频率作用: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心脏电生理作用: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提高蒲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导致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增加;缩短蒲肯野纤维的有效不应期。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为60%~80%,口服的起效时间为0.5~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3小时,获最大效应时间为4~6小时。地高辛的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6小时。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为20%~25%。以原形由肾排出,尿中的排出量为用量的50%~70%。
【适应证】
急、慢性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引起的快速心室率,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1.口服
(1)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125~0.5mg,一日1次,7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若快速负荷量,可一次0.25mg,每6~8小时1次,总剂量为一日0.75~1.25mg;维持量为一次0.125~0.5mg,一日1次。
(2)儿童:一日总量为早产儿按体重0.02~0.03mg/kg,1个月以下的新生儿按体重0.03~0.04mg/kg,1个月~2岁按体重0.05~0.06mg/kg,2~5岁按体重0.03~0.04mg/kg,5~10岁按体重0.02~0.035mg/kg,10岁或10岁以上参照成人常用量。总量分3次或每6~8小时1次给予,维持剂量为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小时1次或一日1次。
2.静脉注射
(1)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25~0.5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以后可用0.25mg,每隔4~6小时按需注射,但一日总量不超过1mg;不能口服者需静脉注射,维持量为0.125~0.5mg,一日1次。
(2)儿童:按下列剂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早产新生儿按体重0.015~0.025mg/kg,足月新生儿按体重0.02~0.03mg/kg,1个月~2岁按体重0.04~0.05mg/kg,2~5岁按体重0.025~0.035mg/kg,5~10岁按体重0.015~0.03mg/kg,10岁或10岁以上参照成人常用量。
【不良反应】
常见心律失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下腹痛、无力和软弱;少见视力模糊、色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罕见嗜睡、头痛、皮疹和荨麻疹。
【禁忌证】
1.任何洋地黄类制中毒者禁用。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患者禁用。
3.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合用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2.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铵、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合用,可因作用相加导致心律失常。
3.与泮库溴铵、萝芙木碱、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4.与β受体拮抗药合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的可能;与维拉帕米、地尔硫、胺碘酮合用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
5.螺内酯可延长本品的半衰期。
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
7.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的肾清除,使本品的半衰期延长,有中毒危险。
8.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
9.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极其谨慎,尤其是也静脉注射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如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
2.剂量应个体化。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血压、心率及心律,心电图,心功能,电解质尤其是钾、钙、镁,肾功能。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3.不能与含钙的注射剂合用。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新生儿应减小剂量,1个月以上的婴儿比成人的用量略大;老年人需减小剂量。
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
【药理作用】
同地高辛。
【药动学】
不宜口服。静脉注射作用迅速,蓄积性较低,对迷走神经的作用很小。静脉注射后5~15分钟生效,1~2小时达最大效应,作用维持1~4天。可分布于心、肝、肾等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仅5%。以原形经肾排泄。清除半衰期约21小时。
【适应证】
急性心力衰竭(特别适用于洋地黄无效者)、心率正常或心率缓慢的心房颤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
1.成人
常用量为首剂0.125~0.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后缓慢注入,时间不少于5分钟,按需要可2小时后重复一次0.125~0.25mg,总剂量为一日0.25~0.5mg。极量为一次0.5mg,一日1mg。病情好转后,可改用洋地黄口服制剂。
2.儿童
常用量为一日按体重0.007~0.01mg/kg或按体表面积0.3mg/m2,首剂给予一半剂量,其余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间隔0.5~2小时给予。
【不良反应】
见地高辛。
【禁忌证】
本品毒性剧烈,过量时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近1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者不宜应用,以免有中毒危险;已用全效量的洋地黄者禁用,停药7天后慎用;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见地高辛。
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
【其他名称】
西地兰
【药理作用】
同地高辛。
【药动学】
水解为地高辛,为一种速效强心苷,其作用较洋地黄、地高辛快,但比毒毛花苷K稍慢。静脉注射可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中,10~30分钟起效,1~3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持续时间2~5小时。蛋白结合率低,为25%。半衰期为33~36小时。3~6日作用完全消失,在体内转化为地高辛,经肾脏排泄。由于排泄较快,蓄积性较小。
【适应证】
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引起的快速心室率。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
用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毒苷或在1周内未用过地高辛的患者初始剂量为0.4~0.6mg,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mg,总量为一日1~1.6mg。
2.儿童
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小时给予。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一日0.022mg/kg,2周~3岁一日0.025mg/kg。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
【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见地高辛。
米力农Milrinone
【其他名称】
米利酮
【药理作用】
本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心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增高,细胞内的钙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直接扩张小动脉,从而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左室功能,但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
