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法国失去霸主地位
历史背景
西班牙在16世纪是盛极一时的欧洲大国,但16世纪末期开始走向衰落,这对于法、英、奥、荷等欧洲列强来说是扩张的好机会。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没有继承人,继承问题成了各国密切关注的焦点。英、法、荷为分割利益,决定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孙子巴伐利亚继承。但查理二世遗嘱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浦继承。菲利浦享有法国的继承权,英、荷惧怕法国独吞西班牙,就对法宣战。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也为争夺继承权对法宣战,这样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战争开始了。
交战双方:由英、奥、荷等组成的反法同盟军VS由法、西、巴等组成的法国同盟军
交战时间:1701年~1714年
双方将帅:英荷统帅为马尔巴罗、尤金;法国同盟军统帅为维洛罗伊、旺多姆
双方投入兵力:英、奥、荷联军共约16万人;法、西、巴联军共约8万人
双方使用兵器:装有刺刀的隧发枪、马枪和火炮等
交战结果:法、西、巴联军交战处于下风,被击败
历史回放
1701年9月,英、荷、奥在海牙结成同盟,法国则积极与巴伐利亚联合。1702年,法国为阻击联军的进攻,派主力向莱茵河进发。被任命为英荷联军总司令的马尔巴罗率联军4万人直插法军身后,法军被迫撤退。10月,法军攻占了夹在法国与巴伐利亚中间的巴登国后,于1703年5月与巴伐利亚军队在乌尔姆会合,并一举攻占交通要塞布里萨赫的朗道,直接威胁奥地利。
形势危急的奥地利急忙求助英国,在尼德兰连战连胜的马尔巴罗迅速率军从马斯河长途远涉,向多瑙河流域转移。这是马尔巴罗针对法国在尼德兰实施战略防御、在奥地利实施进攻的策略,对英荷联军的战略部署做出的重大调整和转移。
1704年8月13日凌晨,英荷联军在布伦海姆与法巴联军开始会战。双方均以炮兵做头阵,相互对射4小时之久。在炮火的掩护下,英荷联军开始发动进攻,两翼骑兵同时向敌人发起全面攻势,中央步兵在两翼进攻的配合下迅速抢渡尼贝尔河。连续不断的枪炮压得法巴联军不断后退,英荷联军步步逼近。下午五点半,马尔巴罗命炮兵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轰击。逼近的骑兵和步兵趁势全面出击,法巴联军阵形被打开无数缺口,英荷联军如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插入敌人阵地。法巴联军彻底溃败,四散而逃。晚9时,这场战役宣告结束,法巴联军共损失4万余人,受到决定性的打击,巴伐利亚被迫退出战争。英荷联军乘胜一直追击向莱茵河撤退的法军残余,一举夺回被侵占的要塞朗道。
对于奥地利战场上的失败,法国极不甘心,于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尼德兰。1706年5月,两军在拉米伊再次相遇,英荷联军凭借杰出的军事天才马尔巴罗的出色指挥,使法军再次遭到重创,损失2.1万余人,英荷联军乘势攻占了佛兰德伦和布拉邦特两个地区。9月,法军重整残部,猛攻都灵。受英荷联军胜利影响的奥地利军队士气高涨,一举将法军击败,迫使法军撤出意大利境内。
西班牙战场上,在已登位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和西班牙贵族的支持下,法国取得了几场局部胜利,但对于整个局势没有根本性的意义。
1707年7月,英奥联军开始入侵法国本土,并包围了土伦。联军多次发动围攻,但坚固的防御和顽强的守兵使英奥联军撤回意大利。
双方战略战术
这次战争中双方在战术上均采用传统的线式阵形,但策略各不相同,英荷联军在马尔巴罗的指挥下,运用机动灵活的远涉迂回、切断敌人供给、突袭等策略,使法巴联军屡败。法军在策略上采用多线作战,致使兵力分散,在局部造成人数上的劣势。
1708年7月,英荷联军总司令马尔巴罗和尤金亲王再次联手在奥德纳尔德与旺多姆率领的法军展开激战,法军溃败,损失1万余人,联军攻克了里尔。惨败的法国被迫提出议和,但联军的要求使法国难以接受,于是1709年9月,双方调集兵力展开了最大一次会战。
马尔凯拉凯位于法比边界上,马尔巴罗率11万联军和8万法军在这里展开决战。双方排开传统的线式队形,展开了激烈的对攻。这是整个战争中最激烈、最壮观、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双方混战在一起,凭借人数上的优势,联军最终取得胜利,但也伤亡惨重,损失达2.4万人。
重要意义
此次战争后,法国开始走下坡路,大大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法西两国没有达到合并的目的,欧洲局势形成了新的格局。
之后,战争又继续了5年,虽然联军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但由于整个欧洲并没有采取积极行动,战争一直呈僵局。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的增强,不想击垮法国,遂与法国议和,各国响应,于1713年和1714年分别签订《乌德勒支和约》和《拉施塔特和约》,战争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