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住在养性斋的外国人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最初叫乐志斋,到清代的时候改名为养性斋。养性斋共两层楼,楼上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匾:“飞龙在天”。楼下正中悬挂着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这些苍劲有力的匾额,使斋内充满了文化气息。乾隆帝还将养性斋定为书房,专门用来收藏为纂修《四库全书》而征集的书籍。嘉庆帝和道光帝两位皇帝还经常到养性斋来吟诗作赋。从清朝几位皇帝对养性斋的喜爱和斋内众多的丹青墨迹来看,养性斋曾是清帝的书香雅室。然而在1924年的年初,在末代皇帝溥仪的安排下,养性斋竟住进了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就是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

figure_0111_0059
养性斋

庄士敦,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是一个与中国尤其是与清朝末期有很深渊源的外国人,也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他1874年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讲着一口十分流利的“京语”,平时一概穿大清朝服,行大清礼节,崇尚儒家思想。1898年,庄士敦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他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34年。1919年2月,庄墩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

庄士敦作为帝师是十分合格的。他对溥仪非常关心,向其介绍西方文明,使溥仪的眼界大开,对溥仪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对此,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承认,庄士敦已经成为他灵魂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庄士敦还是清室的保护人,他赞成复辟大清。溥仪曾赐他头品顶戴,御书房行走等职。

在华期间,庄士敦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

庄士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非常崇尚,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来到中国后,他不仅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庄士敦,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为自己取了一字“志道”,该词取《论语》“士志于道”,即要做基本价值的维护者的意思。

1931年,庄士敦离开中国,回到英国,就职于伦敦大学,我国伟大的大文豪钱钟书先生在留学英国的时候,就曾经受到过他的悉心指导和教诲。

7年后,庄士敦在对中国往事的无尽思念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