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魏征
(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隋末入李密军。入唐,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述怀——魏征
中原初逐鹿[1],投笔事戎轩[2]。纵横计不就[3],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4]。请缨系南越[5],凭轼下东藩[6]。
郁纡陟高岫[7],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8],侯嬴重一言[9]。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释】
[1]逐鹿:群雄并起,争夺天下。[2]投笔:即投笔从戎。戎轩:兵车。[3]纵横:战国时,苏秦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合纵”。张仪则主张诸国听命于秦,史称“连横”。魏征早年曾向李密献策,未被采纳。[4]关:指潼关。[5]请缨:西汉终军出使南越,临行作豪语道:“愿受长缨(绳子),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6]凭轼:汉初郦食其请命赴齐说服齐王归汉,说:“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7]郁纡:山道崎岖难行。[8]季布:楚汉时人,为人守信义,当时有谚语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9]侯嬴:战国时魏人,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尊为上客。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因年老不能跟随,许以死送行,后来果然自杀。
【译文】
中原群雄纷起争夺天下,大丈夫应该投笔从戎。满腹韬略不被人采纳,慷慨的报国志向却依旧坚定。快马加鞭谒见了当今皇帝,便驱马出潼关远征。要像汉代终军请缨说服南越王归顺朝廷,要像汉初郦食其劝降东方属国成为大唐屏藩。道路崎岖难行,奋力攀登高山;触目所及,(辽阔的)平原时隐时现。古树上的鸟儿发出凄寒的叫声,夜里猿猴的啼叫声在空旷的深山中回荡。既为远望千里路漫漫而伤悲,还因不尽的艰难险阻而多次心惊魄动。怎么会不畏惧艰难险阻呢,是因为内心深深怀着国士报恩的赤诚。要像季布一样信守诺言,要像侯嬴一样重守信义。人生贵在知恩必报,谁还会再计较功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高祖李渊初称帝时。当时魏征投唐没多久,希望能有所贡献,便主动请命赴中原说服招纳李密旧部。在赴命的途中,写下这首抒发胸襟抱负以及表达重意气、报国恩之情怀的诗。诗从当时社会现实起笔,述写自己壮志未伸的感叹。接着写前去拜谒当今天子、主动请缨的激昂壮怀。进而以沉郁的笔调描绘旅途的艰险,后却以一“岂”字做提顿,表明自己不畏艰险以报国士之恩。最后四句直接坦陈自己重信义、不图功名的磊落胸怀。全诗二十句,慷慨陈词,英风豪气回荡其间,一扫六朝以来诗歌纤弱柔靡的颓风。