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波斯战争
——两败俱伤的拉锯战
历史背景
罗马帝国不断衰落,逐渐分为东、西罗马两帝国。在匈奴等外族的入侵下,西罗马灭亡,而东罗马帝国仍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人们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当时,伊朗王朝也迅速崛起,成为西亚最大的帝国,史称新波斯帝国。两大帝国为扩张疆土从未停止过战争。4世纪末,两大帝国均受到外族入侵而暂时停止战争。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登上皇位后,一心想恢复古罗马旧时的版图,积极向东西扩张。
交战双方:拜占庭军队VS波斯军队
交战时间:公元527年~628年
双方将帅:拜占庭将帅有贝利撒留、贝思、希拉克等;波斯将帅有扎基西斯、梅尔美劳斯等
双方投入兵力:拜占庭约20万人次;波斯20余万人次
双方使用兵器:矛、盾、标枪、弓箭等
交战结果:双方交战过程中互有胜负,最后一次波斯军战败而终结
历史回放
公元527年,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为恢复昔日罗马的辉煌,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始扩张。他任命贝利撒留为东征统帅,率领2.5万人进攻波斯。波斯人立即命令扎基西斯率领4万大军在尼亚比斯阻击贝利撒留的东征军。公元529年,以逸待劳的波斯军对疲惫的东征军发起猛烈的进攻,贝利撒留全军溃败。波斯军乘机猛追,一直追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贝利撒留只好退守战略要塞德拉城,但他并未选择一味地防守,而是在要塞的南边平坦开阔的平原上命士兵挖一条“丁”字形堑壕,然后开始排兵布阵。他把勇敢而矫健的轻骑兵和步兵安排在壕沟里隐藏,将重骑兵部署在壕沟的前面。很快波斯军骑兵就向拜占庭重骑兵猛冲过来,拜占庭骑兵顽强抵抗,尽可能大地消耗对方的体力。人数占优的波斯军形成强劲的冲击波,拜占庭重骑兵终于支撑不住向后败退。这时贝利撒留命令埋伏的骑兵和步兵迅速冲出,猛攻波斯军,波斯军死伤无数。
公元532年,拜占庭为实现收复西罗马的计划,以退出德拉城驻军并向波斯支付巨额赔款为条件与波斯缔结合约。
拜占庭西征,收复了大片西罗马领土。波斯对拜占庭的胜利极为担心。公元540年,查士丁尼将贝利撒留召回国,其理由是要对付来自波斯方面的新威胁。不过,真正的原因似乎是由于查士丁尼的恐惧心理,因为他听到一些传说,说哥特人在向贝利撒留求和的时候,曾经决定承认他为西方的皇帝。正当贝利撒留取道回国的时候,波斯的新国王乔斯罗斯也完成了又一次横越大沙漠的进军,占领了安条克城。而后,在查士丁尼答应每年输送大量钱财的条件下,缔结了一项新的和约。可是,在乔斯罗斯刚好返回波斯以后,贝利撒留回到了君士坦丁堡,于是,查士丁尼又立即撕毁了这个条约。双方再次爆发战争,因为拜占庭兵力集中于西方,所以,波斯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安条克、亚美尼亚。接着又向美索不达米亚挺进。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查士丁尼一世忙调兵支援。
公元545年,双方再次签订5年的休战协议。随后,拜占庭为援助被波斯侵占的科尔奇斯人,双方在高加索山麓进行了长达13年之久的拉锯战。双方各有胜负,损失惨重。公元562年,双方又缔结合约,波斯人放弃对科尔奇斯的侵占,拜占庭每年支付1.8万磅黄金给波斯,期限为50年。
双方战略战术
拜占庭与波斯的拉锯战中,波斯充分发挥陆军优势,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占有主动权,但缺乏强大的海军使其最终战败;拜占庭军队善于主动进攻,利用优势地形,诱敌迂回作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取得胜利。
连年的战争和巨额的赔款,使得拜占庭出现了财政危机。公元572年,查士丁尼三世停止向波斯支付黄金。波斯遂发兵进攻拜占庭,大获全胜,并索赔4万磅赔款。公元589年,波斯发生叛乱,拜占庭趁机向波斯发兵,一举攻破波斯首都泰西封,帮助库斯鲁二世夺回了王位,并稳定了东方边境。
拜占庭在积极对外扩张的同时,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加剧。在拜占庭帮助下重新登上波斯王位的库斯鲁二世趁机发兵西征,攻陷德拉城后,继续兵分两路向西挺进,先后攻破安条克、埃梅萨、大马士革等地。公元613年,波斯军队侵入叙利亚,开始进攻耶路撤冷。为保卫“圣地”,拜占庭士兵和城中居民浴血奋战,但80天后,城池被攻破,耶路撤冷成为废墟。波斯大军已经威胁到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波斯国虽然拥有强大骑兵、步兵,但是海军较弱。公元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抓住这个机会,亲率大军避开波斯的正面进攻,乘战舰出其不意地攻取小亚细亚。波斯忙派援兵救急。12月12日,以逸待劳的拜占庭军队在卡帕多西亚与波斯军展开会战,波斯军惨败,弃城而逃。希拉克略乘胜追击,一举追至波斯首都泰西封城下。波斯被迫与拜占庭签订和约,交还侵占的所有土地及“圣十字架”,两国又回到以前的状况。
重要意义
历时100年的拉锯战使两国两败俱伤,为中东阿拉伯人的兴起和扩张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