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十九大报告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战略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拥有绿色环保、高附加值、消费群体广等诸多特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必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首先,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成为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不仅是十九大报告的主线,更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八大”“十九大”以后,文化产业进入了以“文化创新力”为主题的文化经济新时代。2017年文化原创力与创新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文艺创作原创性提升,文化精品频出。以影视产业为例,《战狼2》以56.8亿元票房问鼎国产票房最高纪录,《二十二》突破国产纪录片票房纪录,我国首部分级动画《大护法》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无论是市场重回冷静、票房数据回归理性的电影产业还是由“低龄化”向“全龄化”转变的动漫产业,原创力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154家试点单位文创产品经营年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20%。我国文化产业由快速增长期转为质量提升期,文化消费者对多层次、高品质文化内容的消费正在崛起,文化产业的核心原创竞争力逐渐提升。

其次,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作出新的历史定位,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承担着崭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职责。在国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前提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7年,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大大增强,出现了一批如《穿越时光,这是我保家卫国的样子》等现象级的融媒体产品,我国整体传播力量得到跨越式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基本形成。此外,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其互联网内容建设不断完善,2017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得到保障。

(二)“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发展时代命题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不仅是“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自信,更是增强社会和公民广泛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核心凝聚力。文化自信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促进其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范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J].前线,2017(11).2017年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硕果累累,不仅深入人民群众心中,更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首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方面,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传统文化的活化保护利用。随着2017年实施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强保护传承能力建设。预计“十三五”期间将培训传承人群10万人次。另一方面,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全面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化普查,共计普查可移动文化1.08亿件(套),文物收藏单位1.1万余个。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8-01-01.此外,“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2项世界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二。

其次,文化自信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底气。2017年以文化自信为主基调,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稳健。2017年,希腊、越南、保加利亚、以色列、缅甸5国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或启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35个。一项对全球22个国家1.1万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明显提升,超过半数认为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超过六成认同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8-01-01.

(三)体制改革深化带动产业发展体系优化

近年来,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这个总体目标下,在逐步完善的文化市场环境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政策系统。张晓明.文化产业的新形势新思路新战略[EB/OL].(2017-10-28)[2018-01-10]. http://www.rmlt.com.cn/2017/1028/501381.shtml? from=timeline.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的重点的78项文化政策制定主体来看,除了文化部制定的15项政策之外,其他部门单独出台较少,而由国务院及各部委联合发布的政策则达到63项。可见,加强部际联动、推进文化政策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已经成为各方共识。2017年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供给内容动力不断增强,推动文化业态不断融合、演绎、更迭、创新,我国现代文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首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自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以来,201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依然紧紧围绕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3153个,博物馆、纪念馆4109个,文化馆33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2/3的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有文化活动室,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法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2+5+5”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文化部.2017年文化工作成果[EB/OL].(2018-01-05)[2018-01-11]. http://wenhua.youth.cn/xwjj/xw/201801/t20180105_11244859.htm.

其次,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第一,新兴文化业态监督力度增强。2017年,面对野蛮生长的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政府坚持放管结合,服务与监管并重,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先后制定修复《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等4部规章,完善文化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第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更为科学。2017年以来,财政部加强对中央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3月,中宣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随后财政部又先后印发《关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管理的通知》,国资管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得到优化。12月又印发《关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的补充通知》,为国有资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三,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化市场热情高涨。2017年6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22万户,同比增长22.4%。2017年10月底,沪深两市文化传媒板块有11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近1.6万亿元。其中,2016年7月以来通过IPO登录资本市场的文化传媒企业有52家,占比超过40%。文化产业成为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8-01-01.

(四)美好生活需求助力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下,相较于“物质文化需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有着更加广泛且深刻的含义,它不仅包含着客观的、物质的硬性需求,更代表着主观的、精神的软性需求,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吃穿住用”向“安享乐知”转变。从产业角度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促进文化消费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推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美好生活的感召下,居民的文化服务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文化服务消费总量也在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471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1.2%,文化消费总量的提升同时也成为大众需求得以不断满足的有效反映。另一方面,文化消费总量得以提升的同时,我国文化消费的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2017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中,相较于文化教育与文化耐用品支出,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有明显提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了人民文化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断推进着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文化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事实上,文化消费需求正形成一种“倒逼”,促使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

(五)数字创意产业加速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2016年年底,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肯定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关键性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应该成为重点培育的5个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超7.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54.3%,其中固定宽带用户超3.4亿,家庭宽带普及率提升至72.5%,较5年前基本翻番;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迅猛,总数突破12.4亿,人口普及率高达89.9%。在移动端,4G用户达9.6亿户,渗透率高达68.5%。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暨综合指数报告[R].北京:中国信通院.2018:2-3.如果说这7.5亿网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坚强的后盾,那么,网络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则是“引爆”数字文化产业的导火索。据ICT Research统计,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能耗高达1000亿度,相当于整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文化产业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加速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随着“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发将会越来越多。以腾讯为例,腾讯的数字科技的研发与数字创意产业深度跨界融合,如腾讯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图人脸识别技术、视频互动直播技术等。此外,数字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当中寻找结合点和商机的例子也并不罕见,例如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数字化,不仅永久保存了文物信息,也使传统文化的数字产品更具市场价值。图书馆、博物馆的数字化,也为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出一个超级共享平台。范周.文创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数字创意产业[EB/OL](. 2017-07-03)[2017-07-23].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jj/2017-07-03/doc-ifyhrxsk1605698.shtml.

(六)跨界融合深化业态转型与企业洗牌并行

业态转型和企业洗牌并行是2017年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业态受到挑战,新兴业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产生,一方面,文化产业不再是独立产业,而是与传统业态融合促进了其他行业改造升级,创造了更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技术变革提速导致业态迅速变迁,进而导致企业洗牌,有些企业在长期烧钱后运行不下去,有的企业找不到新的业态支撑,企业生命周期变短。

2017年,互联网公司不断加码大文娱,“互联网+文化”融合加深,随着互联网企业纷纷入主文娱产业,文化产业格局迎来新一轮排列组合。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与文化企业合作,不断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文化企业进行了横向合并和跨界整合。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对中国最大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完成全资收购;7月,收购在线售票平台“淘票票”,阿里正式跨界布局大文娱板块。9月,阅文集团在香港上市,背后正是间接持有65.38%股权的最大股东腾讯。年度盘点:2017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全景图[EB/OL].(2017-12-27)[2017-12-29]. http://www.ce.cn/cul-ture/gd/201712/27/t20171227_27452509.shtml.

从长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长期的出炉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升级是通过技术进步完成换代与行业整合完成集聚化与规模化,而当下新的产业升级模式正是跨界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