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基于EDI的电子商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1.基于EDI的电子商务(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类利用电子通信的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用电报报文发送商务文件;20世纪70年代人们又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传真替代电报。但是由于传真技术是通过纸面影像复制来传递信息的,不能将信息直接转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因此人们开始采用EDI作为企业间商务活动的辅助手段,这就形成了电子商务的雏形。
EDI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商们在各自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发现,由于过多人为干预,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如果贸易伙伴之间能够通过各自的计算机自动进行数据交换,就能克服这些弊病,于是EDI技术应运而生。
EDI技术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地称EDI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从技术上讲,EDI包括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软件包括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以及EDI标准。
在硬件方面,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EDI是通过租用专用线路,在专用网络上实现的,这类专用的网络称为增值网(Value-Added Network,VAN),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安全性问题。
在软件方面,EDI所需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定数据库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文件时,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必须通过软件把它翻译成统一的EDI标准格式传输给对方,对方才能识别这些有用的信息。
2.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从信息共享演变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从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Internet之外的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进入到这个王国,因而使电子商务成为Internet应用的最大热点。
在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发展初期,企业在Internet上建立静态网站,并发布基于HTML的网页作为在线目录。自1997年以来,一些创新的公司实施了第二代电子商务计划,计划的核心就是将其网站前端(信息发布浏览器主页和商品目录、价格、网上订单等)与后端订单管理和存货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二代电子商务计划使客户能够直接从一个公司的网站发现和追踪订单,这就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并使客户能够更多地控制订购过程。
很显然,它与基于EDI的电子商务相比,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
● 费用低廉。由于因特网是国际的开放性网络,使用费用很便宜,一般来说,其费用不到VAN的25%,这一优势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其非常感兴趣。
● 覆盖面广。因特网几乎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用户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方便地与贸易伙伴传递商业信息和文件。
● 功能更全面。因特网可以全面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实现不同层次的商务目标,如发布电子商情、在线洽谈、建立虚拟商场或网上银行等。
● 使用更灵活。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可以不受特殊数据交换协议的限制,任何商业文件或单证可以直接通过填写与现行的纸面单证格式一致的屏幕单证来完成,不需要再进行翻译,任何人都能看懂或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