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大常用属阳食物

生姜发汗散寒

在五味中,生姜味辛,辛主散,故能发汗、祛风散寒,是典型的属阳的食物。民间有“冬天一碗姜糖汤,祛风祛寒赛仙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的说法。一般人吃过生姜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从毛孔渗出的汗液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能把病菌放出的毒素、人体内的寒气一同排出体外,所以身体受了寒凉,吃些生姜就能及时散寒。

夏天在空调房里待久了,四肢关节和腰部最容易受风寒的侵袭,导致酸痛,这个时候,可以煮一些浓浓的热姜汤,用毛巾浸水热敷患处。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先内服一些姜汤,同时外用热姜汤洗手或者泡脚,这样能达到散风祛寒、舒筋活血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

如果长时间吹空调加之室内外温差过大,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主要体现在恶寒、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上一碗姜汤,你会发现感冒症状好了许多。生姜有辛辣之味,一般人不爱吃,所以姜汤中可加入红糖,红糖性温味甘,有暖胃、祛寒的作用,且红糖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与生姜一起熬成姜糖水,不仅好喝,还能祛寒防病,一举两得。

按中医理论,生姜还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

值得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舌质红,舌苔黄或者目赤内热的人不宜吃姜,否则会令自己的症状加剧。

花椒驱寒祛湿

很多人一到了冬天就会很难受,因为手和脚就开始出现龟裂、冻疮等现象。发过一次后,第二年还会更容易复发,反反复复让人感到无从解决。那除了戴手套好像就没有再好的办法了,在脚上和手上涂抹各种护肤品都不管用。其实有个祛除冻疮非常有效的方法,所用的东西也是身边随处都可以看见的。

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是花椒,花椒是非常常见的调味品,但是它的药用价值一点儿也不能小看。花椒有几种,在治疗冻疮的时候最好选用川椒,川椒为花椒中的上品,比一般花椒粒大,香味浓郁,颜色略红而鲜艳。

中医认为川椒味辛、性热,具有温补脾胃、散阴寒等作用。如果用川椒泡脚能够燥湿祛寒,方法是抓一把川椒,放在锅中用水煮沸,然后稍凉后就边洗脚边泡脚,让整个脚部都接触上花椒水。在泡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疼痛,因为这里面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是只要能坚持一下,冻疮就再也不会出现在脚上。对手上的冻疮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当然也有用普通花椒来代替川椒的,也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利用川椒水治冻疮,不适宜那些冻疮已经溃破的人群。

除了驱寒的功效外,花椒还能祛湿。所以在南方雨水多的地区,因为湿气大,很适合吃点花椒祛湿,保持体内阴阳的和谐。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的人还有孕妇不适宜吃花椒。

胡椒温中散寒

胡椒具有强烈的辛辣芳香气味,自唐代开始就成为人们广为应用的调味品。因为胡椒能够增加菜的香辣味,增进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医认为,胡椒性热,有驱寒、发汗、解表的功用。但是如果过量或久服,就会损伤元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己在小时候,每年春夏之交时,就会患上眼疾,而且药物往往不起作用。后来,他跟父亲学医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认为自己的眼疾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在认真地思索自己的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后,李时珍认为自己的眼疾跟胡椒有关系。因为他家紧靠湖边,食用鲜鱼、水菜较多,他母亲喜欢在煮蒸鱼虾时用胡椒调味,久而久之,自己也养成了嗜食胡椒的习惯。不过胡椒性热,宜生火,李时珍后来便决定不再食胡椒,一年后,他的眼疾果然不再复发了。

胡椒的这种辛热有什么办法制约吗?李时珍发现,有些医生在给病人用胡椒时,同时又用绿豆,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绿豆性寒,与辛热的胡椒同用,寒热相互抑制,阴阳配合得当,自然会取得理想的疗效。李时珍把这些亲身体会都在《本草纲目》中做了详细的叙述。