【药动学】
静脉给药5~15分钟起生效,清除半衰期为2~3小时,蛋白结合率为70%。
【适应证】
对洋地黄、利尿药、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欠佳的急、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负荷量为25~75μg/kg,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以后以每分钟0.25~1.0μg/kg的速度维持。最大剂量为一日1.13mg/kg。
【不良反应】
少见头痛、室性心律失常、无力、血小板计数减少;过量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速。
【禁忌证】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吡胺同用可导致血压过低。
2.与常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合用,尚未见不良相互作用。
3.与硝酸酯类合用有相加效应。
4.本品有加强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故应用期间不必停用洋地黄。
5.与速尿混合立即产生沉淀。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如肝肾功能损害、低血压、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不宜用于严重的瓣膜狭窄病变、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2.仅限于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增加病死率。
3.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必要时调整剂量。
4.对房扑、房颤患者,因可增加房室传导作用导致心室率增快,宜先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
5.合用强利尿药时,可使左室充盈压过度下降,且易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6.肾功能不全者宜减量。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
多巴胺Dopamine
【药理作用】
本药激动交感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效应为剂量依赖性。小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小到中等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2~10μg/k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μg/k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
【药动学】
口服无效,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注射5分钟内起效,持续5~10分钟,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为无活性的化合物,半衰期约为2分钟。经肾排泄,约80%在24小时内排出;尿液内以代谢物为主,极小部分为原形。
【适应证】
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也可用于洋地黄和利尿药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在滴注前必须稀释,稀释液的浓度取决于剂量及个体需要的液量。若不需要扩容,可用0.8mg/ml溶液;如有液体潴留,可用1.6~3.2mg/ml溶液。
1.成人常用量
开始时按体重每分钟1~5μg/kg,10分钟内以按体重每分钟1~4μg/kg的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2.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
静脉滴注开始时按体重每分钟0.5~2μg/kg逐渐递增。多数按体重每分钟1~3μg/kg给予即可生效。
3.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
静脉滴注开始时按体重每分钟1μg/kg,逐增至按体重每分钟5~10μg/kg,直到按体重每分钟20μg/kg,以达到最满意的效应。
4.危重病例
先按体重每分钟5μg/kg滴注,然后以按体重每分钟5~10μg/kg递增至按体重每分钟20~50μg/kg,以达到满意的效应;或本品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时按75~100μg/min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μg。
【不良反应】
常见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时)、乏力;少见头痛、恶心、呕吐。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可见手足疼痛或发凉;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
【禁忌证】
嗜铬细胞瘤、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本品及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高度敏感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大剂量的多巴胺与α受体拮抗药合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收缩作用拮抗。
2.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3.与β受体拮抗药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拮抗作用。
4.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5.与利尿药同用,使肾血流量增加,增加利尿作用;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6.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7.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8.与苯妥英钠同时静脉注射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
【注意事项】
1.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高度敏感的患者可能对本品也异常敏感。
2.下列情况慎用,如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闭塞性血管病(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雷诺病等);对肢端循环不良;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
3.滴注本品时须监测、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
4.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选用粗大的静脉做静脉注射或滴注,以防药液外溢,及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mg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做浸润。
5.静脉滴注时应控制滴注速度和时间,需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异位搏动出现与否等而定。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6.遇有血管过度收缩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和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7.如在滴注多巴胺时血压继续下降或经调整剂量仍持续低血压,应停用多巴胺,改用更强的血管收缩药。
8.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的低血压,故停用时剂量应逐渐递减。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其他名称】
杜丁胺
【药理作用】
本药直接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排出量,使心排血量增加。对β2及α受体的作用相对较小。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量。
【药动学】
口服无效。静脉注入1~2分钟内起效,如缓慢滴注可延长到10分钟。一般静脉注射后10分钟作用达高峰,持续数分钟。半衰期约为2分钟,经肝脏代谢,自肾脏排出。
【适应证】
