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的征战
——为欧洲中世纪奠基
交战双方:法兰克军队VS欧洲众国军队
交战时间:公元771年~814年
双方将帅:法兰克统帅是查理大帝;欧洲诸国统帅是诸国国王
双方使用兵器:盾、矛、刀剑、弓箭和匕首等
交战结果:查理大帝对各国、各族的战争,最终均以胜利而告终
历史背景
4世纪末,欧洲进入又一个动荡年代,各族部落纷纷侵入衰落的罗马帝国。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也趁机闯入罗马,盘踞在高卢,不久他们便控制了大部分的高卢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巩固了他们在高卢的根基。751年,信奉基督教的法兰克人在教皇的帮助下,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皇帝,颇具雄心的宫相“矮子”丕平当上了皇帝,建立加洛林王朝。771年,具有伟大战略思想的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统治者,他就是查理大帝。为了使所有西方民族都包罗在一个巨大的基督教大帝国之内,查理大帝开始了他的征战。
历史回放
查理大帝掌权后,为使自己伟大的战略思想能顺利实现,他对军队做了改革。根据各民族桀骜不驯的特点,他在每个地区都系统地建立了据点要塞,训练了一支装甲骑兵和一支配备精良的步兵,另外,还组建了两支独立的纵队:攻城纵队和补给纵队。一切准备就绪,查理大帝开始了他的征服之战。阿拉伯人进攻西欧被法兰克人阻止后,他们中的一支撒拉森人从北非进入西班牙,并在那里建立了哥尔多氏王国,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公元778年,查理大帝率领大军远征西班牙。他们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向撒拉森人发起猛攻,精良的装备和勇猛的冲杀,使撒拉森人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被迫退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并在查理大帝撤军的途中设下埋伏。
2000余名法兰克士兵在撤军途中,突遭伏军的袭击,赶紧吹响求救信号,但查理大帝误认为是海啸,没有在意。得不到支援的法兰克士兵只好与敌人死拼,2000余名士兵全部阵亡。后赶来救援的军队一鼓作气,将埋伏的撒拉森人消灭。
双方战略战术
查理大帝在他伟大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施行强兵加安抚策略,使征服对象逐渐统一到帝国之内。
日耳曼族的一支撒克逊人,凶悍善战,常常入侵周边国家。他们大都生活在德意志西北部森林里,对敌人多采取游击战,胜则烧杀抢掠,败则退居深山丛林。
查理大帝征服了撒拉森人后,决定出击撒克逊人。查理大帝派人对撒克逊人的出没规律做了详细的观察后,派一支精兵将撒克逊人诱出深山丛林,并命令主力部队迅速封锁撒克逊人的退路。然后,他集中优势兵力向撒克逊人发起了进攻。撒克逊人招架不住,只好向山里转移,早已埋伏在山上的法兰克人突然冲出使撒克逊人腹背受敌。查理大帝经过三年苦战,终于打败了撒克逊人,撒克逊皇帝维蒂金逃到国外。
一年后,维蒂金渡河回到本土,重新组织军队,进犯法兰克,并且屡战屡胜。查理大帝为了彻底消灭撒克逊人,调集全部兵力,向德意志的西北部进军,并且很快就将撒克逊人击溃。但是维蒂金又趁机逃到国外,盛怒的查理大帝把俘虏的4500余撒克逊人集体屠杀。
公元782年,维蒂金又卷土重来。查理对其进行了多次围剿,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撒克逊人。经过33年18次之多的反复较量,撒克逊人倔强不屈的性格使查理终于认识到要改变策略。他开始实行安抚策略,使他们融入法兰克人中,使其改信基督教。撒克逊人最终还是被征服成为法兰克的臣民。
查理大帝在位46年中,进行了53次重要战争,其中有30次亲征。他相继征服了不列颠人,把东方的文德人远远赶出境外,使强悍的阿瓦尔人俯首称臣,将匈奴的行宫夷为平地,最后,建立了一个继罗马帝国之后欧洲最强大的帝国。
重要意义
查理大帝的征战不仅改变了西欧的混乱局面,而且彻底解除了周边民族的威胁,使西欧自罗马以后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较安定的政教一体的帝国之内。这对日后欧洲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振兴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