对于体寒的人而言,胡椒无疑是一味很好的药,有胃寒、腹泻、虚冷等症的人可以适当吃些胡椒,但是体内有热的人不宜食用。

小茴香暖下腹

小茴香是我们在炒菜时常用的香料,尤其是在做肉菜的时候,它能去掉肉类的腥臭气,保留肉的香气。药物中被称作茴香的,还有八角茴香,也就是调料中的大料或八角,此物与小茴香的药用功能相似,不过气味偏于浑厚,不像小茴香辛燥香烈,因此理气、散寒的作用也相对逊色多了。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治疗疝气,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故事。

清朝末年,俄罗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览杭州西湖,正当他尽情欣赏秀丽风光之时,突然疝气发作,痛得他捧腹大叫。这时,随行的俄罗斯医生束手无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中药小茴香一两,研成粗末,让米哈伊洛夫用二两浙江绍兴黄酒送服,大约过了20分钟,他的疝痛奇迹般地减轻,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时也被传为佳话。

疝气也叫作小肠气,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肠之间存有寒气,令睾丸胀痛。小茴香因为具有驱散脾胃和小肠寒气的共享,所以能治好俄罗斯富商的疝气。对于胃痛或者因为寒凝引起的痛经,小茴香也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大家既可以用小茴香煎水喝,也可以将小茴香炒热后装入布袋温熨胃脘或小腹。嫌麻烦的也可以直接将小茴香同粗盐混合装入布袋中,用时只需在微波炉里加热3分钟就可以热敷了。凡是因为寒凉而来的疼痛都可以用它热敷,这远比热水袋有效,一是因为茴香的芳香能够渗透进皮肤,二是茴香具有补肾阳的作用,肾主骨,因此对于关节的疼痛热敷茴香也很有作用。

南瓜温补脾气

南瓜又名倭瓜、北瓜。南瓜品种较多,各地名称有异,功用相似。《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医林纪要》记载它能“益心敛肺”。中医学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南瓜可以补脾利水,是一种很好的食疗蔬菜。现代研究也发现南瓜对于轻度的糖尿病有治疗效果。我们知道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人体内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铬和镍这两种微量元素,均可激活胰岛素的活性而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南瓜是一种高纤维食品,它可以延缓小肠对糖的吸收,使血糖不至在食后急剧上升,以减轻胰岛素的负担,使其逐步恢复正常分泌功能。

南瓜的吃法很多,可以做成南瓜粥、南瓜饼或做馅、炒菜等。老年人在吃的时候,还可以将南瓜切成几个大块,直接放在锅里蒸熟吃,味道也不错。

南瓜补气,因此患有气滞湿阻的人不宜吃南瓜,南瓜为属阳食物,所以体质偏热或有胃热的人应该少食。普通人也不要多吃南瓜,一是可能引发脚气,二是容易发生黄疸。再好的食物也要食之有度,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栗子温补脾肾

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又被称为“铁杆庄稼”。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可能从未见过栗子的原生态面目——它的外观很像一个拳头大小的碧绿色刺猬,浑身是刺。如果脚上是硬底鞋,可以在它身上跺一脚,然后再用鞋底前后揉搓几下,栗子就会裂开,露出一窝光洁的果实,这时看到的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模样。

板栗不仅吃起来可口,养生功效也一直很受重视。《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入脾肾经”。孕妇在怀孕初期常常胃口不佳,就算是平时喜欢的菜也不想吃,这时就可以吃些熟板栗帮助身体改善肠胃功能。如今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营养照顾过于精细,导致很多小儿出现了脾虚之症,厌食或拒食、腹泻、体型偏瘦。此时也可将板栗仁蒸煮熟后,磨粉制成糕饼,增加孩子的食欲。

除了补益脾胃,板栗还有补肾的作用。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千金方》中补充介绍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也就是说,市场上所卖的糖炒栗子虽然味道好,但是补肾的作用不如生吃好。人到老年因为阳气的衰退,基本上都会出现腰膝酸软、牙齿松动等现象,这些其实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可以从补肾入手,及早预防,食用生板栗是可行的方法。不过,栗子也不宜多吃,否则容易导致脾胃积热。

韭菜补肾壮阳

韭菜又名起阳菜、壮阳菜,是我国传统蔬菜,它颜色碧绿、味道浓郁,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称。这是因为,春天气候渐暖,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需要保护阳气,而韭菜性温,可祛阴散寒,是养阳的佳蔬良药,所以春天一定要多吃韭菜。

