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配送业务
1.1.1 配送的理解
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在日本工业标准JIS中,将配送定义为“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的活动”,也强调了送货的含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配送的地域性
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比较经济合理的辐射范围,因此配送这项物流活动是受一定的区域限制的,超出这个区域范围,物流成本就明显增大,企业运作就不经济了。不过,随着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配送的经济合理区域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配送的服务性
配送强调了“根据用户要求”,这不但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明确了配送的服务性质。配送是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必须明确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企业的利益。
3.配送的综合性
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在配送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等作业,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就会大大增加人、财、物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而配送则正是利用有效的分拣、分割、加工、包装、组配等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
配送作业几乎包含了物流活动中所有的功能要素,如储存、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包装、运送、物流信息等。有学者认为:配送就是“小物流”,只是比大物流系统在程度上有些降低和范围上有些缩小罢了,是小范围内物流活动的综合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比较复杂的活动形式。
4.配送的准“点”性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准点,二是地点上准确,也就是配送概念中强调的“按时送达指定地点”。根据用户的要求,把配好的货物按时送到双方约定的地点,才能够为客户的生产活动或销售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才能够为客户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供便利条件。满足了客户的利益,配送中心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5.配送的高技术性
由于配送是许多物流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联系着商品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其运作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很明显;因此配送活动若没有一个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没有一套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没有一套现代理念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那么配送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等方面就难以超过以往的送货形式。
1.1.2 配送的界定
1.配送与送货
虽然配送定义“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的活动”也强调了送货的含义,但配送与送货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送货为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一种推销手段,通过送货达到多销售产品的目的;而配送则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2)送货对用户而言只能满足其部分需求,这是因为送货人有什么送什么;而配送则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具体体现为用户要求什么送什么,希望什么时候送便什么时候送。
(3)送货通常是送货单位的附带性工作,即送货单位的主要业务并非送货;而配送则表现为配送部门的专职,通常表现为专门进行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4)送货在商品流通中只能是一种服务方式;而配送则不仅是一种物流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物流体制,最终要发展为“配送制”。
(5)由配送企业进行集中配送,保证向企业内部的各生产单位进行物品供应,可以取代分散在各个企业为保证生产持续进行而设立的仓库,这样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这一点在物流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地区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送货则没有这种功能。
2.配送、运输与搬运
配送、运输与搬运等物流环节都有改变物品空间位移的作用,但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运输,即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上、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以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一般来说,运输主要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可以使用车、船、飞机等多种运输方式,所运送的主要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运输一般是干线输送或直达送货;配送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又称二次运输),主要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对物品进行较短距离的空间移动,一般使用汽车作运输工具,运送的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而搬运则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一般通过使用叉车、牵引车等搬运工具。
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将货物送达收货人的活动需要逐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达到占领和扩大市场、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对小批量、多品种货物的快速分拣、运输车辆合理配置,以及科学地制订运输规划,确定运送路线,并且将运送的货物事先进行配货、配装的措施逐步完善,形成现代的配送活动。
1.1.3 配送的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
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活动的是专业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工厂送货一般是直达型送货(直接送到用户手中),而且是生产什么送什么,配送是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
2.配送为客户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服务
配送是集送货、分拣、包装、保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持,适应于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不同于一般的送货、配货。
3.配送要有现代化物流技术手段作基础
大规模现代化物流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拣选设备、条形码技术等)使现代配送作业实现了自动化流水作业,使配送作业的准确率、反应速度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使配送的服务质量(如快速响应)达到以往送货服务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4.配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
配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准确、及时地为其提供物资供应保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规模经营来达到单独送货无法达到的低成本。
1.1.4 配送的功能
1.备货
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性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资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因此,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基础性环节,如果备货不及时、不合理或所需成本较高,就会降低配送获得的整体效益。
2.储存
配送中心是物品的集散中心,为保证用户的需要,配送中心必须广泛组织货源,集中储备,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仓储能力。储存有储备和暂存两种形态:
(1)储备是按照一定时期的配送要求,对配送的资源提供保证。它的特点是: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比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灵活地确定储备结构及储备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2)暂存是指在具体执行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不会影响到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对数量上的控制并不做严格要求。还有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货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用来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所需的时间不长。
3.分拣及配货
这是配送独特的基本业务活动,它是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及特点的功能要素,是关系送货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分拣及配货是送货向配送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同配送企业间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
当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运输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出现了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不同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及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配装来解决。配装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表现出现代特点的功能之一,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运输
配送运输与一般运输不同,它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其特点是:运输距离较短、规模较小、频度较高,一般使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进行有效搭配,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配送运输管理的重点是合理做好配送车辆的调度计划。
6.送达
