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读的世界军事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坎尼”战法

figure_0037_0032

历史背景

罗马与迦太基的第一次战争,虽然使罗马的势力范围扩大,得到巨额的赔款,但这并没有彻底摧毁迦太基,双方的矛盾更深。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为主帅,开始了对罗马的战争。公元前219年,迦太基统帅汉尼拔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者萨冈坦。第二年,罗马派费边去迦太基交涉此事,要求交出汉尼拔,但遭到拒绝,于是罗马对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交战双方:罗马军队VS迦太基军队

交战时间: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双方将帅:罗马将领是费边;迦太基统帅是汉尼拔

双方投入兵力:罗马约7万人;迦太基约5万人

交战结果:最终以罗马的胜利而结束

历史回放

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了,罗马军队兵分两路,一路扑向西班牙,攻击迦太基在欧洲大陆建立的据点;另一路则从海上直扑迦太基的本土。正当罗马人在这两个战场上节节胜利时,令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支迦太基军队竟然出现在意大利。

原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为求出奇制胜,于公元前218年4月,率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头战象,从新迦太基城出发,沿西班牙东部向东北方向进军,开始了对意大利的远征。因为行军环境的艰苦以及阿罗布罗克斯人的攻击,当他们进入山南高卢平原时只剩下步兵2万人和骑兵6000人。

figure_0037_0033
汉尼拔胸像

汉尼拔的突然出现,使罗马人大为惊慌,不得不放弃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集中兵力保卫意大利本土。公元前217年,派两位将领分东西两路进攻汉尼拔。汉尼拔采用迂回战术,有效地避开罗马主力,艰难地通过沼泽地带,绕到特拉西梅诺湖的北岸,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谷地,只有一条狭长的隘口可以通过。汉尼拔将部队部署在这里,准备伏击罗马军。他把骑兵和步兵分别安排在谷地的入口和出口处,亲自率领步兵占据两边的高地,然后以轻装步兵和骑兵诱敌。四个军团3万余人的罗马大军,在迦太基军士的引诱下,贸然进入谷里。这时,汉尼拔一声令下,高处的迦太基将士高声呐喊,箭和标枪像雨点一样密集地向罗马军掷去。突遭袭击的罗马军大乱,根本组织不了反攻。出口与入口的迦太基士兵凶猛地冲杀过来,罗马军四面受敌,死伤无数,剩余的1.5万人只好被俘。

双方战略战术

汉尼拔在罗马进攻时采用以攻为守的策略牵制对方,在战斗中诱敌深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迂回作战,出其不意,创造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精彩典范。后来罗马军凭借数量优势,切断孤军深入的迦太基军的补给,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figure_0038_0034
特雷比亚河战役
在公元前217年的特雷比亚战役中,罗马军团士兵首次与战象这种巨兽交战,因此遭到战象的猛烈袭击,罗马士兵仓皇逃跑。在象战中,最重要的是要使任性的大象听从驭手的指挥,弓箭手才能站在柳条的塔楼内有条不紊地控制敌军。

汉尼拔继续向南移动,罗马方面开始震惊。罗马元老院下令加固罗马城防,同时任命经验丰富的费边率领4个军团的兵力尾追汉尼拔军队,却不与他们正面交战。罗马军意欲采取避敌锐势,使其孤军深入,切断汉尼拔补给线的策略。然而,公元前217年底,瓦罗接替费边任执政官,其好大喜功,主张速战速决。双方于公元前216年8月在奥费达斯河岸的坎尼地区展开了一场大战。人数占优的罗马军列成密集、纵深的战斗阵形,企图以强有力的方阵步兵击垮迦太基队伍,而两翼只配备少许骑兵。汉尼拔识透罗马人的意图,把自己的部队布置成一个半月形的阵势,中央凸出的部分安排轻装骑兵和轻步兵,两翼竖排的却是战斗力极强的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战争一开始就极为激烈,骑兵占优的迦太基部队一举击溃了罗马骑兵,但罗马方阵步兵开始压过来。刺猬般的方阵步兵攻势猛烈,迦太基部队凸出的部分开始后退,两翼的重兵、骑兵慢慢地跟着向内旋转。一直到罗马军将队形压凹进去,汉尼拔才命令两翼步兵和骑兵快速内旋,从两侧把罗马军卷在迦太基部队的中央,形成了对罗马军的包围,最后全歼罗马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坎尼之战,它是西方军事史上第一个包围歼灭战,被认为是军事史上的杰作,所以包围歼灭战又称为“坎尼”。

公元前205年,罗马33岁的年轻将领西庇阿率军渡海到北非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公元前202年秋,双方在扎马城附近进行最后的决战。交战开始后,汉尼拔军的战象受到西庇阿一线部队鼓角齐鸣的惊吓,或者停滞不前,或者转身向自己的战阵冲去,有的被罗马军的投枪击伤后逃跑。西庇阿抓住时机,一鼓作气,取得了胜利。

此后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彻底被颠覆,罗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权国家。

重要意义

坎尼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围歼敌人的奇迹,表现出汉尼拔杰出的军事才能。而这一战,也使罗马认清形势,随着扎马之战的失败,迦太基人不得不向罗马求和,从此西地中海的霸权地位由罗马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