韭菜的味道以春天时最美,自古以来,赞扬春韭者不计其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本草纲目》也记载“正月葱,二月韭”。就是说,农历二月生长的韭菜最益于人体健康。

韭菜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肾壮阳、温中开胃、散瘀活血之功效。《食用本草》中说“韭菜性温,味辛、微甘;补肾益胃、散瘀行滞、止汗固涩。”现代医学证明,韭菜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韭菜中含有硫化物和挥发性油,有增进食欲和消毒灭菌的功效;韭菜中含膳食纤维较多,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的作用;所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预防上皮细胞癌变;所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能抗氧化,帮助清除氧自由基,既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人体的性功能,并有抗衰老的作用。

韭菜性温,一般人都可食用,比较适合阳痿、早泄、遗精、遗尿、高血脂者食用。妇女痛经、不孕及产后乳汁不通者也比较适合食用。但是,凡阴虚火旺、疮疡、目疾等患者及孕妇忌食。另外,夏季不宜过多食用韭菜,因为这个时期韭菜已老化,纤维多而粗糙,不易被吸收,多食易引起腹胀、腹泻。韭菜也不可与白酒、蜂蜜、牛肉、菠菜同食。

大葱通阳解表

俗话说:“常吃葱,人轻松。”大葱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烹饪中的调味佳品,也是一味民间广泛使用的良药。过去民间主要用它治疗鼻塞不通、伤风感冒、敷伤退肿。葱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李时珍对葱的药用价值更是推崇备至,《本草纲目》中说它“性味辛平、甘温,能治寒热、外感和肝中邪气。”

如果用来治疗感冒,一般都是取葱白的部分,葱白有发汗解表、通气、理气的作用。简单点可以直接用葱白熬水喝,然后捂上被子出点儿汗,发冷和鼻塞的症状就会缓解。用葱白二两、一把淡豆豉煎汤,是中医治感冒的良方“葱豉汤”,如果加几片姜一起煮,趁热喝,出点儿汗,疗效更加显著。

大葱被中医列为解表药,走窜性强,易开腠发汗,适宜于感冒无汗的患者食用。如果感冒后汗多因表虚营卫不固,不宜服食大葱,否则会加重出汗的病情。

洋葱发散表寒

洋葱的营养价值极高,集营养、医疗和保健于一身,在欧洲被誉为“菜中皇后”。进入冬季后,洋葱摆上餐桌的频率高起来,特别是西餐,洋葱唱主角。洋葱是俄罗斯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蔬菜,说明多吃洋葱可增暖、强身。

中医认为,洋葱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脾、肾、肺经,具有温中通阳、理气和中的作用。很多人在冬季常常感觉身体上某些小部位,比如手、脚、耳朵等特别寒冷,而此时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并不是冷得受不了,医学上把这种反应统称为“寒证”。如果有这方面的症状,那就把洋葱请上餐桌,烹饪一些抵抗寒流的冬季暖身餐。其实一些味道辛辣、气味强烈的食物,大都是属阳食物。《黄帝内经》认为五味的作用是“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辣的气味具有发散的功用,能鼓动体内的阳气,发汗解表。

现代医学认为,洋葱鳞茎和叶子含有一种称为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物,具有辛辣味,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抗寒,抵御流感病毒。除此之外,它还有降血压、降血糖、防止骨质流失的作用。

因洋葱辛温,热病患者应慎食洋葱。患有皮肤瘙痒性疾病、眼疾以及胃病、肺胃发炎者应少吃洋葱。另外,洋葱与蜂蜜不宜同食,蜂蜜有清热的作用,洋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遇到蜂蜜中的有机酸和酶类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并刺激胃肠道,导致腹胀、腹泻。

香菜辛味香窜

香菜,在北方俗称“芫荽”,香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和叙利亚等地,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经中亚从西域将种子带入我国。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

中医认为,香菜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本草纲目》记载香菜:“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香菜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因为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还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寒性体质的人适当吃点香菜能够缓解胃部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状。患风寒外感者、脱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吃香菜,但是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感冒者要少吃香菜,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