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塑造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步入新阶段,人们对于城市建设及其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内核,在国家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渐成为城市的标签和符号。正如西方学者斯宾格勒所言,只有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才能将一座城市与一座乡村区别开来。城市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成为世界各国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城市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文化大国,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在如今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与发展城市文化,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各界的关注焦点。城市固有的文化资源只是基础,必须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时代的发展脉络进行合理规划,才能让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许多城市文化同质化发展严重,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虽然近几年来有一定改善,但是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着较大的危机与挑战。这些都说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深入研究大有可为,应当在城市战略规划、城市文化政策制定中将提升文化竞争力纳入考量范围,开发盘活城市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经济升级转型、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与辐射力,将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到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度。
本书在结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并深化了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全新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同时选取全国36座主要城市,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指标评测与分析。本书的主要特点为:第一,提出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的“跑道模型”,构建了以五大核心要素为基础的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6座主要城市的55项文化竞争力指标进行了数据收集和评测。在指标权重确定、数据采集程序、数理统计方法上尽可能做到严谨、科学和规范。第三,在对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10座城市作为案例,对其进行了个案研究与评价。第四,提出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可行路径,也为全国城市文化政策、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7)》延续了往年该系列书的理论模型和指标框架,同时在研究内容、案例、规律等方面有所突破,涵盖了部分城市文化竞争力历时性纵向对比分析。需要说明的是,首先,由于不同的城市在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的差异,要建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世人公认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大难度,需要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完善与创新,这也是笔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本书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原)文化部、商务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各部委、各级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各类公开出版物和官方网站。全国各城市文化统计工作开展和统计口径的差异,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可行可靠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最后,在样本的选择上,选取了直辖市、部分省会城市(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除外)、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4种城市类别,一共36座城市,进行探索性研究。今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文化数据完整性的提高,我们也将会逐步扩大研究范围,将更多的城市纳入我们的研究体系中来。
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与理论参考,在当今中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认同感与幸福感,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吹响前进的号角。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