配好的货物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终结,因为货物送达后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使配送作业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货物的移交,并有效、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就必须提高配送管理水平,严格执行订单有关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强调配送业务的送达服务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配送与运输的主要区别之一。
7.配送加工
为满足客户对物资不同形态的要求,在配送中心对物资进行必要的分等、分割、包装等加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配送中,这一功能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配送的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加工的经济效益。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1.1.5 配送的流程
配送作业是配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核心内容,因而配送作业流程的合理性以及配送作业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
1.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1)备货。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时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它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及配货。分拣及配货时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特点和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的支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时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物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物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货物的移交,并有效、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要素。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它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2.配送的特殊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较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配送者都按上述流程进行,不同产品的配送可能有独特之处,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货、分拣、配装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过程,而流通加工又可能在不同环节出现。
1.1.6 配送的种类
1.按配送主体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专业性强,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配送能力强,配送的覆盖面也较广。配送中心可以承担企业主要货物的配送以及向配送商店实行补充性配送等。配送中心配送是配送的主要形式。
配送中心的配送覆盖面广,是一种大规模的配送形式,必须有配套的大规模实施配送的设施,如配送中心建筑、车辆、路线等。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灵活机动性较差,投资较高。因此,这种配送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生产企业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生产企业,尤其是进行多品种生产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配送系统进行配送,而不需要再将产品发运到配送中心进行中心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由于避免了一次中转作业过程,因而具有—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企业通常实行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品种较为单一,因此无法像配送中心那样靠凑整运输来取得优势。
(3)仓库配送。这种配送形式是以仓库为物流结点组织的配送。它既可以将仓库完全作为配送中心,也可以在保持仓库仓储功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部分配送职能。由于其并不是按配送中心的要求专门设计和建立的,所以在配送功能上往往不能和配送中心相比,配送规模较小、专业性比较差。但是由于可以利用原仓库的存储设施及能力,所以也是开展中等规模配送可以选择的形式。
(4)商店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商品零售或物资经营网点,这些网点的主营业务是零售,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经营品种却比较齐全,容易组织配送。这种配送组织者实力有限,往往只是进行少量、零星商品的配送。这种配送形式的服务对象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单个用户,但配送的规模都比较小,配送半径也较小,是配送中心的辅助及补充形式。商店配送有两种具体形式:
①兼营配送形式。这种配送形式是指商店在进行一般销售的同时,兼行配送的职能,不仅仅具备较强的机动性,而且在覆盖面一定的条件下,往往可以取得更高的销售额。
②专营配送形式。这种配送形式是指商店不进行零售销售,而是专门进行配送。一般情况下,如果商店位置条件不好,则不适于门市销售,但已具有某些方面的经营优势及渠道优势,可采取这种方式。
2.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分类
(1)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即对需用量较大的商品采用的一种配送形式。当客户对某种物资,一次需要数量大,可以使用整车运输而不需与其他品种物资搭配运输时,采用这种形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配送中心内部的组织工作也比较简单。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配送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在配送中心将客户需要的各种物资先配齐全,后装车送交客户的配送形式。这种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配送设备要求复杂,配货、送货计划难度大,因此需要有高水平的组织工作保证和配合,是配送中最典型的形式。
(3)成套配送。这种配送形式主要为装配线提供零部件供应时所采用。采用这种配送形式,配送企业承担了生产企业的大部分供应工作,可以让生产企业专注于生产,与多品种小批量配送的效果相同。
3.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定时配送是指每次配送的时间(时间间隔)固定而配送的品种和数量不固定的配送形式。采用这种配送形式可以每隔数天或数小时进行一次,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按计划执行,也可以在配送之前按事先商定的联络方式通知配送的品种和数量。
这种配送方式时间固定,易于安排工作计划,易于计划使用车辆。但是,由于备货的要求下达较晚,配送物品种类容易发生变化,配货、装货难度较大,在要求配送数量变化较大时,也会使配送运力安排出现困难。
(2)定量配送。定量配送是指每次配送的品种数量一定,而配送时间不固定的配送形式。这种配送方式数量固定,配货工作较为简单,可以根据托盘、集装箱及车辆的装载能力规定配送的定量,能够有效利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方式,也可做到整车配送,配送效率较高。由于对时间不严格限定,可以将不同用户所需物品凑整后再配送,运力利用也较好。
(3)定时定量配送。即按规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兼有定时、定量两种配送方式的优点,但计划难度大,适用的对象不多,不是一种普遍采用的配送形式。
(4)定时、定路线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是指在规定的运行路线上,制订到达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则可以按规定的路线和规定的时间接货以及提出配送要求。
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计划安排车辆及驾驶人员,可以免去过多复杂的配送要求所造成的配送组织工作及车辆安排的困难,但这种方式的应用领域也是有限的。
(5)即时配送。即时配送,即是完全按照客户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的配送形式。这是一种灵活性很高的应急时采用的配送形式,它考验的是配送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4.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1)销售配送。这种配送方式是指配送企业是销售型企业,或者是指销售企业作为销售战略所进行的促销型配送。一般来讲,这种配送的配送对象和用户往往根据市场的占有情况而定的,具有很高的不固定性,其配送的经营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状况。因此,这种形式的配送随机性较强,而计划性较差。
(2)供给配送。供给配送是指用户为了自己的供应需要所采取的配送形式。在这种配送形式下,一般来讲,是由用户或者用户集团组建配送据点,集中组织大批量进货,然后向本企业配送或向本企业集团若干企业配送。用这种配送方式进行供应,在保证供应水平、提高供应能力、降低供应成本方面有重要意义。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是指对于基本固定的用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配送企业可以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用户的有计划供应者的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起到用户代理人的作用。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是配送经营中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有利于采取先进的计划手段和技术手段,也有利于保持流通渠道的畅通稳定。
(4)代存代供配送。代存代供配送是指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交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其代为订购,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时不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企业只是用户的代理人。商品所有权在配送前后都属于用户所有,所发生的仅是商品物理位置的转移,配送企业仅从代存代送中获取服务性收益,而不能获得商品销售的经营性收益。在这种配送方式下,商品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
5.按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分类
(1)综合配送。综合配送是指所需配送商品种类较多,在一个配送网点中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产品向用户配送。由于其综合性较强,所以被称为综合配送。综合配送可以减少用户组织所需全部物资的进货负担,它们只需要和少数配送企业联系便可以解决多种需求的配送。
综合配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产品性能、形状差别很大,在组织时技术难度较大。因此,一般只是在形状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类产品方面实行综合配送,而对于差别过大的产品则难以实现综合化。
(2)专业配送。专业配送是指按照产品的形状不同,适当划分专业领域的配送方式。专业配送的优势是可以根据专业的共同要求来优化配送设施、优选配送机械及配送车辆、制订适应性强的工艺流程等,从而大大提高配送各环节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