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的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使用。一次250mg,以每分钟2.5~10μg/kg给予,速度在每分钟15μg/kg以下时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基本无变化;偶用大于每分钟15μg/kg,但需注意过大剂量仍然有可能加速心率并产生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可见心悸、恶心、头痛、胸痛、气短等。如出现收缩压升高、心率增快,则多与剂量有关,应减量或暂停用药。
【禁忌证】
对本品或其他拟交感药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全麻药尤其环丙烷、氟烷等同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与β受体拮抗药同用,可拮抗本品对β1受体的作用,导致α受体的作用占优势,外周血管的总阻力加大。与硝普钠同用,可导致心排血量微增,肺楔嵌压略降。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如心房颤动、高血压、严重的机械梗阻(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
2.用药期间应定期或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排血量,必要或可能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嵌压。
3.用药前应先补充血容量、纠正血容量,给药浓度随用量和患者所需的液体量而定。
4.治疗时间和给药速度按患者的治疗效应调整,可依据心率、血压、尿量以及是否出现异位搏动等情况而定。如果有可能,应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和心排血量。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左西孟旦Levosimendan
【其他名称】
悦文
【药理作用】
本药为钙增敏剂,以钙离子浓度依赖的方式与心肌的肌钙蛋白C结合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并不影响心室舒张;同时可通过使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而产生血管舒张作用,使得冠状动脉阻力血管和静脉容量血管舒张,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还可抑制磷酸二酯酶Ⅲ。
【药动学】
97%~98%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脏代谢。有中度的CYP2D6抑制作用,半衰期约为1小时。54%自尿中排泄,44%自粪便排泄。形成的循环活性代谢物为OR-1855 和OR-1896,它们排泄得比较慢,在停止给药后的大约2天可以达到血浆峰浓度。代谢物的半衰期为75~80小时。
【适应证】
适用于传统治疗(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类)疗效不佳,并且需要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的短期治疗。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治疗的初始负荷剂量为6~12μg/kg,时间应大于10分钟,之后应持续输注0.1μg/(kg·min)。对处于急性失代偿期的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持续给药时间通常为24小时。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使用。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低血压和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钾血症、失眠、头晕、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期前收缩、恶心、便秘、腹泻、呕吐、血红蛋白减少。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者;显著影响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机械性阻塞性疾病;严重的肝、肾(肌酸酐清除率<30ml/min)功能损伤的患者;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患者;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病史的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输注时可引起低血压。与地高辛合用未发现药动学的相互影响。合用β受体拮抗药不影响本药的疗效。与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明显增强。
【注意事项】
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贫血,存有低血压风险,长QTc间期患者,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慎用。初期可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用药前应纠正严重的血容量减少症状。血流动力学效应确切的持续时间尚未确定,一般持续7~10天。可能会引起血钾浓度的降低,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在输注后的14天内不可进行授乳;不能用于儿童或18岁以下的青少年。
(三)药物特征比较
正性肌力药物的药动学比较见表5-8-5。
表5-8-5 正性肌力药物的药动学比较
五、扩张血管药物
扩张血管药物可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缓解肺淤血等。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药物、硝普钠和乌拉地尔等。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可安全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不改善远期预后。
(一)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多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无证据,可作为姑息疗法,短期应用缓解症状。
2.此类药物使用中应密切监护血压,防止低血压。
3.其他注意事项见具体药物。
(二)药物各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其他名称】
新活素,萘西利肽
【药理作用】
人脑利钠肽与特异性的利钠肽受体结合,扩张动脉和静脉,拮抗RAAS系统,拮抗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强钠的排泄,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亦抵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作用。没有正性肌力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药动学】
以3种独立的机制从循环系统中清除: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清除性受体结合随后进入细胞内并被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多肽被内肽酶如在血管内皮上的中性内肽酶所水解切割;通过肾脏过滤清除(<2%)。
【适应证】
患有休息或轻微活动时呼吸困难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静脉治疗,按NYHA分级>Ⅱ级。
【用法用量】
按负荷剂量静脉推注,随后按维持剂量进行静脉滴注。负荷剂量为1.5~2μg/kg,维持剂量速率为0.0075~O.01μg/(kg·min)[建议开始静脉滴注的维持剂量速率为0.0075μg/(kg·min)]。调整增加滴注给药速率需谨慎。本品的给药方式在国内临床采用连续静脉滴注24小时的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其他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室速、血肌酐升高等。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者、心源性休克或收缩压<90mmHg的患者禁用。应避免在被怀疑有或已知有低心脏充盈压的患者中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药物相互作用】
与利尿药、地高辛、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凝药、口服的硝酸盐类药物、他汀类药物、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拮抗剂、多巴酚丁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多巴胺合用没有有临床意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互影响。
【注意事项】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能对肾脏功能有影响;需密切监视血压。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无儿童用药的相关资料。
(三)药物特征比较
扩张血管药物的药动学比较见表5-8-6。
表5-8-6 扩张血管药物的药动学比较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