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养生是最好的活法

什么是养生——来自“庖丁解牛”的启示

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呢?有人认为,养生就是跑步,需要经常锻炼身体;也有人认为,养生就是按摩穴位,疏通全身经络;还有人认为,养生应该从一日三餐的营养入手。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若想全面了解养生的含义,首先应该从源头的角度去审视它。“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两本古籍上:一处见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上,另一处则见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在中学的课本上都曾学过。“庖丁”是指古代宫廷里专门从事牲畜屠宰的男人。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告诉梁惠王自己是如何宰牛的,介绍完后,梁惠王说了这么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翻译过来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如何理解这一养生之道呢?我们还要从庖丁的三个成长阶段说起。初学解牛时,他“所见无非牛者”,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解牛时只见到牛的整体外在形态。这时候的庖丁是一个“族庖”,解牛时经常用刀去砍劈骨头,因此需要每月换一次刀;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因为对牛的自然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庖丁成了一个技术良好的厨子,但解牛时仍经常用刀割筋肉,结果需每年换一次刀;“方今”的庖丁,已彻底掌握解牛之道,解牛时能以心神去领会而不以目视,依循自然纹理,刀锋切入空隙处,避实就虚,得心应手,所以他的刀在使用了十九年后仍像刚刚磨过一样。

庄子在这则故事中,借庖丁解牛的情形,说明了养生之道。其实,庖丁的成长过程也代表了“养生”的三重境界。一开始,他在解牛时违背了牛的生理结构而伤刀,属于违反养生之道的人;三年后,庖丁虽了解牛体的结构,但仍时常用刀割筋肉,刀锋难免受损,属于那些不善养生的人;最后,庖丁解牛时能够顺着牛体的自然结构,游刃有余而刀刃无损,十九年的刀仍锋利如新,属于深谙养生之道的人。庄子所称赞、追求的当然是第三重境界。

牛刀就好比是人的身体,如果顺应自然规律来使用,十九年的刀也依然崭新如故。但是如果不按章法使用,违背自然规律,牛刀的破损程度就会很严重。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晚上熬夜,白天睡觉,违背脏腑的工作时间;也有的人冬天在暖气房里吃冷饮,夏天在空调房里冻得手脚冰凉,违背了四季的变化。这些做法都没有遵从自然规律,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像“族庖”的那把牛刀一样,破损程度越来越严重。

《庖丁解牛》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养生要熟悉自己的生理、身体特点,处处小心爱护自己,不可造次,不能胡来。只有熟悉自己、爱护自己,才能在步入老年后,身体仍如年轻时一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